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冬奥八大新建场馆全部开工 绿色环保可持续还有中国味

腾讯体育(文/徐思佳)5月1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了倒计时1000天的重要节点,各项筹办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测试赛的筹办进展顺利。 作为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场馆建设也是观众和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

建设中的国家速滑馆

冬奥工程已开工85项 八大新建场馆全部开工

据悉,北京赛区场馆项目共计17项,目前已开工14项,2019年计划完工2项。延庆赛区项目共计4项新建场馆,均已开工建设。张家口赛区共形成76个建设项目,已经开工67个,剩余9个项目将按照计划陆续开工建设。

备受关注的8大新建场馆,已全面实现开工建设。2019年也是场馆建设的关键一年,国家速滑馆将实现外立面完工,22条“冰丝带”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即“冰坛”将完工交付使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赛道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将达到测试赛要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则将实现主体结构完工,1.9公里的赛道将如“巨龙”呈现于小海坨山山脚下。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刘玉民部长介绍,北京赛区国家速滑馆已完成首层结构、主体环梁钢结构和屋顶索网结构工程,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北京冬奥村、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等新建场馆建设进展顺利,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场馆改造已经全面启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新建场馆正在抓紧进行赛道等施工作业,7.9公里综合管廊隧道全线贯通。张家口赛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完成赛道基础土方工程,云顶滑雪公园完成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项目赛道,并已举办了世界杯比赛。

“水立方”将变“冰立方”

“双奥”传承:“可持续”巧思融入设计

数据显示,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共有13个场馆,其中11个为2008年夏奥会的奥运遗产(9个场馆遗产,2个是土地遗产)。据了解,这些奥运遗产将会在2022年冬奥会中重新履行使命,并在赛后继续服务于公众。

其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场馆鸟巢将用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场馆;水立方通过架空结构,实现游泳向冰壶比赛的转换;国家体育馆在全新装修后将成为冬奥会冰球场地;五棵松体育中心只需要六小时,就能实现篮球场向冰球场的转换。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三个示范场馆之一,将是首批交工开始测试比赛的场馆。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既是水的延续,又是水的升华,这由“水”变“冰”,多的还真不止是“两个点”。

据国家游泳中心设计总负责人孙卫华介绍,“冰立方”将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凭借这套可拆卸的制冰体系,将来“水立方”将同时拥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制冰设备和冰层拆除后,冰场即可还原为泳池。按照计划,将来春夏秋三个季节“水立方”将用于水上活动,冬天则用于冰上活动。

同时,新建的南广场地下冰场赛时供冬奥会配套使用,赛后则将作为冬奥会重要遗产,用于群众冰上运动培训和体验,成为向青少年推广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助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此外,“冰立方”也已经初步建立奥运赛事运营和服务团队,筹划各级别冰上比赛、演出和冰上培训业务,力求将“冰立方”打造成京城“最热的冰”,为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雪如意”效果图

“冰丝带”、“雪如意”:场馆设计突显中国味

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设计方案中充分利用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改建场馆也充分融入了高科技和中国文化元素,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每个奥运场馆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内涵。冰上场馆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比如国家速滑馆,因其独特的设计又名“冰丝带”,是一座新建场馆,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国家游泳中心,又名“水立方”,在冬奥会期间将转换为“冰立方”,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项目的比赛。

雪上场馆赛道和设施的设计与地形、自然地貌很好的结合,一方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另一方面又创造出独特的比赛场地,比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因其赛道形状和遮阳设施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依托山体的自然落差而建,又将跳台剖面的S型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如意”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全世界第一座永久性的滑雪大跳台场馆,依托工业遗产进行建设,其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的飞天飘带的意象,传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

北京冬奥组委

绿色环保:老厂房工业区“升级”改造获国际奥委会点赞

北京冬奥会将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的丰厚遗产,在规划建设中,北京冬奥会始终贯彻节能、环保、可持续,秉承“绿色办奥”理念。

刘玉民部长表示,“在场馆建设节能环保技术攻关和应用方面,我们聚集国内顶尖的技术专家和人才团队寻求突破,目前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同时,在住建部、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的支持下,创新性地编制了我国首部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京、冀两地的《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该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也是北京冬奥会在规划建设领域中的奥运遗产。

此外,北京冬奥会实现了赛区由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这在奥运历史上还属首次,也是一项重要的奥运遗产成果。

首钢工业园区的保护性改造,将老厂房、高炉等工业建筑变成体育、休闲设施,同时也作为博物馆,让老工业遗存重焕生机,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首钢园区没有搞大拆大建,通过对现状工业遗存的改造提升,赋予工业遗存新的生命力,让工业遗迹与现代化办公环境相互融合,充分展现首钢园区特有的文化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经中国奥委会申请,国际奥委会将2018年的“奥林匹克主义在行动”奖杯颁发给了首钢集团。通过冬奥赛事的举办,首钢园区工业遗产利用必将和大跳台一起为世界周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ngwe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