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正文

欧洲女乒日渐没落 亟待拯救裙装亦难挽人气

2010年05月25日05:15舜网-济南时报俞文我要评论(0)
字号:T|T

当今乒坛,女乒亚洲强、欧洲弱的“瘸腿”现象已持续多年。小组赛首日,女团5场亚欧对抗,比分是一边倒的3比0,连亚洲二流的中国台北队都能完胜东道主俄罗斯队。欧洲女乒的没落,让女乒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即使穿裙装也难以挽回人气。

退出一流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女乒崛起前,考比伦杯一直在欧美各国打转。但是自1957年第24届世乒赛起,以日本、中国为首的亚洲球队夺得了25届比赛中的24次女团冠军。进入21世纪后,连续四届世乒赛,除了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尚有白俄罗斯队跻身女团四强外,欧洲女乒再无一次晋级半决赛。本届世乒赛,预计半决赛时也将再度演变为“亚洲杯”。

另一项佐证欧洲女乒没落的数据,是在国际乒联今年实施的新积分系统里,本月女单前20位排名中,欧洲选手只有两位,分别是排名第18的奥利地球员刘佳和第19的罗马尼亚球员多迪安。

欧洲女乒实力下降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排名靠后、缺少拿得出手的成绩,女球员大都遭到了市场的冷遇,各国女队也境遇艰难。欧洲本身就缺少专职乒乓球教练,女乒上的短期回报比男乒小,所以更没有人愿意带女队。

没落原因

导致欧洲女乒没落的因素很多,其中“中国海外兵团”的效应无法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过多的海外兵团球员占据了欧洲部分国家的主力位置,对欧洲球队来说,来自乒乓王国的输出球员,大多是可直接上手的“成品”,短期利好十分明显。但是客观上,向欧洲输出的球员大多是中国国内二流水平,本身实力有限,不仅无法抗衡中国一线球员,对部分传统亚洲强队也不占上风。从长期来看,这批“海外兵团”球员又确实影响到了欧洲球员的生存空间。

本届世乒赛上,37岁的李佼还是荷兰女乒的领军人物,更有甚者,美国队不仅仍由41岁的老将高军领衔,美国乒乓球两位重点培养的新人也都是华裔少女。

亟待拯救

一流的世界乒坛,不应该缺少欧洲女乒的力量、美感和性感元素。对此,国际乒联已经认识到危机并积极采取措施。

2008年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理事会以绝对多数票赞成通过了限制“海外兵团”的提案,决议规定,超过21周岁的乒乓球选手将不能代表其他协会参加世乒赛和世界杯赛。中国乒协对此也表态支持。

同时,国际乒联也在努力扶植欧洲新星,两名罗马尼亚年轻球员多迪安和萨马拉就在国际乒联的出钱出力下,参加许多赛事和训练营,其中包括中国乒乓球队实施“养狼计划”时开辟的训练营。

理论上说,培养本土球员需要一定成才周期。2001年大阪世乒赛后,日本开始培养本土选手,福原爱、石川佳纯等选手脱颖而出,日本女队如今也跻身世界前四名。

希望多迪安和萨马拉这点欧洲乒坛的血脉能成为若干年后燎原的“星星之火”,有实力做保障的欧洲女乒,才不是穿着漂亮裙装却弱不禁风的“洋娃娃”。

(俞文)

(舜网-济南时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