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大人物-王海滨二度临危受命 从万人迷少帅到穿西装的非典型领导

王海滨带队参加无锡击剑世锦赛

撰文/王怡薇

7月27日,2018击剑世锦赛在无锡落幕。这是王海滨回到队伍中带队参加的第一个世锦赛。从中国男花主帅变身中国击剑协会主席,

相比北京奥运周期的临危受命,这一次,王海滨和他的弟子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击剑队“大管家”王海滨

穿西装的王海滨

世锦赛中国击剑协会的办公室。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下午,直到3点钟,王海滨才开始吃摆在桌上那已经冷掉的午餐盒饭。

“以前盯一个项目就行,现在得盯6个了。”说起开赛以来的“连轴转”,王海滨笑着说。击剑世锦赛在无锡举行的这几天,他几乎没有怎么睡觉,整张脸都是浮肿的,让好久没见到的熟识记者都调侃他“中年发福了。”2017年6月底,王海滨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击剑协会主席、中国花剑队总教练。去年世锦赛前,腾讯体育曾在老山击剑基地采访他,用他自己当时玩笑话,他是协会主席、教练、领队外加后勤。

让王海滨不习惯的除了是队伍的“大管家”,还有出现在比赛场馆时要穿正装了。因为担任击剑协会主席,很多场合他都要穿上西装。每次出现在场边观赛,以往习惯了穿运动装的他都是西装革履。

王海滨与雷声

当教练时,王海滨就与众不同。当年伦敦奥运临近,各个队伍都拼命给队员加量,而王海滨却鼓励“夺金重点”弟子雷声继续完成在北大的学业,那时雷声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上课,然后再回到队伍训练。这与王海滨运动员时期有关,当年就读南大法语系,王海滨也是住宿舍、参加学院足球赛,和普通的大学生并无两样,这给了他很好的启发,学习的经历让他在回到赛道时思路更加开阔。

从单纯的技术教练转型成为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也和大家印象中的“领导”不太一样。

去年回到中国击剑队时,正好赶上队伍要出征莱比锡世锦赛。

出征前队伍开完出征会,散会后,中国重剑队的法国外教雨歌试探性的问王海滨:“世锦赛前,我们还要开会吗?”王海滨直接用法语回说:“不开。”雨歌又追问:“那世锦赛期间还开么?”得到的回答还是一样的。临出门前,雨果又回头问王海滨:“你确定不开会么?”

“如果你需要,我就开,我会帮助你;但如果你觉得没必要,你是Boss,你说的算。”

一个穿着西装,但非典型的中国教练和“领导”。

两次临危受命

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提到“三剑客”,还是会立刻想到青春里,王海滨、叶冲和董兆致三人的中国男子花剑时代。

而王海滨的青春,则大半是老山记忆。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男子花剑摘得团体亚军

地处北京西南的老山击剑馆一直是国家击剑队的训练地。20年前,这里属于特别偏僻的地区,晚上打车司机都不愿去。那时王海滨和队友们出门进趟城里,都非常不便。夏天里,他们自娱自乐的方式就是翻墙到击剑馆旁的桃园偷摘桃子。后来桃园所在地方建起了北京奥运会自行车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老山场馆群承办了自行车和击剑比赛,老山一度热闹了。

去年夏天,再次回到老山,眼前的这支中国击剑队并不是王海滨曾经熟悉的队伍。

2016年里约奥运会,王海滨曾经带队的中国男子花剑颗粒无收,随着雷声、马剑飞等人接连淡出国家队,当时中国男花排名最高的陈海威仅列世界第18。而今年世锦赛时,中国男花排名最高的黄梦凯只名列第33。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击剑队人才严重断层,这在雷声、孙玉洁、许安琪等名将接连退役后情况凸显的更加严重,里约奥运后那个赛季,新人的世界积分达不到标准,这让教练们犯难,因为想要凑够去参加世界杯的人选都凑不齐。

成绩直线滑落,“国家队”对于地方的教练和运动员来说,都少了吸引力。相比之下,如今击剑俱乐部市场红火,普通俱乐部教练员的月收入都能达到2、3万人民币,远比国家队教练员赚的多,“来的很多人都是想在国家队混个名头,再到是社会上赚钱,因为在国家队待过,待遇会更高。”里约奥运周期,不少教练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这不是王海滨第一次临危受命。

2006年,退役后刚刚担任一年助理教练的王海滨成为中国男子花剑主教练。那时,距离北京奥运只有2年时间,随着昔日“三剑客”的退役,中国击剑队传统优势项目男子花剑成绩直线滑落,王海滨接手时,中国男花团体排名世界第9,当时的雷声等人,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队员。

