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自行车业余高手和职业车手巨大差距对比:完赛时间差2倍

许多业余车手在进行过一定距离的骑行之后,经常会和公路自行车比赛中的一些职业车手进行比较,能否达到职业车手的水平。车迷们戏称的公路车吧大神就是类似的例子,经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比如本人今年多少岁,能够一天骑行多少公里,速度保持在多少千米每小时以上,可否参加环法?

笔者相信每一个热爱骑公路车的车友都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在比赛中与自己的偶像同场较量,因为我也考虑过类似的问题,后来再了解了许多相关知识后就发现自己错了。

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普通的公路车爱好者与职业选手的差距是巨大的。有句话叫不要用你们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这句话在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道理,无论是篮球足球等主流体育运动还是斯诺克(笔者同时也是一名斯诺克球迷),我们只需要从自己的爱好中获得快乐就好,不要和职业选手去比较。多数看过环法比赛的车迷基本能够了解究竟职业车手是什么水平,可能只是没有具体的量化罢了。

业余环法挑战赛

环法每年都会组织一站业余车手参加的环法挑战赛,时间在环法职业组比赛的前后,内容是让来自全球的骑行爱好者和职业车手骑相同的路线,以此形式让公路车爱好者能有一个与职业车手一较高下的机会。首届环法挑战赛举办于1993年,此后每届都会有上万人参加,而且参赛人数逐年攀升,所以这项赛事 可以称得上是车迷的环法嘉年华。今年的环法挑战赛安纳西站的路线与本届环法第10赛段的路线基本相同,总长169公里,累计海拔爬升4017米。

今年环法第10赛段

这种与环法比赛某个路段设置相同的挑战赛需要车手真正的实力,比赛中会有很难的爬坡和下坡,竞争也会很激烈,但是我们需要感谢这项环法挑战赛,可以让大家通过骑行数据来量化职业车手和顶尖业余爱好者的巨大差距。但是条件不同的是职业车手需要参加23天21个赛段的艰苦比拼,而参加环法挑战赛的业余车手只需要完成那一天的比赛即可。

完赛时间的对比

在2015年的环法比赛中,当时还在阿斯塔纳车队的大鲨鱼尼巴利拿下了那个赛段的冠军,他是现役仅有的两位拿到过三大环赛总冠军的车手之一。而法国人杰里米·贝斯特取得了那一届环法挑战赛业余组第一名,他最终完赛时间为4小时52分44秒。但是尼巴利在4小时22分53秒的时间内完成了比赛,平均速度比他提高了11%。然而在考虑到贝斯特在前一年还在参加职业公路车比赛,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业余车手,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业余车手,要从当时赛段排名第5的威廉姆·特纳斯开始算起,他所在的年龄组是40-44岁,完赛用时5小时02分56秒,比尼巴利慢了15%。

而在那个赛段中,所有职业车手的最后一名是几乎上了组委会后援车的喀秋莎车队的Jacopo Guarnieri,最终用时是4小时53分23秒,只比尼巴里慢了12%。但是需要额外补充的一点是,Jacopo Guarnieri是一名冲刺手,在爬坡赛段中和顶尖高手的差距不小。

这次比赛的结果基本可以证明:一个一天内耗掉自己所有能量的业余车手和一个节省了体力的观光团冲刺型车手的完赛时间仍然相差了10分钟之多。在业余组关门前,最后一名骑行爱好者的完赛时间是12小时46分07秒,比尼巴利多用了几乎八个半小时。

再将所有完赛时间的数据平均一下,找一个最能表现业余车手平均水平的成绩,也许是排名在第4986位的大卫·霍尔,他的完赛时间是8点49分07秒,比尼巴利慢了整整一倍,哪怕继续用职业车手里垫底的Jacopo Guarnieri做比较,平均水平的业余车手也比最慢的职业车手慢了接近4小时。因此我们可以说按那个赛段的完赛时间看,职业车手通常比普通业余爱好者要快上两倍甚至更多。

其他指标数据对比

如果说仅仅从以上的单纯完赛时间的数据来比较得出的结论不具有说服力的话,我们可以继续从其他指标继续详细比较这种全方位的差距。比如可以选择VO2max这个指标,他的具体含义是一个人每分钟最大摄氧量,而摄氧量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指标。从理论上来分析的话,单位时间内你摄入的氧气越多,你可以为肌肉产生的燃料就更多。一个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的最大摄氧量是30至40,我们通常说的业余界高手的会达到60,顶尖业余车手能勉强达到70左右。看了这些数据之后再和普通业余车手的数据进行对比,普通车友大多数人的最大摄氧量都维持在45-55之间,能上60的更是凤毛麟角。拿早期的萨甘来说,他一开始是山地车运动员出身,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在斯洛伐克赢得过不少山地车比赛,而他第一次测试最大摄氧量的时候数字是惊人的"78“。

如果把60看成业余高手最大摄氧量的平均值,而80是职业车手的平均值,那么在这一项指标上,职业车手拥有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只有33%。运动科学家埃迪·弗莱彻表示,仅仅看VO2max是不够的,还要看能将这个VO2max维持多久,即你能在极限状态坚持多长时间,这和另一项关键指标乳酸阈值紧紧相关。

据数据显示,在功率输出等于3瓦每公斤(W / kg)的情况下,业余爱好者的乳酸产量增加了37.5%,但将功率提高了3.5W / kg,这个比例激增到了62.5%。在5.5W / kg,业余选手比专业选手会多产生77%的乳酸。比极限输出,普通车友还能凑活看,可是持久能力差得太多。相信在爬坡时大家也有这种体验吧,就是体内乳酸迅速积累,很快体力就消耗殆尽了。

本文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基本证明了而且是量化了业余车手与职业车手的全方位差距,还是笔者提到的那句话:我们只需要从自己的爱好中获得快乐就好,不要和职业选手去比较徒增烦恼。(火力聊单车 苏荣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ose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