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特评:许昕输球不宜过度解读 艺术家也有低潮期

许昕

腾讯体育讯 昨日的乒乓球中国公开赛,爆出一大冷门,奥运冠军许昕爆冷1-4不敌韩国21岁新秀林仲勋,舆论一片哗然。其实根本没必要对国乒主力球员输1场球,做过分的解读。输球固然令人懊恼,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世上根本没有常胜将军。许昕世乒赛打得好,球迷赞他是“人民艺术家”,可大家能理解艺术是需要激情的,那艺术家的状态有高潮肯定也会有低潮。

今天凌晨,乒联官网出了一篇文章,介绍新主席改革公开赛的功绩,说是男单世界前50名,有47人都来深圳参加这次公开赛了,德国人托马斯-维克多此时,颇有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豪迈。但公允地看,这样对待运动员,实在有些损。

现在的公开赛有几大怪现象,一帮20岁左右的新人、甚至00后的新人世界排名冲进前20甚至前10,公开赛成为前几号种子。很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却不得不从资格赛打起。日本队等乒乓球新贵,大小比赛都蜂拥而至大搞人海战术,老将们不得不频繁跟着参赛,接受不断被挑战的现实。国际乒联新的积分和排名规则,要求所有在役球员必须频繁参赛,否则世界排名就掉得很快。

频繁更换比赛用球、大幅度更改规则,国际乒联最近在做很多不利于老将保持运动寿命的事。按照以前的节奏,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一般的公开赛并非都参加,白金级别的赛事是挑着参加。个别明星球员,赛事组委会如果不报机票钱、适当给点出场费,他还真不愿意来。从球员本身的角度说,他是老将就不可能随时保持很高的状态,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会规避风险暂时高挂免战牌一段时间。

当然,竞技运动的普遍规律还是是推陈出新。接近30岁的成名老将,被外协会20出头的生猛新人爆冷击败,想想也很正常。国乒的广大球迷中间,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国乒主力输一场外战就是天大的事,我们的主力参加国际比赛,就必须“吊打”对手才过瘾。乒乓球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影响力,不仅是中国队强大,世界上有很多地区的人们都很喜欢这项运动。要论传统说基础,欧洲的瑞典、德国,亚洲的日本、韩国,都底蕴深厚,别人过好几年涌现一两个好苗子,正常。

许昕输这场球,就是状态不好。中国队评价一名主力的动态水平,是以大赛发挥为基准的,这次的比赛充其量只是一站公开赛而已。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国乒主力,遇到外协会的球员就必须一直连胜不输,偶尔输一场球对他们自身也是一个调整和触动。为什么国乒一遇大赛,都习惯赛前进行较长时间的封闭训练?为的就是阶段性解决问题,将球员的状态尽量调整到最佳。所以近20年,国乒在世界三大赛的舞台上很少输球,拿冠军能拿到手软。既然把艺术家的帽子送给了许昕,就要允许艺术家偶尔低潮一回吧?(陈雒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andyge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