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东方体育:上海足球如何过冬

2010年12月20日09:05东方体育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季 方

布拉泽维奇走了,本土教头奚志康浮出水面;为了苦撑负债累累的危局,徐根宝开始甩卖东亚的核心球员了;职业足球甚至开始为远在天边的全运战略让路了,成耀东赴中邦当起了以东亚二线队员为主的孩子王。2010年底的上海足坛没能按照徐根宝假想的“三网融合”去发展,没有转会暗战,也没有什么豪言,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惨淡,上海职业足球终于跌入了历史的谷底。

一直被视为中国俱乐部范本的上海足球落入如今的田地,除了证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是一片浮云外,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这是根基不牢的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以为,眼下令人悲摧的上海足球在有意无意中担负起了中国职业足球“二次革命”的历史使命。足球大环境还在重构之中,以逐利为目标的资本理智地选择了观望,只有以本土教练率领的三支年轻球队和少得可怜的几支少年足球队,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还有一群为足球哭过笑过的痴狂球迷,这就是上海足球的全部。

“我们要用实力把球迷打回来”,这是徐根宝和朱骏对职业足球的理解。但眼下的现实或许难遂人愿,对见证过辉煌的上海球迷来说,三支年轻的球队显然承载不了他们对亚冠和联赛冠军的渴求。在足球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化或是信仰之前,在成绩得不到实力的支撑之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不管是曾经豪情万丈的徐根宝还是口无遮拦的朱骏。

在这种时候,上海足球需要的是一种姿态,一种徐根宝和朱骏曾经不屑的方式去经营足球,那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善待球迷。走进社区、工厂和学校,把球迷请到球场里来,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以自己的拼博和努力感动球迷。其实,职业足球的核心并不仅仅是一支球队有多高的水平,而是它的运作方式是否体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而球迷既是目标也是市场最大驱动力。我以为上海足球在这十多年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漠视了球迷这一职业足球发展的核心群体。

上海是一座既理性又不乏温情的城市,在悲伤和苦难中,上海人会比任何时候都要团结和无私,11·15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是上海足球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博取这个城市关心和爱护的时候。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keg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