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_CBA > CBA职业联赛 > 正文

北京男篮仅四北京球员 首都篮球群众基础堪忧

2011年01月31日08:16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随着北京金隅队在本赛季CBA联赛中的成绩上扬,京城篮球迷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表面上看,一线球队实力的提升似乎预示着沉沦了多年的北京篮球正在慢慢复苏。然而,在职业队骄人的成绩背后,却是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

北京首钢俱乐部一线队中仅有4名北京籍球员,分别是门维、陈世冬、白迪、方硕,在队里都不是主力。在低一级别的青年队,北京籍球员同样少得可怜。曾经令北京篮球引以为豪的四级梯队体系已荡然无存,市区体校人才匮乏,质量堪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了解青少年篮球状况的相关人士。

学业重

篮球只当爱好

偌大的北京城里,其实有很多热爱篮球同时又极具天赋的篮球少年。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街头篮球场上,都经常可以看见身着校服的“高手”们矫健的身影。在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也曾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篮球梦。其中学业的压力恐怕是最大的。

小刘曾是北师大附中校篮球队的一员,在校期间,他每天都要跟随校队训练两个小时。辛苦的付出让小刘收获了不少荣誉,比如北京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的冠军、耐克高中联赛的第三名。然而,小刘也表示,篮球训练和学习经常会出现矛盾。由于每天放学后要参加训练,学习时间就会相对减少,而且训练的疲劳也会影响学习的精力。于是,虽然球技出众,但小刘也仅仅是把篮球当成一种爱好,从没想过将篮球作为自己今后的专业。与小刘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很多,毕竟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学业面前,篮球只能排在第二位。

很多北京家长的观念是,篮球仅仅作为爱好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不希望孩子最终走篮球这条路。

怕吃苦

难比外地孩子

北京体育大学的竞技体育学院篮球专项每年会招收60人左右,生源主要来自普通中学的篮球特长生、竞技体校的学生和青年队退下来的球员。学校会从大一至大三所有篮球专项学生中,选拔球技最好的12人进入校队。校队里比较优秀的球员还有机会进入职业队继续打球,但每年也就1到2人。其他没进代表队的学生就是往篮球教练和教师方向培养,基本不可能走职业篮球这条路。

说起北京孩子的整体素质,在北京体育大学执教数十年的张云教练说:“北京孩子的能力不是很突出,有个别的比较出色,但总体上还是不如外地孩子能吃苦,能有一个北京孩子进入校代表队就算很不错了。”同样,篮球教研室主任毕老师说:“外地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但想留在北京,因此他们想通过努力打球来获得这些。北京孩子根本没有这点忧虑,他们的选择有很多,所以北京孩子不如外地孩子能吃苦。”

孟星晨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孩子,从小喜爱篮球的他在2006年进入北京青年队,2009年从青年队退下来,走进北京体育大学,成为竞技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是校队里惟一的北京球员。回忆起在青年队的日子,孟星晨说:“青年队的教练组不愿意用北京孩子,因为在他们眼中北京孩子不能吃苦,由于家在北京,对北京比较熟悉,想去哪就去哪,不好管理。虽然北京孩子打球比较聪明,但是打球不执著,不像外地孩子经得住练,而教练是比较偏好拼命打球的球员。最终能上一队的,北京孩子很少,大部分是外地孩子。即使上了一队,北京孩子也是被压着,我就有朋友进入一队后,好几年了都还是替补,很少有机会上场。”

走职业篮球这条路,光靠兴趣爱好和一股热情走不了多远,必须能吃苦。北京打球的孩子很多,但最终走向职业的却少之又少,看来因环境优越导致不能吃苦,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场地少

训练不够充分

学生在校期间要想打篮球,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校内的篮球场,二是校外的篮球场。不过,校内校外都无法让青少年痛快地打球。

现在读高二的小黄是个篮球迷,从初中就开始打篮球了。但是由于学校放学后就关闭所有体育场馆,小黄只能到方庄体育场中心内的篮球场打球。在这里,他每次打球都要花12元钱的门票,并且由于场地有限,小黄不得不和成年人同场竞技。“以前每周我要来这儿打3次球,现在学习紧张了,就只有周末来打一次了。”小黄说,“每次来的时候人都特别多,而且都比我大,经常要等好久才能打上一局比赛。要是周末能在学校打球就好了。”

据记者了解,学校球场大部分时间提供给上体育课的学生使用,能在课余时间自由对外开放的,还属于少数。而每个学生一周只有2至3节体育课,每次40至45分钟,这对于一个喜欢打球的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于是很多学生不得不到校外去找球场。但很多社会篮球场都要收费,再加上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作业和辅导班占据,所以很多想打球的孩子不得不忍痛割爱。

有幸进入校队的学生,平时训练量也不够,训练经常要给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诸多的学生活动让路。对此,北体大篮球教研室主任毕老师表示很无奈,他说:“学校规定每周只有5次训练课,每次课只有一个半小时,学生们刚刚感觉热身热得差不多了,就快要下课了。尽管我们跟学校提过这个问题,但还是没有变。”

北京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令人担忧,但并不是没有希望。近两年来,北京市在体育局与市教委的支持下,开始重视篮球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首钢俱乐部的努力,北京市已经开办了多种针对青少年的篮球培训班,建成了多座培训基地,并成功举办了多届肯德基3人篮球赛、耐克高中联赛等精品赛事。北京篮球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哎呦)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qiany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