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17名登山队友在中国遇难 27年来他收集遗体只为真正的告别

采访/张蕾 应虹霞 发自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

编辑/潘欣

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梅里雪山途中遭遇雪崩,17名队员全部遇难。登山队中的11名日本成员来自京都大学山岳会。1998年开始,遇难者遗体遗物陆续出现。山岳会成员小林尚礼20年来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云南,搜集伙伴们散落在雪山的身体和物品。

在大学时,小林尚礼(中)与好朋友兒玉裕介(右)一起登山,正是好朋友的坚持让他爱上了这项运动。攀登梅里雪山的活动,小林没有参加,两位好朋友却随队在中国遇难…27年过去了,如今小林还会想起年轻时一起登山的好朋友们。

带走队友们生命的那座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为了不让有关队友们的记忆一点点消失, 1996年,小林向梅里雪山发起挑战。

小林对攀登成功抱着最热切的企盼,却在距离山顶490米的地方受阻。登山队收到了大规模雪崩的气象预报,最终他们放弃了冲顶,大家内心懊丧。受挫的登山队返回日本,外界批评声不断。

1998年,明永村村民在放牧途中发现冰川上有异物。消息扩散后,京都大学山岳会派遣了包括小林尚礼在内的4名成员前往收集遗体遗物。每次搜寻遗物都是由扎史村长组织大家上冰川,他们攀登的是这样陡峭的雪壁。1999年8月的一次搜寻结束后,小林执意要留下来。“我想通过与村民共同生活,了解带走友人的梅里雪山的真正样子。”

小林要留下来,扎史村长(左)一开始是不情愿的。“我们这个乡,很偏远的小山村,公路也没有,我没有条件留外国人。”但小林的坚持打动了村长,“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大扎史没办法,“真的是……只能答应了。” 一起行动了十多次之后,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搜寻活动已经有了默契的想法,连对话也不太需要翻译了。

小林最先是跟村里的孩子们要好起来的。刚住进村子时语言不通,没法和村民交流。村民们叫他“外国人”,是小孩子们挺身而出,“他不叫外国人,他叫小林!”

身穿民族服饰的明永村民。他们有着最虔诚的信仰。他们视梅里雪山的最高峰卡瓦格博为山神爷爷,他们认为发生登山事故的原因是,“发现有人站在山脊试图冒犯,山神爷爷抖了抖肩膀,就地动山摇。”梅里雪山是不可攀登的。

往返数载,明永四季的颜色都印在小林尚礼心里了。这里春天的桃花像极了日本这个时节盛放的樱花,常惹得小林思乡。

生机勃勃的藏区,不是人们想象中荒芜凶险的样子。吃不尽的瓜果,最受欢迎的是甜李子。小林发现松茸的香气和森林的香气很像:“原来大自然所有的气息,都凝聚在一个小小松茸上了。

树叶变红,红薯甘甜,收割荞麦,核桃压了枝头。小林跟着无数朝圣者一起去转山,他看到了山温柔包容的一面。

小林看到了卡瓦格博险峻的一面,“有种仿佛在拒绝一切生物的压迫感,这座山是夺走生命的魔鬼之山”。小林将他的感受带回了日本,登山会的人逐渐被他影响,也“对这座有宗教意义的神山放弃了攀登的欲求。”

明永村后有一个山后村,两次走访这里,小林才终于拍到梅里雪山的西北面。“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忽然感悟到,原来卡瓦格博,是不可攀登的啊。”

2002年,在小林的组织下,遇难队友的家人们来看梅里雪山。 “(亲人的)在天之灵,仿佛就从天上看着大家。估计孩子们就是看到这个山这么漂亮,才想着要去爬的。”小林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看着雪山时的目光。

从遗物中找到的生锈的胶卷,没想到还能冲洗出完好的照片。这是一张C3营地最后的全景。在遇难地点的雪原上,队员们笑容灿烂,忙碌着装卸物品,正准备出发安插路绳。“那是我从未看到过的C3的样子,还有朋友们熟悉的脸庞。仿佛超越时光,还能与他们相见。”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pingl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