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包游!从布达佩斯到天津 中国游泳凭啥看浙江

包游!从布达佩斯到天津 中国游泳凭啥看浙江

全运会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浙江队以7分12秒64的成绩夺得冠军

文/应虹霞

“中国游泳看浙江,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中国游泳领军,本届全运会豪取6金1银的浙江队旗手孙杨说。

天津全运会游泳赛场,浙江队豪揽19枚金牌,占据了中国游泳半璧江山;一个月前的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中国队取得3金3银4铜,其中3金1银2铜为“浙江制造”,并打破两项亚洲纪录,一项全国纪录。

浙江游泳为何如此强大?这,也是本届全运会上,外界频频抛给孙杨、傅园慧们的提问。在枝繁叶茂,屡结硕果的明星运动员背后,浙江游泳,有着更多不为你知的人和故事,独到的机制和理念。

那些永远第一个到场,重病奋战一线的教练

8月中旬的杭州,依然似火的矫阳,火辣辣灸烤着西子湖畔的这座城市。布达佩斯硝烟散褪不过短短半月,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门,早早打出了“决胜全运”的横幅。

竞技体育二系大楼前,骄傲地耸立着“浙江游泳荣耀布达佩斯”的巨幅海报,记录着孙杨、徐嘉余、傅园慧、汪顺们在多瑙河畔斩金夺牌的一个个经典瞬间:

孙杨400自夺金后的击水雄吼,徐嘉余的“杨哥我跟你一起扛”;傅园慧在领奖台上眼睛通红委屈不甘,入水前拼命抓挠激发斗志,真正的“放下刀我是公主,拿起刀我是屠夫”......

“综观本次世锦赛,我省选手有突破,有惊喜,也有遗憾,但更多带给我们的是感动。这都将成为过去,闪耀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全力打好天津全运会是我们接下来的奋斗目标。”这是8月8日的校庆期间,浙江游泳队面向未来立下的小目标,新FLAG。

正值午休时间,馆内的游泳池,空旷无人。一日两训是游泳队的惯例,下午的训练,三点开始。

下午两点半,朱志根背着黑色双肩包,像往常一样,第一个现身。今年10月即将年满60周岁的老教练,像数十年来无数个日子一样,扛起10公斤重的矿泉水桶,安放到池边的饮水机上。一气呵成的熟练动作中,右手略有些颤巍。

半小时后,队员们一一现身,朱指导招呼他们有的喝热茶,有的喝冰镇的饮料,吃香蕉,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随后,右左手各攥一个秒表,一声中气十足的“预备”,队员们蹬壁、出发,两只秒表,同步走起。

“我每天很早就来,下午是,早晨也是,都给他们提前弄好。”朱指导淡淡地笑笑。紧攥秒表的右手青筋暴露,不自觉地、无法控制地颤抖着,宛如秋风中的枯叶,醒目而令人揪心。

是教练的职业使然?朱指导再次一笑了之,“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心脏病、糖尿病缠身,现身池畔永远随身带着一颗速效救心丸的朱志根,却带出了一个多达16人,全员达到本届全运会参赛标准的优秀的训练小组:汪顺、毛飞廉、洪金权和洪金龙兄弟......

包游!从布达佩斯到天津 中国游泳凭啥看浙江

张亚东场边指导孙杨

张亚东、朱志根、徐国义、楼霞等等,浙江游泳队拥有6位国家级教练,几乎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型。

还是这一天下午。8月流火天,徐国义戴着一顶棒球帽,现身泳池。他所在的小组完成在昆明高原的集训,两天前刚刚返回在杭州的浙江队基地,继续备战全运会。

专业、激情,为人却极为低调的徐国义是国家游泳队金牌教练,奥运冠军叶诗文和世锦赛新科冠军徐嘉余的恩师。自从在里约奥运周期作了开颅手术,一顶棒球帽,就成了他的标配。

徐国义是在备战里约奥运,上昆明高原时,有一天突感剧烈头疼,被紧急送到北京的医院检查治疗,最终接受了开颅手术。正常来说,医生会嘱咐患者在开颅手术后一年之内,必须卧床休整调养,但徐国义在短短5个月后,赶在里约奥运前返回了训练池边。

