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游泳&跳水 > 正文

高科技为游泳冠军保驾 先进技术有助恢复状态

2011年06月27日07:13解放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下个月,刘子歌、庞佳颖(微博) 等沪上游泳名将就将代表中国队在世游赛的赛场上劈波斩浪。在东方绿舟训练基地,有一支精干的科医团队和一批神秘的 “科学武器”,为世界冠军们创造好成绩保驾护航,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上海游泳队有一个透明的微型游泳池,这就是由科研小组开发研制的“水槽”实验室。这个“水槽”长6米、宽4米、深1.5米,利用“相对运动、逆流循环”的原理,通过槽中水流的循环来模拟水流速度,运动员下水后逆流而上,待人的速度与水流速度达到一致后,看起来就像在原地游动,像是泳池中的“跑步机”。这样的游泳池可以促使运动员持续高速前进,从而提高后程耐力和冲刺速度。

此外,科研团队还给“水槽”配备了水下摄像机、技术测试仪以及生理即时监控设备,在运动员测试结束之后采集各种数据,通过相关软件综合分析,不仅能算出运动员划水时的推进力,还能精确算出因技术动作不合理造成的额外阻力,从而帮助运动员改进技术。

这个“水槽”从2005年建成至今,已经为不少优秀运动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科学训练建议,刘子歌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就有“水槽”的功劳。

2008年初,刘子歌在训练中遇到了瓶颈:动作起不来,节奏不明显。经过在“水槽”里的专项测试以及水下摄影机的慢放分析,科研小组在刘子歌的出发转身、手臂划水技术和提高划水速度三方面给出了建议,刘子歌的成绩很快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

此外,女子自由泳选手庞佳颖也是“水槽”的受益者。测试显示,她在换气时抬头过早,速度损失比较大,庞佳颖改进了技术之后进步明显。“水槽”名气大了以后,不少著名运动员慕名而来,男子长距离自由泳名将张琳也特意来上海亲身体验。

除了“水槽”实验室的科研技术组外,游泳中心科医团队还有康复与体能、机能监控与营养、医务监督、外聘专家4个专业组共15人的团队,全方位地给运动员们提供科学训练保障。

团队中有一位从英国请来的体能诊疗师,他能根据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平衡和发力能力给出一份详细、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用最少的时间、最合理的方法挖掘体能潜力。

康复组的科研人员也利用先进的康复技术,细心帮助受伤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上海游泳队的主力队员石峰和孙晓磊(微博)前不久膝关节受伤,康复组从他们进医院诊疗开始一路“跟踪”,对手术以及术后恢复都给出科学的建议,并在恢复性训练中针对两个人的症状加强了下肢稳定训练,提出了陆上训练和出发转身动作的注意点,在陆上训练中强化了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并避免大负荷深蹲等动作。

在康复组的“悉心照料”下,两人的恢复情况相当好。石峰在上半年的全国冠军赛200米蝶泳比赛中游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孙晓磊在这次比赛中两破50米仰泳全国纪录。富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不仅最大限度地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更为他们创造好成绩提供了保障。

本报记者 龚洁芸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