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解读热点,挖掘真相

54

揭秘伊朗男篮崛起之路

伊朗篮球是怎样打败中国?
  伊朗足球在1997年十强赛曾经狠狠刺痛过中国足球迷,如今又轮到伊朗篮球狠狠地刺激中国篮球迷,本届亚锦赛伊朗再次证明:中国男篮4年前的天津之败,并不是意外。一支2001年还无缘亚锦赛决赛圈的球队,如何在12年间迅速崛起?……  ■撰稿:刘璟文 发自马尼拉

  ★将拥有两名NBA球员,伊朗硬实力已超越中国

  ★11年的“伊朗崛起”计划,联赛已可比肩CBA

  ★青年时代交手,哈达迪2004年当时就赢过阿联

  ★总统亲自当球迷,篮球已经是伊朗第二大运动

  ★伊11年从未更改方向,中国则一直在不停摇摆

  ★六任教练全部来自前南,伊朗国家队早就欧化

01

心理拼图补上,伊朗欲作亚洲霸主

  “伊朗的这批球员从实力上来说,在2年前就已经达到了亚洲之巅,但是他们还差一块拼板,那就是心理。而在经历了两年前的武汉亚锦赛后,伊朗队终于找到了跨越中国男篮的最后一块拼板。”姚明这番话有些残忍,却很客观。

  对于两年前在武汉失利,伊朗人同样耿耿于怀。“两年前,我们犯了错误。”球队头号控卫卡姆拉尼说道:“我们当时状态很好,但注意力全部放在一场比赛上,那就是和中国队的决赛。最后在八强输给了约旦,那完全是个意外。”

  现在的伊朗准备更加充分,对冠军也更加地饥渴。他们从两年前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变得更加成熟,不会趾高气昂地轻视对手,也不会如临大敌地玩封闭(除了哈达迪之外,其他队员都很乐于接受各国媒体的采访),心理处于一个不卑不亢的理想状态。

  更可怕的是,伊朗队还没有拿出他们最强的阵容。90后的天才大前锋阿尔萨兰-卡兹米并没有随队出征,他今年次轮第24顺位被奇才选中(随即交易到76人)。而在这支伊朗队中,他是排名前三的球员,仅次于哈达迪与巴赫拉米。但伊朗篮协认为,卡兹米的缺阵不会让球队夺冠的目标落空,为了长远发展,他们宁愿让这个年轻人在NBA夏季联赛中争取表现,站稳脚跟后对未来会有更大的帮助。

  如果卡兹米能够顺利签约,伊朗将在NBA拥有两名战将(此前只有在太阳效力的哈达迪)。而在易建联回国后,中国男篮已经无人在NBA效力,国人还在苦苦期盼下一人。王哲林就是最备受期待的一个,但他能否在2、3年内在选秀大会上中选,还是个未知数。

02

三级联赛56支队,伊朗根基雄厚

  在一些资深球迷印象中,伊朗曾经远不是中国队的对手,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逆袭?又是为什么进步如此神速?

  2001年上海亚锦赛,伊朗队已经连续两届未能获得参赛资格,这深深刺痛了伊朗篮球人的自尊。一项庞大而详尽的计划在孕育,并最终出台。2002年,伊朗篮协聘请了大批专家顾问,并成立了包括国家队和联赛的管理组,一个名为“伊朗崛起”的计划开始了,那也可以算是“现代伊朗篮球元年”。

  联赛是篮球的根基,首先是国内联赛的规范,伊朗篮协将职业联赛分为三个级别,其中甲级16个队,乙级20个队,丙级20个队。除了分级制度外,伊朗国内还有U18、U16、U14以及大学生联赛。球队可以通过获得专项赞助引进外援,但在“引进来”的同时,伊朗联赛还通过限制外援人数来保护本土球员的成长。

  像马赫拉姆俱乐部,在伊朗国内联赛就是数一数二的豪强,已经连续5年称雄伊朗国内联赛,在西亚范围内的俱乐部比赛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拿过两届亚洲冠军杯的冠军。这家财大气粗的俱乐部能够给像巴赫拉米这样的顶级球员提供约60万美元(约人民币300-400万)的年薪。这也是为什么伊朗国手虽然实力不俗,但迟迟没有登陆中国联赛的原因之一,因为CBA对亚洲外援的报价对他们并不构成吸引力。

  伊朗篮协在11年前开始推行的改革可谓激进,为了给本土球员让出空间,每队只能请两名外援,但同时只能有一人能够上场;为了培养年轻球员,伊朗甲级联赛每支球队至少要有4名19岁以下的球员,而且必须有一人在场上,而在次级联赛中,对年轻人的保护则要更甚。

  对于这样是否会剥夺老将们的机会,是否公平时,萨法扎德说道:“我们只能对那些过了年龄还达不到一定高度的球员说声抱歉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或许会受影响,只能去到半职业的地方联赛打球,但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人的利益受损。而目前看来,这样的政策对培养年轻人有很好的效果。”

03

厚积薄发,黄金一代逐渐俯视亚洲

  而在国字号球队的建设上,伊朗搜集了国内一大批热爱篮球的青年才俊,哈达迪、巴赫拉米、卡姆拉尼等组成的“黄金一代”,当时只是18、9岁的少年,正是伊朗青训流水线生产出的第一代产品。伊朗篮协从那时候开始引进外籍教练,并为这批年轻球员提供长时间在欧洲拉练的机会,水平提升自然很快。

  伊朗在2007年首夺亚锦赛冠军当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实他们在2004年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年的U20亚青赛的决赛中,伊朗队以75-50把国青队打的找不着北。但具黑色幽默的是,无论是当时的主帅张勇军还是当时的男篮小将,都丝毫不把对手放在眼里。张勇军赛前豪言“只要放开打肯定能赢”;而赛后则有球员抱怨“裁判太黑”。顺便说一下,那次交手也拉开了易建联和哈达迪对抗的序幕。