“我的队员们怎么办?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可以,我行!”在妻子楼霞的百般叮嘱下,徐国义每天都要服用药物坚持治疗,每隔三个月都会赴北京接受复查、化疗。而为全身心扑在游泳事业上,这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结婚以来相约不要孩子,更是传为业界美谈。

徐嘉余、叶诗文,不止一次地在社交媒体亲呼徐国义为“徐爸爸”,称所在的组为“大家庭”,感恩之心溢于言表。

在里约,拖着重病之躯的徐国义守望徐嘉余勇夺奥运银牌,却一度自责,要不是自己的病,后者早该站上奥运之巅。而在今年7月的布达佩斯,一代名帅终于见证爱徒问鼎了心心念念的最高领奖台。

在里约,徐嘉余走下领奖台,一回到热身池,就径直将银牌挂上了徐指导的脖子上。在布达佩斯,在被媒体问到,会有怎样的夺金庆祝仪式时,纯朴的浙江男孩说——“我只想给徐指导一个拥抱!”回到后场,在恩师温暖有力的怀抱里,懂事的大男孩泣不成声,涕泪直流。

本届全运会开幕式,徐国义被推为教练员代表上台宣誓,圈内不无赞叹,徐指导这是实至名归。

那些冒险搭梯子,风雨无阻的热心家长

8月中旬,距黄龙体育场咫尺之遥,杭州陈经伦体校。

校门口的橱窗内,展示着孙杨、傅园慧们一年前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英姿;巨大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半个月前从千里之外的布达佩斯传来的捷报。没错,这里是孙杨、傅园慧,也是我国一代奥运名将罗雪娟、吴鹏们游泳生涯的起点,启蒙的摇篮。

“世界冠军的摇篮。”暑假临近尾声,体校的游泳馆内,孩子们练习游泳的热情,在巨幅标语的激励下,不逊八月流火天。

朱颖在陈经伦体校已经教了20多年少儿游泳了。这个罗雪娟的师姐,一颦一笑都透着温和的亲和力。或许是长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单纯而热忱的朱教练看上去远比同龄人年轻。

20年前,还在读幼儿园大班的孙杨因为“个子大”,被朱教练慧眼识珠招入体校。三年后,不再调皮,爱上了训练的孙杨,开始崭露在长距离游泳上的潜质:心肺功能好,有韧性,能坚持。

从这时起,朱颖开始为孙杨树立人生第一个“小目标”:世界冠军。11岁那年,孙杨入选省专业队;14岁,进入国家队代训,从此开始朝梦想一路狂奔。

“通过很多次比赛之后,他就有自己更高的梦想了。当时我们想他可能会拿亚洲冠军,但是没想到后面会拿奥运会冠军。他的思维非常清晰,每一次都会定格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为目标去努力,直到现在。”

守望孙杨20年的朱颖,认为孙杨今天的成就,更多地源于他的执着和清晰的目标意识——这些优秀的品质,她说,自己会传授给新生代的孩子们,传授给浙江游泳新的希望。

因为教出了奥运冠军孙杨,如今,在朱颖教练手下进行专业训练的孩子有20多名,旗下“小中大”梯队队员更是多达五、六十名。孩子们的梦想,毋庸置疑,是成为像孙杨这样的世界冠军乃至奥运冠军。

朱教练毫不讳言,这一切正是“孙杨效应”带来的。

在朱教练的记忆里,每一次,孙杨比完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大赛返回国内,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必定会回到陈经纶体校看望朱教练,甚至下水跟与自己年龄相差超10岁的小师弟们同池“玩”在一起。遇上浙江游泳队放假的日子,“每天都得下水”的孙杨也会前来体校保持水感。

“孙杨来了,我的孩子们很淡定,不会尖叫。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特别激动,他们说,这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哥哥,没有什么好特别激动的。有几个小胖子,2008年的,年龄差那么多,孙杨也能跟他们玩在一起,就是特别亲近,特别熟悉。”

