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排球 > 正文

冯坤退役将任排球中心官员 陈忠和:她是人才

2011年12月10日16:18北京晚报孔宁我要评论(0)
字号:T|T

冯坤退役将任排球中心官员 陈忠和:她是人才

人生·故事

世界最佳二传是怎样炼成的

现在恐怕没人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冯坤是继孙晋芳之后,中国女子排坛又一位标签式的世界最佳二传手。但在17年前她走上排球这条运动之路时,却是名副其实的丑小鸭。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冯坤将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演绎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版本,其间经历了痛苦的蜕变过程。

冯坤并不是出生于一个体育家庭,家里还有一个比自己大7岁、后来做了医生的姐姐。从小冯坤说话不多,但是骨子里有一种男孩性格,在小学运动会上总有出色表现,并加盟了学校田径队,当然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颇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8岁时,冯坤的家搬到工人体育场附近,因这个便利条件,父母带着冯坤来到工体开办的田径班报名,恰巧路上遇到了排球教练王桂兰,她也是郎平的启蒙教练,冥冥中自有天意,冯坤就此开始了排球生涯,当时“吸引”她的是王桂兰送上的巧克力,十几年前,几块巧克力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此后,慧眼识珠的王桂兰又把冯坤推荐给什刹海体校。但她父母听到她真的走上了竞技体育之路时,一时间却犹豫了,父母还是想让她上大学,练体育原本不过是弄一个好身体,可没想到冯坤个性很强,自己喜欢上的事情不愿回头,最终她的父母也顺从了冯坤的意愿。什刹海体校的教练王琴认为冯坤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错,让她从接应二传改练二传手,几年后,冯坤就进入北京女排一队。

当时,冯坤在进攻、防守、拦网几个环节能力不错,但二传组织能力却有所不足,在圈内颇受质疑。2001年初,刚出任中国女排主帅的陈忠和却与王琴一样,一眼相中了冯坤,他认为冯坤是一位难得的攻击型二传。当在中国女排大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连冯坤都愣了半天,那时的她也不相信自己,但冲着陈忠和的这份信任,她表示竭尽全力,但私下的目标却只定在不被国家队淘汰下来。

队友对她不是很信任,陈忠和地狱般的训练也让包括冯坤几乎累得吐血,“每天我都累得懒得说话,到了饭厅也没心思吃饭,回到宿舍就想赶紧睡觉休息。”当记者问她当时是否想过要继续坚持下去时,忆及当时的处境,冯坤居然在电话那边半天没有话……

2001年6月3日,新的中国女排在太仓亮相,首战澳大利亚队,冯坤第一次披上国家队战袍,但不是打首发,后来是以替补身份出场。由于是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场,冯坤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比赛进程是那么缓慢,还有那赛前播放的美妙国歌声。

2002年是冯坤迅速提升的一年,也是艰苦锤炼的一年。作为《北京晚报》特约嘉宾,在集训期间她每周给本报写一篇周记,这是她在运动生涯中唯一一次用周记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周记一共10篇,现在读起来仍有不少细节都令人回味无穷。比如在第一周《从这里开始》中,冯坤写道:“去年记得我坐在替补席上,当时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只能暗下决心努力训练,争取打上主力。记得2001年下半年大奖赛哈尔滨站对日本队的比赛中,我们落后之下,教练让我出场,我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全队战胜了日本队。就是从那场比赛后,我基本上能以第一阵容出场了,信心也越来越足。”

在第二周《阳光带来好心情》里,冯坤写道:“南方是梅雨季节,天总是下小雨,突然有一天早晨,我一拉窗帘,哇,好大的太阳。后来训练中,我不太走运,被 杨昊(微博)的球打到了脸上,顿时脸发烫,鼻子发酸。杨昊赶紧跑过来安慰我,说:‘中奖了!’这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练拦网时,球又扣到了我头上,队员们安慰我:‘你该买彩票了。’当时,没想到还是‘三八节’。”

在第四周《快乐时光》里,冯坤写道:“教练安排我们去放松,就是去唱卡拉OK。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每天训练近10个小时,远离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许多休闲和娱乐时间,所以这一晚上很兴奋,大家都争唱自己最喜欢的歌,陈指导又唱起了他的经典《爱拼才会赢》,一首首歌带走了疲惫和郁闷,这就是我们。”

在第五周《多睡一会儿就是幸福》里,冯坤写道:“从早上7时一直练到晚上9时,说实话,练得昏天黑地,训练中达不到要求的,还要受加练的惩罚,天啊!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儿。手机也归领队所有,唉,没办法,我们的私人空间也被‘剥夺’了。教练一说明天下午可以休息,我们就抓紧时间睡觉,那觉睡得实在太香了。”

时光穿越到2003年日本世界杯,那是冯坤职业生涯的成名作,她获得了世界最佳二传手奖,就此奠定了她在世界排坛的地位。记得中国女排夺取阔别17年之久的世界冠军后,记者在比赛馆休息走廊里见到冯坤,她说了一句名言:“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但这需要付出与努力。”

时光来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0比2落后的不利形势之下,最终却实现了大逆转,以3比2战胜实力最强大的俄罗斯(微博)队,夺取阔别20年之久的奥运会冠军,在众人泪水狂飞的时刻,冯坤又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名言:“生死关头,就凭一个信念!”

17年的点点滴滴,成就了冯坤,也通过她的人生拼搏,为北京女排和中国女排谱写了一段段今天已载入历史的篇章。

本报记者 孔宁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daf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