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黄祎:“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到了NBA成啥样

    < >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昨夜,“牙买加闪电”博尔特在田径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中轻松完成四连冠,但多数人印象最深的镜头可能不是博尔特一骑绝尘的冲线一刻,而是完赛后绕场行走一周时,被骑着Segway电动平衡车的摄像师从背后完成了“漂亮”飞铲。有网友戏称:“QQ车不容易啊,成功追尾玛莎拉蒂!”

    玩笑之余,需要庆幸这个小插曲没有造成更大的意外。摄像师自己的身体有没有闪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万一博尔特因为此事不慎受伤,影响到他价值千万的黄金双腿,甚至殃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倒霉的摄像师、直播供应商、赛事组委会等相关负责人及单位无疑将会被全世界媒体推到风口浪尖。

    摄像师脚下的电动平衡车之所以突然失去控制,是因为他专注于追拍博尔特、一心想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提供最高质量的直播内容,这是一种高度敬业的表现,而这种敬业正是体育通过商业化来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与此同时,身体作为运动员最大的竞技本钱,作为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完成工具,作为体育赛事一切精彩内容的实现基础,也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如果摄像师离博尔特能稍微远一点,“飞铲”动作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想要得到更好的画面,摄像师就必须与运动员尽可能接近。在很多摄影教科书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句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道出了“距离”一词对摄影、摄像质量的重要程度。然而当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到竞争和拼搏,他们就会无暇顾及身边无关的人或事物。为了闪转腾挪、冲锋陷阵,他们需要一个起码的施展空间。对赛事运营方来说,“满足观众的视觉期待”与“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一定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然,这并不容易。

    NBA联盟一向被视作竞技体育市场化的楷模,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高度成熟的管理能力,但即便如此,在如何平衡用户期待与球员安全之间的矛盾上,也同样遭遇过一系列挑战。其中,底线摄影记者究竟应该离球员有多近,就是一个备受瞩目、被多方反复讨论的焦点问题。

    在NBA比赛中,球员鱼跃救球、飞出底线的镜头屡见不鲜。对一字排开散坐在底线附近的摄影师来说,五大三粗的球员从头顶上呼啸而过,基本上就像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凭借超人的弹跳能力,球员与摄影师多半能擦身而过、相安无事。但倘若球员在腾挪空间的计算上稍有失误,或者形势所迫只能不管不顾地纵身一跳,他们将有很大几率跟摄影师的长枪短炮来个亲密接触。下面这些照片,就是“飞行失事”后的下场。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一直以来,球员因撞上场边摄影师而受伤的事故时有发生。2012年5月,赛迪斯·杨因为踩到摄影师的脚而受伤离场。2013年4月,雷·阿伦不小心被摄影师的脚绊倒,结果扭伤了脚踝。2013年10月的一场季前赛,帕克(微博)在一次进攻中冲出底线,随后手指戳到摄像机镜头受伤,只能提前退出比赛。马刺主教练波波维奇对此非常不满:“篮底下全是摄影记者,总有一天这事得改改。这就像是你一直在劝告人们,这里需要一个停车路标,但是始终没人理会你。直到他们看到一个孩子因此而死,他们才会去安上。”

    影响最大的一次受伤,应该是上赛季总决赛的第4战,詹姆斯博格特犯规后摔出底线,头部撞到场边记者肩上的摄像机,直接就血溅赛场。尽管詹姆斯在接受简单处理后重新投入战斗,但骑士最终以82-103不低勇士,总比分被改写为2-2。骑士老板对此愤愤不平,他在赛后如此更新自己的推特:“勇士到目前为止表现最好的球员:1)克劳福德(裁判);2)欧文的膝盖(受伤);3)场边摄影师。”

    球员们老早就对底线摄影师们牢骚满腹,篮网后卫贾里特·杰克就曾经公开发难:“让那些该死的摄影师滚开吧!”还有些球员干脆选择了直接动手。2014年11月,因为不满摄影记者的贴身拍摄,灰熊悍将托尼·阿伦冲着摄影师扬手就是一巴掌,正好打在摄影机上,进而砸到了摄影师的鼻子,最后被联盟罚款1.5万美元。更早些年间,效力于公牛的“大虫”罗德曼飞身救球后撞到摄影记者,当即就狠狠踹出一脚,结果被联盟停赛11场并罚款2.5万美金。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BA联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首先,他们要求直播服务商尽量采用远离赛场的固定机位,或者通过在赛场上方布置滑轨来完成拍摄(见下图)。通常一场NBA常规赛直播需要至少14-16个摄像机位,但主要布置于观众席中,在球场四周只被允许安排5个机位,其中2个位于两个篮板的背后,1个位于球场中线附近,另外2个安排在两侧底线,一边只能有一个。如此一来,自然就降低了球员撞上大型摄像机的风险。

    解决掉摄像机这个“主要矛盾”之后,NBA联盟开始处理摄影记者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挥出的第一刀,砍向了摄影记者数量。在2010-11赛季,NBA允许一场比赛有40个摄影记者,12-13赛季减到24名,13-14赛季又进一步削减到10名。也就是说,在两侧底线分别只能有10名摄影记者,分列在篮架的两侧。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除此之外,NBA对摄影记者所处的区域进行了严格的距离控制,他们沿着篮架底部画出两条与底线平行的隔离线,规定记者只能呆在隔离线之内的位置,距离底线至少保证有4英尺(约1.22米)远,为球员预留足够的减速空间。

    “飞铲”博尔特的摄像师 到了NBA会成啥样?

    然后,鉴于球员大多数冲出底线的行为都发生在篮下,NBA还专门划出一块“缓冲区”,从篮架到两边的第一名摄影记者之间,必须要保证分别有至少3英尺(约0.91米)距离,便于球员在冲出底线后能无障碍地穿过。当保罗·乔治在美国男篮训练赛中因撞到篮架而右腿严重骨折后,NBA又进而把该“缓冲区”的宽度从3英尺扩大为4英尺(约1.22米),希望能进一步降低球员的受伤风险。

    如今,在詹姆斯总决赛惊魂一幕发生后,NBA联盟又开始研究是否需要把摄影记者隔离线的距离扩大到5英尺(约1.52米)。事实上,1.5米也是FIBA比赛(包括CBA比赛)的通用安全距离。但毋庸置疑的是,距离底线越远,拍到精彩画面的可能性就越低,球迷所能感受到的比赛精彩程度可能会大打折扣。时任NBA运营副总裁的罗德·索恩在谈到此问题时表示:“我们会持续研究这一课题,在尽可能确保球员安全的同时,允许我们的转播商和媒体捕捉最完美的比赛画面。我们自认为已经非常好地平衡了两方的需求,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不管成效如何,NBA至少在持续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他们有一点做得很好:绝不容许摄像师一边骑着电动平衡车,一边对球员穷追不舍。毕竟,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那样,Segway的前老板正是由于自家产品突然失控,才冲下悬崖不幸丧生。在电动平衡车自身安全性仍有疑问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轻易骑着它驶上赛场,特别是在一心两用的情况下更不建议随便尝试。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老话多少有点儿道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ndyjfzheng

    相关搜索:

    为你推荐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