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靠军训抢救“国足灵魂” 打完鸡血了,然后呢?

文|爱炸毛儿

10月的齐鲁大地,天气已经不止于微凉,几十位身家成百上千万的年轻人,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面前的镜子两侧,没有“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的对联,但这完全不妨碍工作人员的手艺,剃刀划过发梢,青丝散落一地。

20年前,他们的前辈李玮锋和张玉宁,也有过类似的“待遇”。作为发型上“反面典型”,两人头发的局部特写,登上了杂志内页,一个人是刘海和鬓角太长,另一个是后脑勺的头发过长触到了脖颈,然后被勒令“限时剪短”,不然“留(长)头(发)不留队”。

相比于当年的意气风发,现在的李玮锋发型利索多了。

文章惟妙惟肖的描述了李玮锋张玉宁跟教练组撒娇式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大致包括“刘海能不能不那么短?鬓角能不能多留一点点?后脑勺那能不能……”,隔着故纸堆,都能感受到“不严肃”的气氛。

发型与中国足球的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理解“头发长短和踢球好坏”之间有什么直接关联。为了琢磨“头发短可能有利于比赛”的证据,我甚至想当然的考虑过寸头在摩擦力方面也许有特别之处?比如更适合头球争顶?

很遗憾,作为文科生,物理学实在不是我的强项,既推导不出公式,自然也无法给出详实的论证数据。只好安慰自己“比埃尔霍夫头发也没多短,但好像也没影响他的头球水平”。

发型与足球,或许没有直接关系吧。

20年后的今天,时代进步了,中国男足倒退了。

某金牌收割机选手面对国家电视台的话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成绩才有话语权”。顺着这个逻辑,没有成绩的中国男足,在头发长短的问题上,是没什么说话的份儿的。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这批集训队90后,也许不是俊杰,但时务还是识得一些的。既然明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就煲一碗“态度要好,话还要少”的鸡汤暖暖硬渣渣的头皮吧。

军训统一发型,考验颜值的时候到了...

沉默,是一种必然。不是每一颗青春年少的脑袋都适合圆寸,那不然呢?

10月13日,高铁站泰安站。

50多人,松垮懒散的列在站台上,双肩背不情愿的歪趴在脊背,半挎的包带勉强的挂在臂弯,手提包散落一地。队伍前,见惯了大场面的领队林乐丰,抓紧最后的时间强调注意事项,那模样,像极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政委。

进入军营的那一刻,国足集训队估计还不知道要经历什么。

在那些经过严酷磨砺的特种兵眼里,眼前这支队伍的面貌,连那些刚入伍的新兵都不如。

为了塑造精气神,强化荣誉感,中国足协把这些20出头职业球员,拉到特种部队“加餐”。

军训,不过是中国足球急于抢救口碑的手段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中国足球界是有光荣传统的,比如体能不好搞YOYO,团队不和搞拓展训练,按照这个路数,精神面貌有瑕疵,来军训再合适不过了。

改革开放以后,和国门一起打开的,还有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面对外面广阔的天地,我们渴望拥抱,也看到了差距,我们想跟世界说“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可以做好”。

应该说,很多时候,中国做到了,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体现在体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有符号定位的标杆队伍,为国旋转的乒乓球、精神属性的女排、首金执行者的射击、冠军专业户的跳水,即便在某些领域依然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些差距,比如网球,但起码体现了积极探索、谋求进步的一种姿态。

说到这里,中国足球一下丧失了发言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这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相比,中国男足简直就是“调皮捣蛋、逃课不交作业甚至戏弄老师”的标准差生。

女排输了,球迷安慰“姑娘别哭,再来再来”;乒乓球没打好,一众铁杆鼓励“下次赢回来”,男足输球的时候,得到的评价往往是“就知道这帮大爷没拿国家荣誉当回事”。

其实,国脚们不用羡慕女排和乒乓球,一个项目口碑的树立,女排是经过几代人血肉之躯,扛过一个个赛点逃出生天赚来的;乒乓球有上千次各种赛事冠军挣回的金色江山做保;而让中国足球口碑粉碎性骨折,只需要一场1-5就够了。

1-5之后,范志毅愤怒的咆哮成为经典。

关键是,国足还时不常的来个“惨败情景重现”,生怕球迷忘记自己干过的蠢事。这就是在挑战大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了。

