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其他 > 正文

足协重提渝沈案 180万白条曾被沈阳财务抢回

2010年10月13日09:48体坛网张涵我要评论(0)
字号:T|T

在反赌扫黑背景下,1999年12月份发生的“渝沈疑案”再次频繁被提及。鲜为人知的是,中国足协在2000年初曾经做出“取消沈阳海狮和重庆前卫寰岛注册资格”决定,并且拟定好了处罚通知书,只不过最终胎死腹中。

1999年12月份发生的“渝沈疑案”轰动全国,重压之下的中国足协迅速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在京城大厦的50层开始了全方位的调查。与此同时,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和线索会齐到中国足协,都显示这场比赛应该是“假球”。为了拿到直接证据,专门调查小组前往沈阳海狮俱乐部查账。当时,调查小组在沈阳海狮财务人员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180万的白条,就在他们要拿到这个所谓证据时,财务人员抢回了白条。正是因为这张白条,气氛陡然紧张,沈阳海狮俱乐部内部不知来历的人员将所有出口都锁上,迫使调查小组连夜徒劳返回北京。

不过,这不妨碍中国足协将“渝沈疑案”认定为“假球”。于是,经过多方措施,中国足协专门召开主席办公会之后,决定“取消沈阳海狮俱乐部和重庆前卫寰岛俱乐部的注册资格”。2000年3月份的一个晚上,中国足协连夜拟定好了处罚通知,准备在第二天发出。变故突现,两家俱乐部所在省市的高层出面,要求中国足协拿出假球的直接证据,否则就不应该取消两家俱乐部的资格。

中国足协没有侦查的权力,公安司法部门在当时也没有介入,中国足协不可能拿到“假球”的铁证。之所以认定为“假球”,是从各方提供的线索以及对比赛的专业分析和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在巨大压力之下,中国足协不得不重新研究“渝沈疑案”的问题。最终,把原来认定的“假球”改为“消极比赛”,两家俱乐部各罚40万人民币了事。对于那场轰动全国的“渝沈疑案”,这样的处罚无疑是在纵容打假,也为后来愈演愈烈的假赌黑埋下了伏笔。

从法人角度讲,两家俱乐部的法人早就变更,即使现在查出真相,也无法处罚相关的俱乐部。其实,1999年前后,假球的代价是很大的,尤其是保级队伍关键场次的代价都超过300万。“渝沈疑案”当年的费用绝不止此,而且相关费用并没有在沈阳海狮、重庆前卫寰岛两家俱乐部入账,所以调查小组当年即使全部查完两家俱乐部的账本,也不会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