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舆论和流量让宁泽涛走向深渊 但尴尬退役的悲剧源头或许是他本人

[摘要]如果宁泽涛还在的话,如果他对事情的处理手腕能更成熟一点的话,如果他对梦想的追求能更执着和狠厉一点的话……

撰文:霍森

如果时光能够永远地定格在2015年的年底,那么,对于宁泽涛而言,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就是完美无瑕的。然而仅仅一年之后,风云突变,舆论和流量的推手生生地将他送入制度冰冷的齿轮之中,然后,他的职业生涯从此被绞得支零破碎。【

直到今日,宁泽涛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宣布退役,徒留下人们的无尽惋惜和喟叹。

大鹏一日同风起

2013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里,一位20岁的小伙子以48秒60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而仅仅又过了5个月,还是这位小伙子,在全运会赛场上再度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以48秒27夺冠,更是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这位叫做宁泽涛的年轻小将,如果不是因为贪嘴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在19岁时被禁赛,恐怕他将会更早一年,以一种更为闪耀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里。

但现在这样也很好。

在职业泳坛里,长距离更考验的是选手的综合实力,力量、技术、心理缺一不可,但短距离的比拼,却是天赋的最直接碰撞,残酷、直观,没有半点虚假。

50米、100米,全运会、亚运会,自由泳、蝶泳,宁泽涛总是比别人更快。毫无疑问,他是被上天所宠爱的。

仁川亚运会上意气风发的宁泽涛

特别是仁川亚运会上,年轻的宁泽涛以47秒70的成绩斩获100米自由泳金牌,并成为第一位游进48秒大关的黄种人。4X100米自由泳的夺冠,以及4X100米混合接力最后一棒的热血超车逆转,最终力压日本而夺金,让宁泽涛的名字响彻四方。

一年之后的喀山游泳世锦赛,成为了这位21岁的年轻人最华丽的舞台。他在世锦赛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第一位闯进100米自由泳决赛的亚洲选手,第一位100米夺冠的黄种人。

毫无疑问,这是真真正正、不折不扣的天才选手,他注定为泳池而生。

2015年底,宁泽涛被新华社体育部评选为年度十佳运动员。

宁泽涛曾经享受鲜花和掌声

当时,宁泽涛只有21岁,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将会和孙杨一起,被视为中国泳坛的瑰宝和骄傲。

这是体育圈里最为常见的励志故事,年轻的天才最终一飞冲天,就连姚明都忍不住为之赞叹:“宁泽涛让我想起了刘翔,他们都在各自的项目里证明了中国人的可能性,真的非常了不起。”

是的,宁泽涛在当时看来,就是和刘翔一样,用自己卓绝的天赋,在过去被世人所认为“不可能”的项目里,生生地劈砍出属于自己的荣耀。

但是……刘翔?

姚主席言者无心,但刘翔所走过的路,可并非是一条康庄大道啊……

早岁哪知世事艰

2015年年中,宁泽涛与某品牌展开商业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该品牌过去几年里一直是中国游泳队的主要赞助商——但宁泽涛的这次合作,并没有事先向上报备。

这一次的商业合作,虽然坏了规矩,但并非什么原则上的大错。

宁泽涛和娱乐圈艺人为某品牌站台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必须解释一下国家运动队关于运动员商业代言的处理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了解到后面所有的悲剧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过去的中国体育走的是举国路线,直到90年代开始,诸多项目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最终的目的在于将运动推向市场,挖掘运动员本身的商业价值,最终反哺运动项目本身,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

然而,那些广受欢迎的项目,如足球、篮球,商业化的开展自然是十分顺利,可游泳、田径和体操这些在中国相对比较缺乏受众基础的运动,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的职业化。

对于这些项目,国家体委的处理办法是双轨并行,一方面,将国家队和明星运动员推向市场,进行商业推广,在获得的利益当中截流,另一方面,用截流出来的这部分资金继续维持举国体制对运动员进行选拔和培养。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极大地侵占和损害了明星运动员的个人利益,但对于整体大局而言,如果没有这部分的截流资金,很有可能整个项目都无法维持存续。

回顾过去十年,从王治郅到姚明,从刘翔到孙杨,从李娜到林丹,每一个“有个性”的明星运动员同体育总局之间的龃龉背后,本质上都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是的,我们可以抱怨体育总局没有将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保护好,没有最大化地实现他们的利益——但身处庙堂之间,整个体育项目的发展,其重量要远在某一名明星运动员之上。

因出色的形象宁泽涛受到不少品牌青睐

明星运动员可以享有特权,但绝对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

聪明如姚明和林丹,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各得其利。

刚烈如李娜和孙杨,自有成绩傍身,只做纯粹的运动员,最终超脱物外。

我们并不评论对错,但人终究要为自己的选择所买单。

无可奈何花落去

2015年的宁泽涛,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明星运动员,他可以效仿其他前辈,在规矩之外首先将个人利益保障下来,然后再和组织上慢慢谈,事后补票——在他之前,很多明星选手都是这样做的。

