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

确定取消

2013年2月7日 第12期

    澳网的李娜是令人难忘的。在那场充满曲折的决赛之后,她的微笑和眼泪交织在一起,留下一个如此光荣的失败者形象.以至于人们对这一部娜式大片上演得如此突然,而有些不知所措:那个刁钻的李娜似乎已经消失了,爆发的能量和性格光芒掩饰了过去的任性和倔强……

数月,判若两人

有媒体这样评价“起码她不再像以前面对公众时,总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而是懂得反思和反省过去的不足了。”

    从2013年元旦的深圳赛开始,李娜在公众面前的亮相就让人感到新鲜。她丝毫不避讳球迷的围堵,甚至主动和球迷打着招呼,在酒店里,她也随随便便和陌生人共坐一桌吃早餐。每一场新闻发布会,她都抓紧机会和记者开着玩笑。以往那种在国内比赛中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突然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这态度上的变化在自然发生着,带着一丝神秘。有媒体这样评价“起码她不再像以前面对公众时,总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而是懂得反思和反省过去的不足了。”

    及至2013年澳网,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摄影记者任何时刻、从任何角度拍摄李娜,她都没有紧锁眉头。澳大利亚某报纸甚至用这样的报道评价李娜:如果还有哪位球员能让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发出阵阵欢笑,那也就只有李娜了。

    然而,就在2012年下半年回到武汉签售自传之际,李娜接受武汉体育学院学生记者访谈时还语带锋芒地表示,自己“没有一位记者朋友”、“不能靠诋毁他人提高自己”、“很多报道事与愿违”。

    熟悉李娜的人都清楚,不管是赛场内还是赛场外,“情绪化”一直都是她最为显著的“标签”。那么在这几个月当中,究竟是什么促使李娜发生如此明显的转变?

烦躁,昔日埋下

从孩童时代开始,身处体制内的李娜被动地打着球,粗暴的家长式管理作风,童年经历的坎坷,都在她心里埋下愤怒的炸弹。

    李娜的启蒙教练余丽桥脾气不好,如果谁动作不对,恰好她又很看好这个队员,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滚滚滚”!十几岁的李娜没少被这样训斥,耳濡目染久了,李娜渐渐地也变成了这样的脾气。她曾经说余丽桥带了她9年,从未表扬过她一次。

    “其实余指导的意思就是,让她站一边好好想去。”李娜的母亲李艳萍说,但李娜年纪太小,不可能这样去理解。在生活的巨大改变之后,李娜的脸上少了欢笑,更多的是在球场上埋头苦练。据前国家队老队员文俪元回忆:“那个时候听说李娜的家境非常贫寒和拮据,父母有一方的身体非常不好等等,所以在她的脸上,常感到同年龄人所见不到的忧伤沉重。让人不由对她多了一份怜爱。”

    李娜是典型的体制内球员,体制内的模式同样是收入待遇与成绩挂钩,这让处于“被动打球”状态的李娜从小就感受到运动场上的“世态炎凉”——成绩好队里就重视,没成绩就没人理会。因此对代表“国家”打球心存抵触也是自然。2001年最早采访李娜的时候,她已是令国内其他女单运动员胆寒的头号选手了,即便如此,每逢逆风球,她还是会表现得烦躁和不稳定。

李娜受父亲影响走上体育之路 李娜受到父亲的影响走上体育之路

    当时身处体制中的李娜,生活的一切都为体制所包办,难免会与个人愿望发生冲突。2001年全运会,湖北队为确保混双金牌,将当时的男女单打一号朱本强与李娜组合到一起。而之前李娜一直与姜山搭档,她很希望能够与男友一同登上冠军领奖台。最后李娜服从了组织安排,但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传统的大强度训练也令她的身体难以承受,出现内分泌失调的不良状况。最终,全运会后不久,她向湖北队打了退役报告、并与姜山一同走入大学校园。。

心结,久未打开

2004年复出后,李娜之前置身体制内的心结其实并未打开,以至于她仍然处于“自己是被利用”的漩涡难以自拔

    2004年,李娜又走出校园再次拿起了球拍。除了当年多次与她长谈的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所描绘的“职业化蓝图”,这多少也有些为生计所迫之意——除了继续打球,彼时的李娜还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李娜之前置身体制内的心结其实并未打开,以至于她仍然处于“自己是被利用”的漩涡难以自拔——体育局利用她参赛拿好成绩,记者利用写她的故事博取眼球……再加上她天生有两怕,第一是怕打球时有人干扰,因为她的眼睛有些散光,打球时必须比别人更集中注意力;第二是非常敏感,总是以非常警觉的眼光看待别人,于是代表国家参赛,她“出工不出力”,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她针锋相对、爱理不理。看那时的李娜打球,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她的情绪化——“谁都敢赢、也谁都敢输”