教练说不听,球迷劝不动,把这些人送到以“令行禁止”著称的军队“改造”,足协也真是想不出更好更有效的办法了。

集训队第二期即将开营,有些球员甚至提前理好头发。

中国很多体育项目都进行过军训,国外球队也进行过军训,比如英格兰队,世界杯之前,三狮军团就跑去皇家海军陆战队狠练了2天。听说中国组团军训,韩国球迷不屑的在网上留言“这都是我们棒球队上世纪八十年代玩剩下的”。

别人家军训,顶多是巩固一下团队协作,中国足球队军训,是实打实的“抢救灵魂”,至少足协是这么想的。

中国男足只是精神问题么?

不可否认,国家队热身赛期间,部分队员的表现过于“松散”,外界将输球的原因归于此,足协和领导也是这么想的。这也是这些U25球员被组团拉来军训的直接诱因。但是,中国球员紧起来的时候,就能打好比赛么?

当里皮大爷愤怒的将国脚出工不出力翻上台面,有些人挺进了心里。

今年10月的亚青赛,第一场比赛结束后,骨裂的王进泽,跟教练说“如果队伍需要,我愿意打封闭上”;瘦弱的国安边锋刘国博说:“就算跑死在场上,我也在所不惜。”

不止一个队员表示,他们很清楚几乎一生只有一次的亚青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想踢好,在场上不敢丝毫懈怠,过度的紧张让他们早早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和精力,即便如此,下半场体能透支的时候,队员们依然咬着牙跑,不唱那些“怕辜负球迷辜负教练”的高调,至少不想辜负自己付出过的汗水。

队员在场上的表现,也基本印证了他们的话。结果却是,中国队接连输掉了前2场比赛,提前回家。

U19国青亚青赛出局,几乎是当时压死中国足球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中国队员认真踢、拼尽100%的努力后,依然打不好赢不了一场球。这些队员的问题,仅仅是通过军训就能“治愈”的么?

首轮比赛,有一个细节,中国队组织进攻,球传导到左路的陶强龙脚下,这个被外界成为“武磊第二”的年轻队员以技术见长,但他接队友的球,不是卸在脚下,而是球砸到了他的腿骨上弹出老远。那一刻,他整个人神经是高度紧张的,肌肉是僵硬的。

这种球员,你还能说他松垮不尽力么?这样的队员你再让他军训打鸡血,会不会让他下次为国出战的时候更紧张?

大赛经验欠缺,临场发挥紧张,是这届被誉为近几年最强国青的硬伤。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队紧起来的时候,也未必能赢球,松懈的时候当然更赢不了,差别只在于,松懈时输的更难看罢了。

既然如此,足协不妨把这些“家底”明白的表达出来,军训的目的在这里——“即便输球,也不能输掉斗志,两输相权取其轻”。不要给球迷一种无谓幻想——以前输球全怪精神面貌不好。好像军训后队员只要努力踢就一定能打出好结果似的。

说到底,足球比赛,张弛要有度,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相应的,处理中国足球的问题,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最起码不能一说精神问题,就铺开了轮班军训。

打完鸡血怎么办?

有一点可以肯定,竞技体育,到底还是实力说话的。“精神”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可以做加持,不然,朝鲜队早就统治世界体育圈了。

对于中国男足的职业球员来说,军训只可能是手段,绝不是目的。足协的初衷一定是强化部分参训人员的荣誉感,而不是给国家培养特种兵。

本次军训之前,外界有一种声音“如果队员不好好表现,军训时间可能延长”,这是一种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施压和威胁,就跟小时候你家长跟你说“你要不好好写作业,就不让你看电视”一样。

毕竟我们的国脚,也不是小孩了不是?

让一个人服气并接受一件事情,有多种办法。用威权强行压制,大约是最不可取的手段了。你八九岁的时候,你妈这么说你都不愿意听,现在20多岁有了相对成熟的思想,能愿意听一个行业部门类似的说法么?哪怕是绯闻。

强行弹压打鸡血,短期内可能会让队伍统一思想,但绝不是万能的。况且队员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年365天都保持亢奋状态。

长久的打鸡血,会让队员“抗药性”越来越强,对鸡血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不能打个什么比赛,赛前就来段军训吧。

足协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果“精神胜利法”之后,中国队依旧打不出想要的结果,下一步该怎么办?

相关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