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体育课》。

9月24日女排世锦赛亚洲区资格赛落下帷幕,中国女排顺利获得2018年世锦赛入场券,广大球迷喜大普奔,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聊聊排球。

中国女排获2018年世锦赛入场券

中国女排获2018年世锦赛入场券

虽然中国女排顺利挺进世锦赛,但是球迷有一事挺担心——国际排联的新规则会不会真正实施?这些新规则会不会对中国队造成影响?毕竟女排U23世锦赛中国队因规则变化而被“虐”。所以,本节课程的重点就是国际排联新规则以及历史上排球规则的演变。

中国U23女排在此前世锦赛仅获第七名的表现让球迷们“扎心了”,批评声瞬间砸向这群年轻的女排姑娘们。而这些赛前匆忙集结的选手们也有一肚子委屈:自己被抽调多半是由于没有全运会决赛阶段的比赛任务,国字号的经历基本上为零,和身边的队友们还没磨合好就要适应新规则……嗯,对了,就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新规则,让球队整体乱了手脚。主攻王云蕗向大家解释道:“首次参加新规则的比赛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新规则大家都不太适应,尤其是发球落地不能进线的规则,使得大家发球都不太敢发。”

U23女排

U23女排

好吧,是时候由Mr.Sports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排联试行的新规则:全新的计分方式采用7局4胜制,单局15分,每局之间的间隔缩短至2分钟;发球采用新规,发球击球后球员不能进线。说实话,放眼世界体坛,总是热衷于规则调整的项目并不多,而排球是个另类。

当然,国际排联心中必定回响着一段独白:宝宝心里苦啊,虽然和足篮球并称为三大球,但是这日子过起来总不在一个档次上啊,五大联赛和NBA总能赚得盆满钵盈,国际赛事也能吸金无数,但是排球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占据大量黄金转播时段,所以得改改规则来“吸金”和“吸睛”。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国际排联为了在体育市场中争取更大份额也只能放放大招,这次规则改革就是为了压缩比赛时间,方便赛事得到更多直播的机会;单局分数的压缩让比赛的偶然性大大增加,弱队爆冷可能会成为常态,这让比赛的观赏度和刺激性都有望增加。从这次女排U23世锦赛的进程来看,国际排联的变革还算有收获,不过未来的剧本走向还有待观察。

前面已经说过,排球的规则调整几乎是家常便饭,这可能和它的出生背景有直接关系。1895年的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看着篮球场和网球场上的各色人等陷入沉思:篮球这运动对抗性太强,整不好就要受伤,而网球运动量又不够大,体力好的人连出汗的机会都没有。怎么样能设计一种运动量适中又趣味十足的游戏呢?

威廉斯-盖-摩尔根的方案很简单粗暴,他让篮球和网球直接组成CP——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网球:游戏开始时,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然后隔网击球。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出了改进:一是把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选择更适合的球。随后,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经过试用,效果很好,于是成为这项运动的专属用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用球确定了,游戏规则也就随之开始自己的漫长的“练级之路”。

最早的排球规则非常随意,上场人数都可以完全凭心情决定,比分的设定也是五花八门。1917年,这项在美国颇受欢迎的游戏正式升级为赛事,在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天字第一号排球规则”中规定:比赛采用发球得分制,每局为15分。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当比分为16:16时,获得第17分的队仅领先1分即胜该局。决胜局(第五局)无最高分限,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为止。

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1947年和1964年,排球运动先后两次得到升华机会,国际排球联合会的成立和入围奥运会让各国更加重视这项运动,而规则的改革也进入到了频发期:1965年,规定了每局换人的人数和拦网队员的二次触球;1968年,球网两端增加标志杆;1972年,明确持球和连击的概念;1973年,对“过中线”犯规做出说明。而在随后的十年中,比赛用球和场地的标准化认定成为了规则变革的固定内容。

排球场

排球场

从1984年后,世界排坛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女排也开创了自己的五连冠伟业,此间的赛制变革并没有对比赛本身造成太大影响。在这一时期的排球比赛中,得分是建立在拥有发球权的基础上,因此经常会出现两支球队反复争夺发球权的情况,球队的意志品质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老女排正是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连创佳绩,也形成了直到今天都被津津乐道的“女排精神”。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不过,发球权的争夺会让比赛时间难以控制。因此,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决定改为每球得分制,每局25分制。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某队领先2分才能取胜。决胜局(第五局)仍为15分制,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为止。

这一次改革有效的控制了此前动辄就会绵延无期的比赛进程,但是对于球队进入状态的快慢与一传稳定性的好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此时的中国女排正处在涅槃期,自汉城奥运会铩羽而归后,这支王者之师迅速跌落至谷底。直到郎平回归后,球队才在比分新规出台的98年亚运会上重振雄风。

随后的1999年,国际排联推出了一个新的场上角色——“自由人”,适应不及时的中国女排未能顺利通过磨合期,在世界杯上仅仅取得第5名。

随后的十几年间,勤勤恳恳的国际排联反复对规则进行修补和完善,但总体赛制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直到2015年,有关触网犯规的重新解读再度改变了比赛进程,触网犯规触网部位将从目前的碰触网袋(7厘米宽帆布带)变成全网。这一变革几乎改变了所有球队的防守模式,三人拦网的概率大大降低,后排防守质量几乎决定了一支球队防反的成败。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一点并不算难题,毕竟中国女排一直坚持“高大化”与“灵活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再加上特有的“打不死”的球队气质,中国女排在这一年收获世界杯冠军和亚锦赛冠军,并以最好的状态迈向2016年。不过,国际排联也没有停止自己“改革或者准备改革”的步伐。在里约奥运会即将开打之前,国际排联临时做出一项改革——里约奥运男女室内排球所有的比赛全部取消技术暂停。这一次变化无异于平地起惊雷,各个球队高呼:您倒是给点时间来适应啊,这还有几天就要开打了,我们不仅要调整时差,还得调整比赛时的“生物钟”。然而幸运的是,中国女排在瑞士赛已经提前适应,这次比赛新的规则没有影响到姑娘们的发挥。

排球新规会真正实施吗?千变万变我们适应能力强

不过,奥运会之后的大奖赛、大冠军杯、世预赛等国际大赛,技术暂停又“回来”了,这规则真的很“善变”。

那么问题来了,U23女排的失利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遇到规则瓶颈期呢?

大家一定要稳住,并相信我们能赢。这一次的折戟着实存在太多客观原因,而且年轻的女排姑娘们也算是为国字号队伍积攒了不少经验。从长远来看,这两个新规的执行,对于中国女排来说属于绝对的重大利好,目前中国女排实行的是总教练郎平的高大化女排,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批国手女排都是攻强于守的球员,再者就是目前中国女排的一传能力并不算顶尖水平。

因此,一旦对手的发球在新规的限制性失去威胁,中国女排的一传压力将会变小很多,一攻的下球率将会大大的提高,一直受欧美球队强力发球方面牵制的中国女排,将大大降低这方面的担心。更何况对国际排联来说,修改规则并通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中国裁判表示,新规则写入最终规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国际排联一般会先在青年比赛试行新规则,但新规则不一定能够通过,所以也不一定能最终写入室内排球规则,如果试行效果好,才有机会写入规则。

这样大家暂时松了口气~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今天的体育课就先到这里,下次见!

(文/李佳寅)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grassce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