    2004年北京的ITF比赛,李娜的决赛对手刚好是郑洁,这本来是一场普通朋友之间的竞争,却被夸大为“中国女单一姐”之争,最后李娜输掉了决赛,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我是国家队队员,那待遇肯定不一样了。”之后中网她在第二轮输球,她又说:“在这种环境和体制下,一个人是不可能有进步的。”这成为此后李娜一系列麻烦新闻的开始。

炮轰成为麻烦的开始 2004年的一次炮轰成为李娜麻烦的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李娜依然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当她彻底在世界职业网坛站稳脚跟之前,仍然是体制内的支持给了她最有力的一把推动,让她获得进入世界网坛的机会。

暴富,难以承受

法网夺冠后,李娜从兴奋到疲惫再到厌倦,再加上身体的透支与心理状态的改变,成绩一落千丈。

    北京奥运会之后,网管中心做出决定:李娜等四名中国金花脱离国家队,走上自负盈亏的职业化之路。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下,李娜感受到过去从未有过的自由,再加上聘请到国际大牌的教练、专业体能师组成团队,“国际化”的装备与规范令李娜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最终她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在2011年取得澳网亚军、法网夺冠后达到顶峰。

    几乎是一夜暴富令李娜措手不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表彰、媒体宣传大张旗鼓,赞助商接踵而至、身价水涨船高、商业活动没完没了……李娜不得不强打精神,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国家优秀运动员代表、以及签约明星所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责。拿了赞助商的钱,就得给人商业回报,训练也得靠边站。

    摆脱了“体制内”而进入“合同内”的李娜,每天的日程被经纪公司排得满满的,她真正开始体会到“职业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这显然是她始料不及的。

    去年,记者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见到她,面对的都是被人团团围住、行色匆匆的李娜,和她疲惫、压抑的面容。尤其奥运会后回到武汉签售自传时,奔波劳顿还有患上感冒令她苦不堪言,“不喜欢也得做,蛮累。”私下里她忍不住对记者诉苦。

    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娜从兴奋到疲惫到厌倦,再加上身体的透支与心理状态的改变,成绩一落千丈早在意料之中。在这个新秀层出不穷的年代,成绩是运动员被关注的唯一理由。2011年下半年开始 ,李娜的比赛成绩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这也恰恰给了她调整和正视自己的机会。

转变,厚积薄发

李娜开始反思:“当一个人说你不行,你不会怎么样,但是当更多的人出现同样的声音,你就要检讨自己了。”

    法网夺冠赋予李娜的不仅仅是荣耀和肯定,在顶着大满贯后座这一年半时间当中,生活翻天覆地只是表象,最大的改变是内在。她的言行举止都要像大满贯冠军,不能再如以往一般为所欲为。也正因为此,李娜尝试约束自己、收敛自己,努力把自己摆到一个模范榜样的位置。

    而这一切,都源于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背负着大满贯得主头衔的李娜在伦敦奥运会首轮即遭淘汰,痛定思痛之后她请来了海宁的前教练罗德里格斯指导自己。技战术之外,李娜收获最大便是罗德里格斯的情绪管理:“当一个人说你不行,你不会怎么样,但是当十个人或是更多的人出现同样的声音,你就要检讨自己了。”

新教练卡洛斯 新教练卡洛斯成为李娜改变的催化剂

    2012年除夕夜,李娜在澳网曾痛失4个赛点遭到克里斯特尔斯的逆转无缘八强。“看的人都会说,她怎么有赛点都没拿下来,但毕竟是自己在场上打,所以当时的那种感受,包括团队在内,也只有我自己才能切身体会到。”提起当时的痛楚,李娜这样告诉记者。其后的大半年,这样的感受依然不断袭来。直到卡洛斯加入到李娜团队中来,一切才开始改变。

    “那段低潮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做,有时候有些很简单的小事,却没人跟我详细沟通。卡洛斯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他跟我讲一些以前从未有人跟我讲的细节,这几个月与其说是我的技术有所提升,倒不如说卡洛斯对我的心理和情绪调试更为重要。他让我日趋成熟、日趋能承担更多社会赋予我的责任,这才是我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显然,李娜对情绪管理的成果相当满意。

    很显然,卡洛斯通过不断的暗示,让李娜慢慢明白,任何情绪上的失控其实都是和自己过不去,伤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是他一直以来灌输给我的想法。我觉得现在自己在球场上控制自我情绪可能做得会更好一些,打球的攻击性更强一些,也更积极一些。”

刺,渐渐消失

现在的李娜不再要求自己满分,允许自己犯错。

    六年前,李娜在墨尔本接受国内媒体专访时曾提及“试着让自己不那么完美主义”;六年后,在她看来最大的转变就在于情绪管理远胜当初,而且,现在的她,允许自己犯错误。

    她开始善于和场边的球迷交流,在澳网击败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之后,她能开心地对着看台上高喊“我爱你”的中国球迷回应:“我也爱你们!”

