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正文

国破奥运在!体坛周报专访百岁铁饼选手郭洁

2012年05月09日17:48体坛周报[微博]李婷我要评论(0)
字号:T|T

无家可归,赴日留学

依旧是那一条航线,依旧是二十多天的航程,再回到上海,我知道很多东西不一样了,我是参加了奥运会,但我也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因为我们并没有取得怎样的成绩,和当初临行时欢送的风光不同,回来并没有太多的欢迎。眼看着其他有省份、有单位、有职业、有学校、有地址的人被家人朋友一一接走,我和刘长春面面相觑。

因为我们是从日军的手底下逃出来的,那时候伪满洲国已经成立,别说回自己的家,只要我们一踏入到东北的地界,就会被抓起来的。下了船,我和刘长春商量了一下,两人就在上海歇了歇脚,然后去了南京励志社,找我们奥运会时候的领队,教育局的督学郝更生。

督学见我们投奔而来,很是高兴,让我们留下,在南京组个田径队,“有你们两个一起搞,咱们的田径队肯定是最好的。”教育部也跟我说,留下,给你找个职业,可是这一等就等了好久,我觉得我等不下去了,况且作为北方人,我在南方也实在生活得不习惯,于是我决心离开。

其实在从德国回国的轮船上,我就已经在思量了,我们为什么即便是国内最好的成绩在奥运会上连资格赛都过不去?我们练得不辛苦不认真吗?其实是我们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太低啊。

于是,我给在家的老父亲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一路我受了太大的刺激,我觉得自己就这样下去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但没有前途,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没有前途,所以我决心到日本留学。因为我日语好,并且是在日本的体育制度体系中练出来的,我可以把他们的先进理论理念学习过来,为我们自己所用。

那个时候我们家不仅是务农,也开了一个小商店,经济上稍许比以前宽裕了一些,我父亲看了我的信后,便给我汇了钱,同意我去日本留学。

到了日本以后,我联系到了青林大学,那是一所私立大学,是由日本的经济财团设立的,里面的学生大多都是财阀子弟,若不是很有经济实力背景或者在某些方面才能出众,这学校压根进不去。因为我参加了奥运会,属于某方面有特别的才能,于是被破格录取,和我一起进校的还有一名叫山田的日本人,他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是跨栏选手。

即便是能够破格录取,也还是要有一个入学考试,通过了才能够进去学习。考前一天,大学田径的干事就来住的地方找到我和山田,提前给了我们题目,我们俩赶紧翻书查答案,第二天自然就考上了。

上学真的很累啊,以前在大连读小学中学,负担压力并不大,但在这里,功课很繁重,不仅有普通大学知识性的内容,还有体育专门的一些理论知识。我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这些理念都是以前并不曾接触到的,这才让我觉得体育本身并不是一项单纯的靠身体和技术的内容,而是需要有丰厚的理论支撑和知识体系支撑的学科。

在青林学习了两年后,我又去了著名的日本帝国大学。和其他留学生相比,因为我从小就有日语基础,所以我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比别人高一些,我的毕业论文甚至比日本学生还要出色。当时考帝国大学的有13个中国学生,有内地、台湾、香港的,但只有我被录取了,而在这里又学习一年之后,我回到了祖国。

1954年我开始在西安体育学院任教,把我的亲身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自我消化,再一点点传授给年轻的学生们,在体育教师的行业中找到了最大的满足。我带课,也带训练,也用自己日语的能力翻译了《田径运动力学》、《田径力学分析》等工具教材,我觉得我的工作没有白做。

1987年,我在西安体育学院以田径专业教授身份退休。北京奥运会,我有幸成为西安地区的火炬手,那一年我97岁,是179号火炬手,所有人看见我都惊讶,现在我是100岁,我再活个五六年都没问题,我还要争取活到108岁呢。

腾讯体育频道用户专享,耐克阿迪5-8折>>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princeli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