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正文

中国速滑项目开展最早 资历深只差冬奥会金牌

字号:T|T

本报记者 梁学增

当地时间9日上午,此间主新闻中心大厅热闹起来,前来报到的各路记者骤然增多,战斗气氛也随之变得浓厚。在来来往往人流中,记者与新华社体育新闻中心中层领导周杰不期而遇。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的话题自然转至这个赛会。“其实,此次我最期望中国速滑选手能有所突破。”他说,“我们的短道速滑项目、自由式滑雪项目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作为中国资历最深的速滑项目也该铁骑突出刀枪鸣了。”

记者很欣赏周杰这个观点。起飞早却迟迟未能飞得更高的速滑项目,此次若能如愿以偿的话,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呀!

中国速滑起飞最早 只差冬奥盛会金牌

说起中国速滑让我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陈建奇约我去寻找当年罗致焕为中国获得首枚金牌的赛场。于是,我们在比赛间隙踏上了找寻之路。

罗致焕获得金牌的事发生在1963年2月,所以许多日本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赛事,更何况比赛具体地点了。最后在一位近七旬的出租司机的帮助下,终于使事情有了眉目。

罗致焕当年比赛地点在轻井泽的一个公园里,那个老冰场已变成儿童乐园,在朝阳的土坡上镶嵌着一块巨型大理石,上面镌刻着1961年速滑世锦赛各个单项冠军获得者的名字,其中罗致焕的名字赫赫然。当时,我与陈建奇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这是中国选手在国际大赛上获得的第一枚速滑金牌,他的队友王金玉还在这次比赛中打破男子全能世界纪录,从而实现重大突破,其分量与当时中国游泳、乒乓球和举重等并驾齐驱。为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在北京特意宴请了中国速滑队。

1979年,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合法地位得以恢复。次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始了夺金之旅。

20年以来,中国选手百折不挠,苦苦奋斗。从1980年至1988年的3届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颗粒未收。转机出现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解放军选手叶乔波成为破冰勇士,获得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 为中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在两年之后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带伤夺得女子1000米速滑铜牌。接着,人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薛瑞红身上,结果她只获得女子500米第四名。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再次空手而归。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曼丽和任慧分别获得银铜牌,与金牌失之交臂。

26年来,叶乔波、薛瑞红、王曼丽等无论是在世锦赛还是在世界杯系列赛,获得金牌无数。然而,偏偏缺少冬奥会金牌。

谁是中国速滑老师 是德国还是加拿大

记者以为,中国速滑界一直在虚心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致可分为3个学习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速滑选手一直在学习前苏联经验,包括滑跑技术、弯道技术及体能训练技术,使其在中长距离项目上见长。如,罗致焕为中国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1500米;他与王金玉打破的世界纪录是男子全能项目;当时年仅19岁的速滑新星王淑媛,以1分34秒6的成绩战胜分在同组的前苏联名将、世界冠军沃罗尼娜而夺取女子1000米银牌。这是当时中国女队在世界比赛中取得的最佳成绩。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速滑开始学习德国技术,加大弯道蹬冰力量,以加快滑跑速度。为此,中国选手叶乔波及曾获得世锦赛女子1500米冠军王秀丽等每年定期到德国因策尔速滑训练基地训练而受益匪浅。如果缺少人家的指点,中国选手也不可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现在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新世纪以来,中国选手得到中国速滑名将、加拿大国家队教练王秀丽的帮助,分期分批前往卡尔加里速滑训练基地,王北星就是从那里起飞的速滑新星。

当然,长期在人家那里训练难免不受到其技术影响,加之王北星的外教就是加拿大籍人,中国选手整体技术无不打上加拿大的烙印。

在去年哈尔滨大冬会速滑比赛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曾提出这样问题:中国速滑前些年学习德国技术,现在改学加拿大技术,这两项技术究竟哪个更实用更先进些呢?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速滑部部长肖华回答得很巧妙:这两项技术各有所长,不能单纯说我们以往技术是德国型为主,而目前是加拿大型为主,我国速滑运动集各种技术流派为一体,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令人思考的是,在近期王北星与世界名将沃尔夫的8次交锋中,前者成绩是2胜6负,这个“克星”沃尔夫恰恰是德国人。

(本报温哥华9日电)

[责任编辑:edwinchen]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