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 > 独家稿件 > 正文

总决赛光荣之路:杜兰特的眼泪 德克的笑容

2011年06月27日16:43腾讯体育[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04

“凯文,是什么让德克如此难以防守?”西部第一场结束,记者问了砍下40分的杜兰特一个关于当场砍下48分的诺维茨基的问题。
“他是一个身高超过2.10米的射手。”杜兰特耸耸肩,表示这就是他的全部答案。
记者并不满意这样简短的回答,杜兰特接着说:“他脚步很灵活,能够完成各种投篮,后仰投篮,等等。”他再次挑了挑眉毛,耸了耸肩——这就是他的全部答案。
这样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杜兰特:两人同样在身高上藐视同位置的几乎所有对手,同样有着出色的手感,同样习惯于持球进攻,习惯于用各种方式的投篮终结对手……而在杜兰特进入NBA(微博)之前,球迷们多少会把他和诺维茨基联系起来——高大射手。只不过,杜兰特多了类似于特雷西·麦格雷迪(那正是他的偶像)的柔韧性和控球技巧。
大约4年前(2007年),作为大一新生的杜兰特在2007年NCAA比赛中打出单场37分23篮板的完美数据,名满全美。那个赛季,诺维茨基带领小牛队走在拿下NBA历史第6战绩的路上,并荣膺MVP。同年,杜兰特风光地以一年级生身份直奔NBA,成为那一年的榜眼秀。
德克的选秀之路远没有杜兰特那般顺利:在德国,精密和严谨仅限于汽车、电子、建筑甚至足球之中,篮球是纯娱乐,没有过多的纪律和束缚,更多时候,它被当做是足球训练中的休闲活动或者小插曲,用来调节气氛。而德克,从小就在足球场上被认为是“怪胎”——谁要他比同龄人至少高出一个头呢!而在篮球场上,德克不再是怪物,也没有必要遵照“大个子到内线去”的美式教条主义,而是快乐地当起了外线炮台,开始不断磨练自己的手感。
他18岁时成为家乡球队乌兹堡的主力,在一场独得24分的比赛之后令当时的德国国家队主帅德克·鲍曼眼前一亮,“这孩子是德国篮球史上10年,不,是15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这是一句夸奖,但如今看来,鲍曼太低估德克了。
而凯文的经历,是个标准的美国故事:华盛顿郊区,由单亲妈妈和外婆共同抚养长大。母亲旺达·普莱特将小凯文送到教练手中,逼着他练习篮球并且严肃地告诉他,“听着,这就是你今后的出路”。从此,凯文成了一个训练馆老鼠,在疲惫不堪甚至极度绝望的时候,他也会被妈妈骂回球场。道理如此简单——“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这段经历对杜兰特影响极深,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他将自己的背号定为35,是为了纪念他儿时的篮球教练,也是被他视为精神导师的查尔斯·克雷格,此人在35岁时被谋杀。
2007年,杜兰特第一次在NBA见到德克。这个新秀却被约什·霍华德防得仅得15分。两人第二次相见,更糟糕,凯文仅得6分。
实际上,他们一个3号位,一个4号位。在长达4年的常规赛交手中,几乎没什么火花。而季后赛交手,这才是他们4年来的第一次。两人继续错位交手,一个用翻身跳投和背身单打对付着尼克·科里森和伊巴卡,另一个用急停和突破试图撕开迪肖恩·史蒂文森和马里昂的防守,以及无处不在的外线协防。
相同点:两人熬到西部决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ronald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