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国际足球 > 五洲足坛 > 正文

世界杯经典:克鲁伊夫垫射 巴西死于全攻全守

2010年02月17日15:31腾讯体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世界杯经典:克鲁伊夫抽射 巴西死于全攻全守

克鲁伊夫和队友雷普被记者拥护着下场,“荷兰飞人”成为全攻全守战术成功的关键。

一场比赛创造一个时代

现在看来,荷兰队赢得的不只是一场比赛,他们证明巴西队一样可以被击败,即便是在他们标志性的艺术足球风格的比赛中也是如此。纯粹自由发挥的技术足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克鲁伊夫和他的“全攻全守”流派。然而,荷兰队在后来的决赛中输给了东道主德国队,他们在本场比赛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新派打法却没能受到应有的效果。

荷兰队的“全攻全守”打法在这场比赛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人都在疑惑“全攻全守”的具体内涵。在米歇尔斯1970/1971赛季率领阿贾克斯震惊欧洲时,“10人参加进攻、10人参加防守”的独特形象便定格于人们的脑海中,当时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一支球队的球员位置会如此的灵活,防守中无法猜测谁会成为进攻的发起点,而在对方得球时则将迎接从对方前锋线开始的就地阻拦。

米歇尔斯的这种在战术构造方面的想象力与克鲁伊夫在球场之上的天才完美结合,也成就了这一打法在1974年世界杯上的成功。继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的“WM”阵型、50年代匈牙利人的“424”之后,米歇尔斯一手缔造的“全攻全守”成为了世界足球历史上的第三次战术革命。之前两次战术变革的最终产物在今天只是足球历史资料的一部分时,米歇尔斯的足球思想在世界足坛的影响力依然无处不在。虽然单纯在比赛阵型方面的变革尽可以被模仿,但这些还只是数字和阵容上的简单变化,米歇尔斯带来的全攻全守则超越以往的战术巨人,在战术定位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即一切阵型要求都不应成为在比赛中局限球员发挥的框框,让每位球员均在进攻与防守中完成个人的最大效用,才是足球场上战术指挥意义的根本。1988年欧锦赛荷兰队的成功,也是这一思想结出的硕果。

对于巴西队来说,他们等了20年的时间才获得他们的另一次世界杯冠军,但却是采用一种与当时截然不同的踢球风格。事到如今,这场经典比赛还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布贝孔)

相关新闻:

世界杯经典赛:史上最疯狂加时 金童致命一击

世界杯经典:朝鲜25分钟3球 尤西比奥主宰日

[责任编辑:Beppeko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