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数读国足两战:阶段性压制韩国 控球率是硬伤

数读国足两战:阶段性压制韩国 控球率是硬伤

国足12强赛两战仅收获一分

腾讯体育9月7日讯 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第一阶段的赛事落下帷幕,中国队先是在韩国首尔以2-3惜败太极虎韩国队,随后又在沈阳奥体中心以0-0战平波斯铁骑伊朗队。而纵观中国队在中韩之战与中伊之战的临场数据,可谓是有喜亦有忧,其中着实是有太多太多数据值得探究与玩味。

数读国足两战:阶段性压制韩国 控球率是硬伤

中韩之战:弃球权埋下祸根 攻击简便直接却出彩

但凡看过中韩之战,都会有这样几个直观印象。其一,因为保守的战术策略,国足在中韩之战中有意放弃了球权(控球率,国足31.3%-68.7%),这让对手在大部分时间里掌控了节奏与局面。其二,国足两个边路的防线彻底被对手撕开,犯规甚至都成了阻攻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三,国足简便直接的进攻方式,不仅极具效率且甚具杀伤力,故而在(射门/射正)数据项目上,国足(13/3)较之于韩国队(13/4)并不处下风。其四,国足的角球利用率太低,虽然在数量上是5-1遥遥领先,可却未能给太极虎造成实质性杀伤。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洪波在中韩之战用蒿俊闵换下吴曦,堪称妙手。高洪波用人员上的更替,让全队的战术布局发生了变化,并一度形成了反压制,而国足攻入前场三十米区域次数,射门次数,前场任意球次数之所以能够在下半时迎来大幅增长,也主要因为下半时后半程,国足在场面上形成了反压制。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国足在面对像韩国队这种级别的球队时,是具备阶段性的反压制能力的。

数读国足两战:阶段性压制韩国 控球率是硬伤

中伊之战:进攻效率下降 控球率亦不及对手

通过中伊之战的比赛进程可见,或许是吸取了中韩之战的教训,国足在对阵伊朗队时并没有一味回收阵型,而是一方面让左右边卫大胆前插,力争压缩边路空间与增加中场人数,另一方面则是安排蒿俊闵、黄博文坐镇中场,以求保证控制力。而反观伊朗队,他们也并没有像韩国队那样大举压上,反而是非常注意防守。可是即便如此,国足仍旧在控球率上处于劣势(国足48%-伊朗52%)。

必须注意到的是,国足的控球率虽然在中伊之战中大幅提升,但是进攻效率却较之于中韩之战出现了大幅下降。在控球率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国足在中伊之战中攻入前场三十米区域的次数,竟比中韩之战少了3次,而在临门一脚(射门/射正)方面,国足(5/1)在此数据项上的下滑尤为明显。同时在绝对得分机会数量上,国足在中伊之战中觅得的机会也显然少于上一场。

至于在防守端,国足的进步还是较为明显的。在中韩之战中,国足被对手射门14次,而在14次射门中,韩国队多数情况下是在撕开国足防线后完成的。而在中伊之战中,伊朗队仅仅是在开场时段连续撕开了国足两肋防线,觅得了一些射门机会,其余时间里,伊朗队的边路强攻其实并没有给国足带来本质性杀伤。所以从防守效率来看,国足是有进步的。

那么问题来了,国足在这两场比赛的阵型打法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调整,但缘何临场比赛的数据反差却这么大?其实其中答案是一目了然的,中韩之战,国足保守的战术策略以及太极虎的大胆前压,这给了国足防线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了国足锋线巨大发挥空间,而中伊之战呢,波斯铁骑并没有像太极虎一般凭借实力上的优势大举前压,再加上高洪波在战术布局上的些许调整,就造成了中伊之战出现了那样的数据反映。

从数据端来看,必须要承认国足较之于韩伊两队是存在差距的。但是从战果来看,从韩国队身上收获信心,从伊朗队身上收获一分,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文初)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