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日媒解析伊藤美诚技术:“无旋转电梯”球独一无二 中国尚难应对

伊藤美诚

腾讯体育11月7日讯(文/应虹霞)瑞典公开赛,日本18岁乒乓少女伊藤美诚力克中国三女将折桂,震动了中日两国,至今余波未平。昨天,日本媒体将她在瑞典公开赛上的表现,形容为“干脆利索地拿下了中国这一难以攻陷的城堡。”

“四分之一决赛逆转翻盘世界排名第6的刘诗文,半决赛再次实现逆转,对手是现役世界女王、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丁宁。决赛则直落三局拿下世界排名第一的朱雨玲,堪称压卷之作。”

与此同时,日媒也撰文分析了伊藤美诚击败中国的技术秘诀。特别是她在现代乒乓球运动中独一无二的“无旋转电梯”球,有着“压倒性的变化”,这对于习惯了“旋转对旋转的对攻”的中国运动员而言,“也许还没能有应对之术。”

秘诀一:千钧一发之际,果敢发球和接发球

“看了伊藤打球,很多人都会感觉,她的胜负感太好太强大了。”事实上,在今年的世界乒乓球团体赛上,她击败刘诗文也是如此。当时双方在前四局打成2比2平手,第5局决胜局,刘诗文小分10比8领先,手握赛点,最终伊藤愣是逆转取胜。

本次瑞典公开赛半决赛对阵丁宁,伊藤再次如法炮制。当时,丁宁在前两局取得2比0领先,第三局小分10比6,手握多个赛点,但最终,伊藤再次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时,丁宁在10-7的情况下,对于伊藤发到前台的发球,出现了接发球失误。事实上,伊藤的这记发球跟上一记发球线路是一样的,但就算贵为世界女王,也未能很好地阅读出伊藤出球的变化。

再然后,丁宁祭了必杀技,这就是她擅长的下蹲式发球。一般的对手,碰上丁宁的发球,会因为摸不清球旋转的方向,往往只是本能地挡了回去。但伊藤却利用反拍,很果断地接发球。这大大出乎了丁宁的意料,最终,伊藤漂亮地拿下了这一局。

“面对实力档次高于自己的对手,在落后的状态下要想逆转,困难可想而知,何况对手是世界女王级的。但是,伊藤却兼具了技术的独特性、自我决断的果敢战术以及践行技战术的强大心脏。”

秘诀二:俗称“美诚式击打”的反抽,通过球的变化得分

瑞典公开赛,伊藤的必杀技,也就是强有力的反抽十分引人瞩目。这一必杀技,也被称为“美诚式击打”。论力量,伊藤不如同胞的石川佳纯和中国运动员,那么又为何,伊藤的抽杀能够如此痛快,如此频频得分呢?

秘密在于伊藤独特的“电梯式无旋转”球。现代乒乓球,主流的打法是,利用球拍内侧光滑的内胶面,摩擦产生上旋球,而伊藤的抽杀,是击打式的,几乎没有旋转。

“也就是说,在现代乒乓球中罕见的无旋转抽杀,对中国运动员来说,也是平常很少接到的球,所以在比赛现场就无法应付了。”

决赛对阵朱雨玲就是个例子。两人都是反拍PK反拍。伊藤用球拍外侧光滑的外胶面,搓出独特的无旋转电梯球,这让朱雨玲很是苦恼,无法果断发动进攻。再加上伊藤频频上攻到前台,还加以线路的变化,这样朱雨玲就出现了频频吃伊藤“美诚式击打”的情况。

“也就是说,不管朱雨玲将球落在台面哪个位置,她接到的球,都是平时很少遇到的“有变化”的球。加上伊藤反拍击出的球有缓有急。再加上伊藤上攻至前台时,击球点早,加上线路刁钻,抽杀凌厉。这样,朱雨玲就完全无计可施了。”

日媒指出,一句话,中国运动员在“旋转对旋转的对攻”中,无比强大,但面对像伊藤美诚这样,有着“压倒性的变化”的运动员,也许还没能有应对之术。

可见,伊藤美诚是迄今为止的乒乓球运动员中,有能力打出独特变化的为数不多的运动员之一。“未来,伊藤这种独一无二的变化,也能成为击败中国的巨大武器吗?”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onggf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