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特评:中国拳迷的成长速度 正在超过中国格斗的成长速度?

ONE冠军赛上海站落幕

撰文/李田友 发自上海

最近十年的时间,中国格斗的水平,到底增长了多少,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中国拳迷,虽然依然存在不少的空白或者瑕疵,但是其成长的速度,明显有快于中国格斗成长速度的趋势。

在这个时间周期内,以武林风、昆仑决为首的国内赛事烧钱无数,UFC和ONE冠军赛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相继入驻,中国格斗涌现了诸如邱建良、李景亮、张伟丽、熊竞楠等一批出色的选手,但是中国格斗的整体水平,依然在世界一流与二流之间徘徊(在大级别中最为明显),而长期在高水平赛事中得到熏陶的观众,已经逐渐摆脱了当初“瞎起哄”的形象,涌现出来一批具有专业修养的高段位拳迷。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ONE冠军赛:追寻传奇比赛,如果单论比赛质量,在当今数目繁多的比赛中并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中国拳迷在现场的表现,却让圈内人士颇感欣慰,中国格斗未来的发展,也让人拥有了更多的信心。

中日对抗不再是唯一情绪爆点

之前很多在国内举行的赛事,无论是在哪个城市,都面临一个相同的尴尬,那就是现场的气氛很难被调动起来,选手和观众,就像是两个被分隔开的群体。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中日对抗,只要有中国选手对阵日本选手,“打鬼子”的声音肯定是现场最为响亮的。不需要拳手展现多高的水平,不需要现场主持人的积极调动,比赛气氛马上就能从平淡瞬间转入高潮,而“中日对抗”一结束,比赛马上就恢复了沉寂。

这样的现象,使得很多赛事组织者,挖空心思都要凑足几对所谓的“中日巅峰对决”,之前曝出的某些赛事找日本留学生假冒拳王的丑闻,实际上也是为了满足这些低段位拳迷的“精神需求”。

头条主赛并未安排中国拳手

这次的ONE冠军赛上海站,头条主赛是泰国女子选手菲尔泰斯迎接澳大利亚选手阿尔玛-朱妮可的挑战,联合主赛则是日本老将秋山成勋迎战来自马来西亚的塔尼。两场比赛没有出现一位中国选手的身影,ONE冠军赛大中华地区主席郑华锋赛前被问到为何选择这样的战卡,他的回答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一直都在提升,他相信只要是高水平的比赛,就会在拳迷中引起共鸣。”

而从现场的比赛情况来看,“懂行”的拳迷确实越来越多了。主赛之前,松岛历与权文尔之间的“日韩大战”,当两位小将上演激烈的攻防抱摔大战时,现场就曾多次响起鼓励的掌声,除去极少数来自日韩两国的拳迷之外,绝大部分发出喝彩声的是现场的中国拳迷,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比赛在内地是没有任何市场的。

秋山成勋

日本格斗届的传奇人物秋山成勋倒数第二场比赛登场,当他在入场跪拜行礼时,现场第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这位传奇老将的致敬。比赛中,秋山成勋被对方的膝盖顶到裆部,痛苦的倒在擂台上,比赛中断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当他顽强的站起来重新投入比赛时,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他职业精神的认可。最终秋山成勋通过判定输给了对手,当他离场的时候,现场的中国观众再次为其献上掌声。

观众给落败秋山成勋鼓掌致意

爱国并不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勇于承认对手的强大,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对于我们的运动员来说是如此,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同样如此。当我们敢于承认孙兴慜、大坂直美这样的日韩选手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遮遮掩掩的冷嘲热讽时,我们在这些项目上才会具备和对手对抗的资本。——懂得欣赏,是一个项目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

助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观众懂不懂行,不仅仅体现在是否能够抛开狭隘的主观情结,在为选手助威的时候,是否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也直接体现出观众的段位水平。就格斗而言,中国拳迷的专业素养,比起东南亚很多国家,比如泰国,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之前《勇士的荣耀》掌门人郭晨冬曾在现场教观众如何为拳手助威:“你得把握好拳手的节奏,在他积极进攻的时候,你得结合他出拳的时机为其鼓劲。当他挥出一拳,配合上观众的呐喊声,拳手往往会变得更加有劲,但是当他往回收拳或者开始格挡防守的时候,你再一喊,拳手自己的节奏可能都会被带乱。”

之前,很多中国拳迷在现场的助威声往往是凌乱、没有节奏的,“打他”、“出拳”、“踢腿”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不仅无法帮助到自己支持的拳手,反而会让拳手在台上有些忙乱。在泰国等地,拳迷助威的声音往往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整齐,结合着拳手的节奏,往往就是“霍”、“嘿”几个简单的音节,就能将现场的气氛完全点燃,同时也给拳手带去真正的助力。

韩子豪与观众互动

这次ONE上海站的比赛,中国观众在这方面的表现,已经有了和世界接轨的趋势。虽然我们的表达方式和国外依然存在一些不同,但是至少在节奏方面开始趋同。韩子豪与英国选手米勒的比赛,现场就曾响起整齐划一的助威声,受到鼓舞的韩子豪越战越勇,最终顺利KO对手。随后出场的张成龙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他同样是早早KO对手,开始为接下来冲击金腰带积蓄能量。

任何一项运动,培养出真正的粉丝都需要一定时间,之前中国网球迷的素质就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如今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当一批能够“看门道”的球迷。相比之下,格斗运动要更加接地气,喜欢这项运动的观众,在年龄、文化层次方面的广度更大,培养大批量懂行的拳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在上海赛场涌现的这种可喜的趋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在我们的拳迷文化中传承下去。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onggf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