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正文

达喀尔拉力赛六宗“最”

2011年01月16日19:31新华网
字号:T|T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15日体育专电(报道员赵敬珩)长达15天的达喀尔拉力赛终于结束了,笔者的报道工作也告一段落。终于从采访车上走下来,一时间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突然放松的状态,觉得自己好像还有很多干劲,即使这场比赛再进行15天也可以坚持下来。

  但休息片刻之后,深深的疲倦席卷而来。这才发现,自己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接着就开始全身疼痛,从关节到骨髓都疼,只想躺着,可是也不能完全放松地躺下来,不然腰又会很痛。在躺着休息的时候,不得不腰部用力,才觉得舒服一点。

  即使如此,回忆起15天来的经历,心中最多的感觉还是不舍。这一路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感情,这里,只挑印象最深刻的六个来说。

  最令人不安的赛段

  最难忘的赛段莫过于倒数第二个,中国军团遭遇滑铁。在那之前中国车手全面告捷,形势大好。所以笔者提前离开科尔多瓦,前往罗萨里奥,等待中国车手们第二天最后赛段的冲刺。当半夜得知还有三名中国车手没有返回营地时,心中十分焦急,但是却又不能即刻赶往营地。这种干着急却什么也做不了的滋味太难受了。

  这是参赛的中国车队和报道的中国记者最难熬的一个赛段。这个赛段也让笔者真正体会到了赛事的残酷:车手所有的牺牲和努力都可能在一瞬间被彻底葬送。

  最难忘的一夜

  最难忘的一夜是在智利城市伊基克度过的。在前一天晚上,笔者连续工作采访后只休息了3个小时,当天又工作了一整天,直到次日凌晨4点才离开营地,回到住宿的地方只睡了50分钟,然后就继续上路了。在路上,仿佛整个人都没有了思维能力,一切的行为都是机械的。当时心中最向往的事情就是能洗澡,能在床上睡觉,而这个心愿也成为了笔者每天工作的动力和最大的安慰及希望。

  这两件事情看上去很普通,可是,在沙漠中摸爬滚打一天之后,能洗一个澡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最痛苦的工作

  所有报道达喀尔拉力赛的记者都有各自艰辛的体验。而对笔者来说,最痛苦的工作,莫过于在沙漠中携带着20公斤的设备,步行好几公里去拍摄比赛画面。

  走在滚烫的沙漠上,随身携带的矿泉水不一会就变成了热水,沙漠中的人很快就会嘴唇干裂,喝再多的水也没有作用。在沙漠中等待的时候,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回家,然后就会开始想像家中的美好。在那一刻,只觉得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是空调和冰箱。

  最后怕的景象

  没有什么比在沙漠中驾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却看不到任何景物的变化更让人精神崩溃了。在穿越阿塔卡玛沙漠的时候,黄沙茫茫无际,没有公路,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建筑,没有任何一个驾驶参照物,眼睛从车窗望出去,除了沙,就再也没有了第二个落点。

  在这片荒漠中,GPS导航仪已经没有了任何信号,要走出去,就只能走一条笔直的直线,找到出口。在这条路上,笔者乘坐的采访车走了两个多小时,期间手机没有信号,同事之间不断地互相说话来鼓励对方,可是说到最后也都词穷了。

  最终,采访车顺利地走出了沙漠,可是想起当时的情景,笔者还是很后怕。在没有公路的沙漠中驾车,一旦走的不是直线,而是略有角度,车都会兜一个大圈最后回到起点,如同可怕的“鬼打墙”。

  最想做的事情

  回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在比赛结束之后,笔者只想好好地回忆自己是如何走过这15天的。有了这一经验,以后很难再有艰苦的环境会让自己退缩,这一次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心智、体能、思维等各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经历过达喀尔比赛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是车手、工作人员还是记者。

  最深刻的理解

  2011年达喀尔拉力赛已经落下了帷幕。近距离接触这项全世界最艰苦的拉力赛让人无限感慨:在车手看似风光的背后,是百倍于常人的艰辛;在赛车驰骋的同时,是车队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劳。

  达喀尔是一个筑梦的舞台,也是一块人生的试金石,只有参与其中,你才会真正理解和明白,为什么如此残酷的比赛,会如此令人痴迷。因为在苦心智、劳筋骨、饿体肤、乏其身之后你会发现,你战胜的不是赛道,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