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综合其它 > 正文

老套筒讲述射击故事 苏之渤遗憾无缘奥运会

字号:T|T

4月18日至24日,国际射联世界杯北京站比赛在北京射击场举行。作为中国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国射击队向来承担着重要的夺金任务,在亚运会和奥运会赛场上,赛事第一金大多是产生在射击项目。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项目,本期运动周特意请来中国代表团第一枚亚运会金牌获得者苏之渤、十一运冠军、广东枪手易思玲和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来讲述射击的故事。

在北京西三旗的育新花园小区,记者见到了苏之渤老人。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今年61岁,去年5月份正式从国家飞碟队领队位置上退休,他无论从气色还是精神状态看都比实际年龄年轻了不少。坐在小区花园的午后阳光下,苏领队(射管中心内依然如此称呼他)向记者讲述起当年参加1974年德黑兰第七届亚运会前前后后所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己做“枪”练神技

苏之渤15岁入选河南省射击队,并参加了1965年的全运会,首次参加全运会的他获得第10名的成绩,当年就被招入国家队。然而,在苏之渤进入国家队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射击生涯刚刚起步的苏之渤自此便多了一个工人的身份。

“在当时,进了运动队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在那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能吃饱,运动员至少这一点是绝对能保证的。你可能想不到,我刚进队时一顿能吃5个大馒头,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训练完全就是打心眼里想练好,进入国家队后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苏之渤说,在进入国家队不久自己便有了第一次的出国之行,“当时中国体育是与绝大多数国际比赛无缘的,1966年在柬埔寨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算是一次难得的比赛,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那时除了比赛还会在当地参观。”

在苏之渤结束了第一次的国际赛事之旅回国时,文革已经开始,“1968年国家体委被军管,我们射击队随后便刀枪入库、队伍解散,我也回到河南,第二年又被分配到开封联合收割机厂。”在收割机厂苏之渤当了一名钣金工,“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射击我想都不敢想了,当时批判锦标和金牌主义,我唯一的想法是当好一名工人。”

“偷偷”造枪训练

这一干就是5年,就在苏之渤安心做好钣金工作时,一个北京朋友的话又让他动了心思。“1973年元月,从北京来的一个朋友聊天时说,中国肯定会派代表团参加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苏之渤说自己意识到重回国家队的机会可能来了,“于是我开始自己悄悄早上锻炼来恢复体能,3000米跑步,做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来练力量,毕竟5年没摸过枪了,自己也不知道还行不行。”为了让自己提前能有握枪的感觉,尤其是提高瞄准时手臂的稳定性,苏之渤开始自己造枪,“厂里有的是铁皮和铁棍,我就用它们焊了一把‘手枪’。”当然,这把枪只是一个模型,苏之渤说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宿舍就用这把自制的“手枪”练习臂力和瞄准,“一周大概有三四天,每次至少半个小时。”苏之渤的提前准备有了回报,1973年3月,他被通知重回国家射击队,备战德黑兰亚运会。

边训练需要边修枪

对于中国体育的首次亚运会之行,全国上下非常重视,“我们的训练环境、后勤保障在当时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伙食标准或补贴都比平常高,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能练得最好来报答国家。”不过,“当时有个说法是,杜绝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一律使用国产货,我们的枪械就只能是国内生产的了,包括子弹。”

苏之渤告诉记者,事实上当时射击队的手枪基本上是属于小作坊内敲打出来的。“就是过去负责我们射击队维修和保养的一个小厂来造的,都算不上是生产,因此无论是做工还是精度都与当时的德国和苏联枪没法比。”即便是这样,射击队的训练依然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的训练基本是与修枪伴随的,由于枪管的钢材质量不是很高,膛线磨损得很严重,我们的枪根本就打不出来10环,7环、8环是经常的事情,因此经常是由教练把枪架在老虎钳上来校正,可以说我们是拿着老套筒来训练。好在后来经过不断校正和适应,也能打出好成绩了。”

带着这样一把枪,苏之渤和另外3名队员来到了德黑兰。“因为这是中国体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赛,到了德黑兰后大家都明显感受到了那种压力和紧张。”苏之渤说自己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基本是没睡觉的。他承认,自己当时也想过如果打不好该怎么样,“我就不停地告诉自己,即便是做不好也要按规定动作去做,一发一发稳稳地打。就这么想一会迷糊一会,迷糊一会又觉得不踏实醒来又想。”而真正让苏之渤感到不踏实的便是手中的枪了,“快要比赛时,突然又不好用了,教练赶紧拿去修,虽然我们还带了两把备用的枪,但毕竟这把用得顺手,好在我的老套筒又能用了。”

夺冠后不知第一金

让苏之渤和中国体育代表团没想到的,国产的老套筒战胜了精度极高的德国枪和前苏联枪。1974年9月2日上午9时,第7届亚运会手枪慢射比赛在德黑兰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射击场展开。比赛前一天晚上彻夜未眠,加上中东地区的空气干燥,走上射击场的苏之渤不断出汗但随即又被蒸干,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苏之渤的状态,他提前5分钟打完了全部子弹,成绩为552环。此时,他还不能确定是否已拿到金牌,于是去看看别的选手尤其是当时最强的日本选手的成绩。日本选手最后连续出现失误,总分为550环,历史也就此定格,苏之渤夺冠了。这是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枚亚运会金牌,是德黑兰亚运会产生的第一枚金牌,而且也是中国产手枪的胜利,因此有人称苏之渤的这次夺冠是实现了三个第一。

在如今的大型运动会中,首金总是让外界特别敏感,不过苏之渤说当时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都没有这种概念。“拿到这枚金牌自己心里自然很激动,但当时没有什么中国第一金和亚运会第一金的概念,那个时候我们心里想的就是不能辜负了祖国的期望,因此确定自己获得金牌的那一刻我就是想不负祖国重托拿到金牌了。”苏之渤说直到去领奖自己才听别人说起这枚金牌的意义。“那会儿的人真是很单纯,也不特别兴奋,唯一有点变化的是比赛结束后自己一贯的午休规律那天打破了,吃完午饭后往常自己会睡会儿,但那天中午睡不着。”德黑兰亚运会苏之渤拿了3金1铜,在1978年亚运会时他完成了卫冕,对于这些荣耀,苏之渤说:“对自己重要的是第二次亚运会之行回来后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荣誉奖章,我是首批被授予这个奖的。”

遗憾无缘奥运会

就在苏之渤状态处于巅峰时,他迎来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且已经被确定和进队不久的王义夫去参赛。然而由于莫斯科奥运会受到抵制,苏之渤永远错过了奥运会。“在1982年亚运会前我早上举杠铃时手臂拉伤了,直接影响到举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成绩也开始下降。”因此,在1982年亚运会上苏之渤收获的只是银牌,随后失掉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王义夫和新进队的许海峰成绩最好,当时队里对谁去洛杉矶奥运会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只看成绩,有人也认为我经验丰富,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他们两人。”

1984年,苏之渤退役回到河南省体委,1997年调入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2009年退休。如今,人们常常提起许海峰在奥运会上的“零突破”之举,但在1974年,中国体育重返亚洲舞台,苏之渤拿下首金,同样极富开创意义。此后,中国体育开始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征程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