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体育产业 > 产业分析 > 正文

产业调研:中国体育产业 两万亿市场的期待

2010年05月11日11:00新华社徐征 我要评论(0)
字号:T|T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在中国体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体育产业是否迎来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如何才能让中国体育产业迎头赶上?为此新华社记者对国家主管部门、地方官员、学者和实业界人士等多层次人群进行了采访和调研,希望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深度解读。本系列稿件一组共7篇,其中一组三篇“体育产业调研”系列稿为主打稿。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征李丽刘卫宏)虎年到来后不久,中国的体育产业终于迎来了发展良机。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中国首份在国家层面上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规划梳理并提出目标任务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分析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将制订产业振兴规划的方向瞄向了代表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体育产业,它将唤醒体育产业2万亿市场。

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中国,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除了100块奥运会奖牌之外。有数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0年的八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达到717.06亿美元。

北京奥运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拥有发达的体育产业,应是体育强国所必备。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却始终未能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破茧化蝶。

体育产业——新的“蓝海”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让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平台。”

“《指导意见》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把体育产业引入到了国家战略体系的高度,确立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钟秉枢说,“《指导意见》涵盖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落实的话,一定会加快体育产业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期间,政策的提出确实是个比较好的时机。”

蓝海战略——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的企业战略。从这个概念上说,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将会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蓝海”。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公告,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从2006年至今,体育产业每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6%。

然而,和全世界庞大的体育产业产值相比,取得了较大发展的中国体育产业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说:“2007年美国和欧盟两个经济体体育产值就近8000亿美元,再加上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肯定地说全球产值超过8000亿美元,而中国占世界的份额很少。这样的情况对于中国其他行业来说,是很少有的情况。”

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相当大,这是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共同的认知。不过,他们同时乐观地认为,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潜力。当体育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的时候,众多在传统产业的“红海”中搏杀的资本眼光,已经瞄准了这片广阔海洋。

鲍明晓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未来5到10年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可能会超预期发展的产业中体育产业所占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钟秉枢的赞同,他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时,国民经济消费将会发生转型,休闲类的消费会快速提升。

《北京商报》分析认为,目前欧美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至500美元,而中国人均体育消费不足100元人民币,如果人均体育消费达到欧美的一半,就将形成一个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奔赴“蓝海”的艰辛之路

1980年10月,广州举办了万宝路网球精英赛。这本是一场普普通通的体育比赛,但它却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当时赛事组织者依靠出售门票、场地广告和比赛冠名权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92年,为响应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体育产业的概念。不仅将体育管理机构进行了较大的变化,成立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同时推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1996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布,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开始慢慢发展。

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场,发行中国体育彩票,设立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体育经济开始走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1998年,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

然而,“梦想有梦想的光泽,现实有现实的分寸”,当梦想照进现实,当足、篮、排等相继走上职业之路,看似已经走上一条“金光”大道的时候,中国的体育产业却似乎找不到了前进的方向。钟秉枢指出,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相当畸形状态。

这种畸形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内部本体产业和相关产业所占比例的不合理。

对于体育产业而言,竞技表演和健身休闲是其两大核心,应该在体育产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和份额,但中国的体育产业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倒挂现象。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和销售所占比重达到了79·80%,而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场馆管理活动只有8·88%,体育培训和中介更是少得可怜,两项加一起只有0·87%。

钟秉枢说:“作为体育相关产业的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在欧美国家一般不到30%,其他主要靠体育的本体产业产生的价值。此外,中国体育产业中一些领域还完全没有开发,例如高校体育、社区社会体育产业几乎都是空白。国内的一些优秀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仅仅是发展得比较好,跟健身市场去衔接,跟体育市场衔接,同样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沪深两市纯正的体育概念股仅有中体产业一家,其大股东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但中体产业的主营收入却是来自房地产。在2009年年报中,中体产业来自房地产的收入约为7·28亿元,而体育赛事收入和健身服务收入之和只有0·9亿元。

中体产业总裁吴振绵无奈地用“羊毛出在狗身上”来评价这种现象。他说:“我们的体育本体产业经营惨淡,如果仅仅做本体产业会赔死。但作为上市公司,需要对投资者负责,所以不得不借助做房地产来‘曲线救国’。”

钟秉枢分析认为:“中体产业中信息服务部分只占到11%,其中和体育相关的利润只占到18%。这是体育总局系统内部的一个缩影。”他表示,这个现象反映了目前体育产业离体育本体越近的,营利的空间就越少;越远的,如制造传媒业却越赚钱。目前体育产业的操作模式还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没有完全作为市场来运作。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体育研究专家易剑东表示,国外体育产业普遍是复合型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虽然体育产业在总体上属于第三产业,但其中制造业的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小,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山之石——向文化产业学习

学者郑也夫在著作《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提到:“正是在大萧条时代,美国人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养成了家庭园艺的习惯。大萧条使美国人的休闲方式大大改变。 大萧条造成了文化上的进步。”

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直接拉动了电影、娱乐、演出、出版、广播、电视等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成功对体育产业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鲍明晓说:“文化产业的改革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几年在中央直接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在企业集团化,市场组织引导和开发等方面有一系列的举措。实际上体育产业是大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按照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来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

长期以来看重体育竞技功能,而轻视体育的服务和娱乐功能的现状,致使体育产业资源高度集中,业外资本进入门槛很高,经营难度过大,仅靠市场化很难维持。

对此,此前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就曾专门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

在钟秉枢看来,文艺演出团体相当于体育中的俱乐部,文艺商业演出可以认为和体育比赛相对应,文化产业在体育方面这里都有相对应的方面。因此,完全可以借鉴文化产业的成功模式。比如文化产业改革中相关政策、发展、税收、补贴都可以大量移植。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体育产业仍然有10-20倍的增长空间。以今年年底召开的广州亚运会为例,目前广州亚运会赞助领域的收入指标已远超历届规模,为多哈亚运会的4.5倍、釜山亚运会的3倍。

钟秉枢认为,中国从2005年后体育产业的发展迅速,以奥运会为契机的大型赛事牵头大大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以一大批世界级赛事的带动,中国体育产业会逐步走向以竞赛表演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相关政策和改革的配合下仍然会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破茧化蝶”前景可期。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