在孩子们眼里,孙杨是触手可及的存在,世界冠军的榜样不再遥不可及。

但,朱颖更想感谢的,是送孩子们前来游泳的家长们。

恰逢暑假,家长们早晨9点送孩子来训练,孩子在体校吃饭、午休,一天两训,晚上7点接回。平时,体校采用“走训”制,孩子们白天在学校上学,下午4点放学后由家长接送到体校,晚9点回家,风雨无阻。

在陈经伦体校,流传着一则有趣的轶事:因为想亲眼目睹孩子们的训练比赛,有一阵,家长们合计着买了好多部梯子,搭在游泳馆的玻璃窗外竞相爬梯子看。后来校长觉得这太不安全,想办法在游泳馆里安装了摄像头,在馆内地下一层专辟了一个观摩区,请家长们边休息,边透过屏幕看孩子训练。

“游泳馆的四周都是爬墙的,场面非常隆重。杭州游泳就是这么火热。”朱颖笑称。在到访陈经伦体校的当天,记者亲睹了守候在屏幕前观看娃们训练的家长大军,乌泱泱的,却安静而秩序井然,相当震撼。

业余与专业“无缝对接” 外训+激励机制如虎添翼

20年来,仅仅是朱颖教练,就挑选、培养、启蒙了数万名孩子走上游泳之路。每年,从杭州等浙江各地学校挑来的孩子有150人,一个周期四年,每个周期有两到三名学员,从朱颖手中输送进入省专业游泳队。

像朱颖这样的正式教练,在陈经伦体校,还有9名。今年夏天在黄山举行的全国少儿游泳比赛中,以400自和200混为首,各个项目前八名基本被浙江杭州包揽。

“我们的基础训练打得特别扎实。从业余到专业,我们做的在整个中国算是最完整的,无缝对接。”朱颖说。首先是年龄组无缝对接,训练全开放,任何一名教练可以招生任何一个年龄段。其次是梯队式培养,“新的血液进来,好的苗子留下来”,从初级班到中级班逐级筛选,最终进入高级班的比例仅为1%。

选材机制精益求精之外,在中国游泳中率先“走出去”的浙江,在专业的训练理念上汲取了新营养、新理念,同时与中国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和训练方式相结合。

“丹尼斯在中长距离上的训练,以量为主,以强度为核心,一次备战下来没有调整期,天天要求高强度。要完成这个高强度,首先体力要上去,营养得上去,浙江游泳从2010年去澳大利亚训练以来,包括陈桦、孙杨,包括后来的徐嘉余、傅园慧,澳大利亚的训练理念包括体能训练、小肌肉群的训练模式,对我们都是一个借鉴。”朱志根说。

赛事赛制的竞赛杠杆作用,也起到了显著成效:运动员参加专业的达标赛,如果不能达标,参赛费用一切自理,在达标的基础上,奖励全国前八名、前三名,奖罚分明;另一方面,带队教练员也有成绩衡量指标。教练员起步带8名队员,其中一名达到全国冠军赛冠军的,可以奖励增带一名队员,达到世界冠军乃至奥运冠军的,则分别增加两名和三名。

“一次费用两三千,自己掏钱的话,父母亲着急,自己也会努力。”朱志根说。“年轻教练刚提拔到教练,一般给4名队员,其中一名达到全国比赛标准的,奖励多带一名;4名队员一次也没达到,对不起,下岗。很残酷,他必须去努力。”朱志根说。

“浙江游泳的精神,第一条就是团队协作,从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团队和科研医务保障。我认为核心是教练员,因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教练员梯队和运动员梯队都衔接得非常好,这才有了浙江游泳目前的水平。”

浙江体育职业科技学院竞技二系主任卢刚认为,从最早的奥运冠军罗雪娟、叶诗文、孙杨,到世界冠军陈桦再到今夏问鼎布达佩斯世锦赛的徐嘉余,浙江游泳正在走上良性循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arahxie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