  伊朗篮球绝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厚积薄发。从2003年和2005年亚锦赛的第5、第6,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铜牌,2007年德岛亚锦赛趁着中国派出二队夺冠,再到2009年天津亚锦赛把东道主中国队赢得毫无脾气。短短十年间,伊朗篮球即使不是让中国仰视,至少也是心腹大患了。

  在马尼拉,每逢伊朗队比赛,总会有大批有组织的伊朗球迷来到MOA体育馆。他们往往有200人左右,足以占据一片看台,形成一个颇具声势的方阵,再辅以统一的口号、响亮的大鼓、数面国旗,足以让这里变成伊朗的主场。

  记者和他们攀谈后了解到,他们都是在菲律宾当地工作或念书的伊朗人。只要伊朗队有比赛,不管任何时段,他们都会尽量请假来到现场,足以看出伊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对篮球的热爱。

  阿什米是在菲律宾马尼拉念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他很得意地表示,在伊朗他就经常打篮球。“虽然还比不上足球,但篮球在伊朗已经算得上是第二运动了。”阿什米介绍道:“尤其是在2007年夺得亚洲冠军后,球迷可以说是成倍的增长。哈达迪拥有的球迷人数最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英雄。”

  在伊朗,喜爱篮球的人平均教育水平会更高一些,这和篮球代表着和美国相关的流行文化不无关系。其中最著名的球迷当然要数执政长达8年、刚刚卸任的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

  虽然对于伊朗人民来说,内贾德不是人人爱戴的总统,有伊朗球迷在说起他时,甚至会马上露出厌恶的表情,比出拇指向下的手势,但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钟爱篮球的领导,让整个伊朗篮协的工作能够更高效、更有组织的进行。

04

教父主政12年,伊朗风格始终如一

  伊朗长达11年的振兴计划,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即使在初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也始终坚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需要很长的过程。”伊朗篮协主席马什洪说道,“我们相信自己的方向,相信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不会改变方向。”

  马什洪今年已经72岁,曾经是一名球员,打过伊朗国家队,退役后还当过伊朗队主教练,在伊朗篮球界是教父级的人物,不仅拥有极高的声望,也有很大权力。即使如今在伊朗受万人拥戴的哈达迪,见到他也只有点头哈腰的份。伊朗篮协官员萨法扎德说:“他对篮球的理解无人能及,我们都信任他的判断。而如果不是他的话,很多改革都无法推行。”

  包括萨法扎德在内的伊朗篮球人对马什洪都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情感,这位篮协主席能够在位12年,这对各项改革能够从一而终至关重要。相比而言,中国篮球的计划则可以称得上朝令夕改,会随着每一届篮协掌门人的更替而有所变化。

  而在国家队层面,伊朗篮协除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后勤体系外,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向前南斯拉夫的篮球风格学习。这12年来,伊朗其实也换了6任教练,前5人来自塞尔维亚,现任主帅贝西洛维奇则来自斯洛文尼亚。“因为我们的篮球风格与前南斯拉夫是最接近的,身体强壮,有纪律性。”马什洪说道。

  中国男篮在80、90年代曾以“快、灵、准”的风格横扫亚洲,但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2003年以来,中国男篮先后经历了蒋兴权、哈里斯、尤纳斯、郭士强、邓华德、扬纳基斯之间的更替,倒是非常有规律,那就是在本土派、美国派和欧洲派之间摇摆不定,最后越来越迷茫。

  在武汉亚锦赛遭遇滑铁卢之后,当时的主教练马蒂奇被果断拿下。接过帅印的贝西洛维奇虽然带来了新的战术体系,但因为和前任相差并不太远,所以完成交接也非常轻松。“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攻防战术,不过或许前南地区的篮球有近似的地方,所以之前那些教练们也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

  经历了其中三任主帅的卡姆拉尼则说道:“我们从这些前南教练身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他们每个人都教导我们很多的经验和很好的篮球技巧。每个教练肯定是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好教练,我们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事实证明前南斯拉夫的风格适合我们,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的风格。”

  12年前,处于低谷的伊朗男篮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大换血,巴赫拉米就是在那时候进入国家队,当时他只有19岁。如今对于这名31岁的老兵,甚至已经不满足于在亚洲称雄,“我们这次的目标,不仅是夺得亚锦赛冠军,还要在明年的世界杯上让世界认识我们,让欧洲和美国认可我们,我们要进入世界杯的第二轮。”

前方报道

  31岁的伊朗头号控卫卡姆拉尼虽然是球队最老的队员,但留着新潮的个性发型,同时最爱说笑,是球队的开心果。在结束比赛之后,他也非常开心地接受了腾讯体育的专访,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伊朗篮球,和他们眼中的中国篮球…【详细:专访伊朗头号控卫:目标只有夺冠 刘炜还没老

相关专题

扬纳基斯中韩迎来又一分水岭
韩国一直是中国篮球进步的动力之一,因为这个对手从未放弃过任何能赢中国队的机会...详细
中国男篮男篮杜绝国足式溃败
“1-5”的耻辱性溃败,让国足成为了中国体育的反面典型,谁都不愿意成为下一个,男篮也不敢...详细

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健强
张健强,体育媒体人。
责任编辑:侯达峰
侯达峰,体育媒体人。
责任编辑:詹阳
詹阳,体育媒体人。
王钰凯
页面设计:王钰凯
王钰凯,网页美术设计师。
王晶
网页制作:王晶
王晶,网页制作工程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