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无障碍运动员村开村 中国代表团举行升旗仪式

2010年12月09日08:34人民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无障碍运动员村开村 中国体育代表团举行升旗仪式

12月8日,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运动员村开村,中国体育代表团举行了入村升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汉欣摄

8日上午10时,广州亚残运会运动员村正式开村,迎接亚残运会41个代表团3963名注册人员入住。开村仪式后,中国体育代表团2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举行了升旗仪式。

据运动员村新闻发言人尹捷介绍,亚残运会运动员村已于5日预开村,到21日闭村,整个运行时间为17天。在正式开村之前,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黎巴嫩、塔吉克斯坦等代表团的先期人员83人已经入住。来自亚残奥委会41个国家和地区成员的2500多名运动员和1400多名随队官员将陆续抵达。

4000余项无障碍改造

筑起舒适温馨的家

走进运动员村欢迎中心,记者发现,接待柜台已经降低至80厘米左右,用于运动员安检的部分验证机也调低了高度。穿过欢迎中心,进入运动员村,只见大小无障碍客车、电瓶车已经上岗。由于坡板与车体之间良好对接,当天进村的残疾运动员无需志愿者协助,自己轻松摇着轮椅就上了车。在村内的居住区,公寓大门和卧室门都已拓宽,门把手换成了加长把手,方便肢残运动员使用。

公寓楼房间内,浴室淋浴间的玻璃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浴帘,部分有需要的房间还配备了木制坐式淋浴凳。服务中心的网吧安装了声音识别系统,以便盲人运动员使用。同时,村内还设立了轮椅义肢维修中心,一辆轮椅义肢维修流动服务车随时待命,为有需要的运动员提供服务。

“这些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赶出来的,而是在亚运城建造之初就有了充分考虑。”据尹捷介绍,为服务好参赛的2521名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和1451名随队官员,运动员村在前期就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利用亚运向亚残运转换的短短几天时间,又重新进行了全面完善。截至目前,运动员村已经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4000多项,盲道5000米,坡道2000多个,约1500块无障碍标识全部设置完成;完成了公共区、国际区以及居住区512套无障碍公寓共1536个房间的无障碍坡化改造,以及各区域无障碍洗手间安全扶手、冲水开关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整改工作;为方便来宾的交通出行,运动员村配备了无障碍小客车约90辆、无障碍大客车约260辆,并设置了方便轮椅上下车辆的活动坡道近300套。

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

尊重个性注重细节

7日,随着冷空气南移,多日风和日丽的广州天气突然转凉。运动员村的服务人员马上贴心地为每个床位多加了一床棉被,给所有运动员每人配发一件羽绒背心,作为保暖御寒的装备。

接待、照顾残疾人需要一定的护理知识。为此,早在11月30日,亚运城赛区就举办了亚残运会残疾人特殊服务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为5500多名工作人员现场授课。12月3日,在运动员村举行的一场综合演练中,广州市残联和番禺等9个区残联组织了1810名残疾人村民,扮演来自亚洲41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全方位“面试”、高强度集训。

运动员村开村后,村长孔少琼郑重承诺,将按照理解需求、尊重个性、注重细节、残健共享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完美的保障,为各国、各地区代表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和谐的家园。

在国际区A区,记者看到,一位服务员在为坐轮椅的运动员解答咨询、介绍商品时,一直面带微笑蹲在他面前。这位年轻的服务员说:“采取‘蹲式服务’,是为了与残疾宾客在平行的高度进行沟通,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对残障人士关注和关怀不仅仅是在亚残运会期间,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以亚残运会为契机,建设‘处处无障碍’的爱心城市。”广州市市长、亚残运会组委会副主席万庆良说,广州有52万残疾人、涉及184万家庭人口,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体现。广州建设无障碍城市,就是给残障人士办实事、办好事,最终的着眼点是关注民生、惠及民生。

(本报广州12月8日电 )

(人民网-人民日报 罗艾桦 贺林平 李 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milingb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