但恰逢游泳队更换了主要赞助商——而新的赞助商与宁泽涛所签赞助商恰好是商业竞争对手。

于是问题产生了,不管是宁泽涛还是游泳队,都无法独自承担起违约的后果。

骄傲的宁泽涛选择了正面对抗,固执的组织选择了小惩大诫,然后嗅到了血腥味的记者纷纷插足,新闻和舆论大量跟进,双方再无台阶可下,只能将冲突一条道走到黑。

比这更为不幸的是,双方暗战之时,却正值里约奥运会……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选择,终于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最终宁泽涛状态全无,里约梦碎,中国游泳队本来计划中十拿九稳的一次历史突破,也随之付诸东流。

所有的这些不管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代价,宁泽涛最终默默地承受了下来。不久,他离开了国家队。接下来便是央视记者的跟进调查,总局的亲自过问,相关责任人被调离处理。

个人和集体双输,只留下一地鸡毛。

——客观上来说,直到此时为止,宁泽涛依然还是有机会去挽回的。

毕竟他是大众眼中的“受害者”,而相关责任人的调离,所有助力他回归的道路已经铺好,只需要他稍微低下高傲的头颅,国家队所有的一切将会再度毫无保留地向他敞开。

但这一次,宁泽涛没有伸出自己的手。

或许是过去的一年伤透了他的心,或许是他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真正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又或许、他始终对从高处伸出来的手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宁泽涛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可他的手里已经没有了成绩作为筹码。拒绝国家队安排的200米接力选拔赛,成为了双方关系走向无可挽回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后续的事情走向,他最终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团队进行商业包装,随波逐流。

离开了泳池,却依然眷恋于泳池所曾经带给他的那些东西。姣好的皮囊与过往的辉煌,成为了他通向新起点的跳板。粉丝流量经济的兴起,将宁泽涛带向了一条完全失控的不归之路。

他开始出现在时装周,他开始出现在微博话题中。

孙杨、余贺新、徐嘉余,这些曾经的队友们在辛苦地备战亚运会;而宁泽涛却选择参加一些知名度虽高,但却并非国际泳联注册的正规比赛……

他彬彬有礼,说话得体,笑容依然温暖,人气热度从来不低,但却始终婉拒任何正规的资格赛和选拔赛……

他在业余比赛里拿到一次冠军,热搜里能置顶一个月。可亚运会的泳池里,却不得见其踪影……

直到今日,正好满26岁的宁泽涛,选择了退役。

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是个苛刻的社会,没有了“优秀运动员”的这一标签,宁泽涛又能引动多少流量呢?毕竟,在体育圈里,游泳本就不是什么热门项目。当宁泽涛过往的形象逐渐单薄之日,就是他不再具备商业利益之时。

泳池远比网球场要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泳池又比网球场小得太多。

李娜轻轻一跃,就跨出了网球场。网球在世界体坛里是个热门项目,她所获得的成绩足以让自己不再需要看谁人的脸色。

可宁泽涛呢?他在离开国家队后,再也没有获得过具有说服力的成绩。澳大利亚短池赛?那可是业余人士才会去参加的,以之作为炫耀资本只会显得成绩单更为苍白不堪。宁泽涛无论怎么游,始终被困在泳池之中。

一声叹息。

波波夫31岁依然还能奋战,安东尼·艾文34岁还拿了金牌——就如我们前面所言,短池的比拼很简单,唯有天赋二字而已。

在央视给他拍摄的纪录片里,宁泽涛眼中,始终带着一种看透一切的成熟和倦怠。他从不缺乏天赋,但似乎,他对游泳的热情,已经被世事所消磨,逐渐远去了。

这两年孙杨的微博里,留下的是各种训练和比赛的记录;而宁泽涛的退役宣言里,都不忘强调粉丝的关爱和帮助。

可能,在宁泽涛离开国家队的那一天,身为运动员的他就已经不在了吧?

雅加达亚运会上,盐浦慎理和中村克在短池里予取予求——可他们在仁川都只能追赶着宁泽涛的背影,即便如今,他们也始终没能达到宁泽涛当年的水准。

孙杨已经“垂垂老矣”,徐嘉余的项目关注有限,让他无法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欧美和我们的差距正在拉大,而日本人又已经追到了身后。

如果宁泽涛还在的话,如果他对事情的处理手腕能更成熟一点的话,如果他对梦想的追求能更执着和狠厉一点的话……

事情何至于此?

索普也是26岁上就选择了退役,但最终,他选择了回归。

即便宁泽涛选择了全新的开始,我依然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在泳池里再度见到他劈波斩浪——并不是需要他满足我们曾经的幻想,只是单纯地觉得,他更适合在那个地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mmay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