    她开始把握如何和媒体正常地交流,在澳网还破天荒地让国内记者也感到“受宠若惊”。一场新闻发布会中,李娜没有听清外国媒体的提问。她请一名中国记者帮忙翻译,与此同时李娜还不忘和这位记者秀了一把幽默:“你可得好好翻译,不然一会我不回答你问题。”这惊得往日和李娜打交道时谨小慎微的中国媒体都不由得大呼意外。

     通过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周围人表现出友善之后,李娜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回报——舆论的赞誉,球迷的热爱,对场上局面的掌控。于是,在2012年冬训之后,除了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李娜最大的收获当属宽容——对胜利和失败,对自身和他人,对批评和赞美都尽量抱着同等的宽容。

    而那些曾将李娜和外界重重阻隔开来的尖“刺”,正渐渐消失。

微博发言框

28582 位网友分享

李娜冠军谱


时间

赛事名称

决赛对手

比分

2004.10.3

广州公开赛

苏查

2-0

2008.1.5

黄金海岸赛

阿扎伦卡

2-1

2010.6.13

伯明翰草地赛

莎拉波娃

2-0

2011.1.14

悉尼顶级赛

克里斯特尔斯

2-0

2011.6.7

法国网球公开赛

斯齐亚沃尼

2-0

2012.8.19

辛辛那提赛

科贝尔

2-1

2013.1.5

深圳国际赛

扎科帕洛娃

2-1

李娜小传

  • 1988年

    6岁的李娜受父亲影响,开始进行羽毛球训练

  • 1991年

    羽毛球教练发现李娜臂力大而建议转学网球。9岁起,李娜在市网球业余体校打网球

  • 1997年

    李娜进入国家网球队。

  • 2000年

    李娜与李婷合作拿到WTA塔什干公开赛女双冠军。2000年,李娜豪取8个ITF女单冠军,世界排名从300开外一下提升到了130名上下。

  • 2002年

    李娜离开国家队和网坛,和男友姜山一起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新闻专业

  • 2004年

    李娜于2004年年中复出,不久重新进入国家队。年底,她在WTA广州公开赛中一举夺冠,成为中国网球首位WTA赛事的单打冠军。

  • 2006年

    李娜年初和姜山结婚,年中的温网她闯进八强,创造了当时中国女单在大满贯的最佳战绩。而在美网打进第四轮之后,她成为中国第一个排名杀进前20的单打选手。

  • 2008年

    李娜击败大威之后打进北京奥运会四强,但是半决赛怒吼观众也让她陷入争议。北京奥运会之后,网管中心做出决定:李娜等4名中国金花正式脱离国家队,开始走上自负盈亏的职业化道路。

  • 2010年

    李娜与郑洁双双打进澳网女单四强,李娜的世界排名也历史性地上升到第10位。年底,一直和李娜合作的外教托马斯转为莎拉波娃教练,丈夫姜山临时负起教练责任。

  • 2011年

    李娜击败时任世界第一沃兹尼亚奇打进澳网决赛,虽然不敌克里斯特尔斯,但是亚军也让李娜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7位。随后的法网,在新教练莫滕森的带领下,李娜一举夺冠,这也是亚洲选手首个大满贯冠军。但是法网之后,李娜度过了一段漫长的起伏期。

  • 2012年

    伦敦奥运会首轮出局后,李娜找来了海宁前教练罗德里格斯。在与新教练合作的首项赛事辛辛那提赛上,李娜一举夺冠,终于走出了一年多的低谷。随后中网打进四强,确保李娜连续两年获得年终总决赛资格。

  • 2013年

    李娜在新年首项赛事深圳赛上一举夺冠,随后她在澳网第二次打进决赛,但是最终遗憾不敌阿扎伦卡再获亚军。

相关推荐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打进决赛不敌阿扎伦卡屈居亚军

李娜图片特刊

50张图片带你全面了解场上场下的李娜,中国体育一姐如何炼成

编辑部

撰稿:熊凌洁

唯有坚持才可再次获得成功

责编:白朝嘉

中国金花都加油!

设计:王尊

喝茶越来越浓!重口味!

制作:卢建民

有bug速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