2006年,王海滨担任中国男花主教练

那年3月,王海滨第一次以主帅身份带队出现在世界杯上海站。3月的上海异常阴冷,比赛在华东大学体育馆,听说王海滨来了,不少记者都来比赛现场采访报道。面对一众摄像机,王海滨自嘲的笑说:“你们快拍吧,前八名我们马上就没人了,我就得走了。”果不其然,那次比赛,男子花剑前8名里没一个中国运动员,随后的团体赛中,中国队在16进8的比赛中不敌日本,最终名列第9。

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王海滨对中国男花进行全面改造,4年时间里,他提拔雷声、马剑飞等一批新人,一步一个脚印,2010、2011连续两届世锦赛获得男团冠军,雷声更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摘得个人金牌,创造中国花剑历史。

王海滨率队在2010年击剑世锦赛上获得1金1银

然而,就在伦敦奥运会刚刚让外界看到希望,2013年年底,王海滨在40岁生日当天携自传《剑之舞》做客北大,书中曝光了不少体制遗留的矛盾。在此之后,他就远离公众的视线,那年年底,国家男花教练组竞聘也没有参加。

三大改变重塑中国击剑

里约奥运后,王海滨收到耶鲁大学击剑队的邀约,正式邀请他前往美国担任教练。放弃条件优渥的海外执教,回到国内接手眼前的这支队伍,对于中国击剑的那份情怀和带领队伍重新崛起的信心,是王海滨选择回国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现在就是亚洲二流的水平,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须得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无锡,面对新老交替下只收获女子重剑团体一枚铜牌的局面,王海滨这样说。

去年秋天,中国击剑协会改组完成,完成了中心到协会的平稳过度,王海滨才正式介入队伍的改造中。此时,距离东京奥运只有3个赛季。东京奥运会,击剑项目实现男女全剑种入奥,这就意味着击剑项目的金牌总数达到12枚。当年王海滨用1个半奥运周期,完成了对中国男花的改造, 如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重新回到队伍中,王海滨对队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吸收国外强队的做法,以剑种建队,男女混合组队,一起训练从而促进女队的水平;除此之外,王海滨亲自游说,请回已退役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如雷声、仲满、张亮亮出任中国击剑队教练,用他们的经验和信心执导新人;第三,从社会俱乐部中选拔优秀苗子从而扩大选材范围。

对于这些改变,在无锡,中国队队员的反应不错。里约奥运女子重剑个人铜牌获得者孙一文说:“男女队合并,对女孩有很大的帮助,男孩的力量速度都比女孩快,和跟他们交手,力量抗衡和速度爆发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中国女重在世锦赛上夺得铜牌

“与其半死不活的,还不如放手让新人去冲一冲。”和当年改造中国男花一样,在主力陈海威受伤治疗期间,王海滨大胆启用刚刚入队的黄梦凯、吴斌等小将。本届世锦赛,在与德国队的16进8比赛中,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黄梦凯被安排打关键的最后一局,最终黄梦凯顶住压力,在决一剑中胜出帮助队伍获胜,而在此前的个人赛中,黄梦凯更爆冷击败里约奥运男花个人赛银牌得主、美国华裔名将陈海翔。“现在很公平,只要你成绩好,就可以有机会去比赛。”赛后,黄梦凯这样说。

黄梦凯(左)在比赛中

去年,王海滨在接受腾讯体育专访时就透露,这三年,女子佩剑是他预计的突破口。新赛季,通过聘请法国教练贝拉克作为主教练、仲满担任副总教练,中国女佩在赛季之初世界排名仅第13位,本次世锦赛成功闯入8强,在8进4面对强大的法国队时,仅输掉3剑。

“这些都证明我们在正确的路上,我们的队员有实力,缺乏的就是信心,信心怎么来?是得一剑一剑打出来、赢出来的。”王海滨这样说。而如今担任中国花剑队教练的雷声也说,运动员时期,他们也是第六次参加世锦赛时才捧回了冠军。

结语:在无锡,无论是雷声还是张亮亮,说起为何重新回到低谷中的队伍中时,都免不了提到王海滨的“人情分”。但雷声的一句话也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如果队伍实力已经很强,作为一个教练员肯定没有成就感,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长。” 和队伍一起重回伦敦奥运时的荣耀,是王海滨和中国击剑人共同的心愿。

相关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dsho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