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参赛球队及人数年年攀升,上海校园足球联赛逐步走上正轨

238支球队,3723名队员。这是今年参加上海校园足球联赛的球队和球员总数,这两项数字正呈现出每年递增趋势。以去年为例,参赛队伍为230支,参赛队员为3594人。通过连年增长的参赛球队和队员可以看到,上海校园足球联赛正在逐步走上正轨。

在这些球队中,最后的优胜者毕竟只是凤毛麟角的几支。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校园联赛的球队和球员而言,他们的乐趣和动力都在于享受足球、挑战自我。球队不同,投入不同,生存境况也各不相同,但正是各种形态的球队,夯实了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

由于上海校园足球联赛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短时间内要打造一套和日本校园足球相仿的、向职业球队输送人才的模式并不现实。但是校园足球还是应该坚持不懈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塑造人才。

经费:各方均有投入,支持越来越大

五角场小学从1979年起成立校队,历史上曾培养过王赟、姚立君这些上海滩知名的球员。作为一所全国性的足球特色学校,他们从2016年起每年都能获得来自教育局和体育局10万元的拨款。学校对于球队每年也有一笔3到5万的津贴作为支持。这样,每年有15万左右用于球队的运作,其中包括购买各项装备和训练器材,以及支付球队在外地和国外集训比赛所产生的费用。

五角场小学足球队

领队张云介绍,学校一共有5支球队,大约80名左右球员。其中U9和U11参加校园联赛,基本每年都是冠亚军的成绩。一年15万的投入在上海各小学里只能算是中档水平,因为球员人数相对较多,因此每年的用度上总是有些紧紧巴巴。“每年都会去外地集训和打比赛,我们之前还在苏州的一个比赛了拿了U10的冠军。偶尔也有出国踢比赛的机会,但因为手续复杂,所以很少。球队一般出国打比赛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教育局组织,一种体育局组织。”

在中学方面,以民办中学文来初中为例,维持校队运作的日常津费也来自于教育局和体育局的拨款,加上学校的补贴。担任球队教练的国家级裁判崔雍说,“一般是上面直接把钱给到区里,由每个区进行分摊。像我们初中校队,一年的拨款大概在5到8万之间。”学校目前设了U12、U13和U15三支球队参加校园联赛,校园联赛分为两块内容,一块是代表学校,另一块是代表区参赛。“但是到了寒、暑假,校园足球就停掉了。这时候要是想踢比赛,就要报名去外地参加比赛。这里面产生的费用,学校就会负担一部分,比如旅费,剩下的住宿费用由队员家长承担。”

文来中学队员与教练崔雍

崔雍觉得,总的来说各所学校给予足球队的支持都越来越大。文来中学平时打比赛,学校会为他们解决大巴,而这笔费用也是闵行区为他们支付的。“刚开始几年看到过队员零零散散来踢比赛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变少。”

对于像闵行三中这样的完全中学而言,每年教育局和体育局会给予学校大约30万左右的津费支持,同样也用于购买足球方面的装备和器材,以及支付外出比赛的费用。同时,作为一所每年被选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局还会另外补贴3万元作为绩效奖励,这部分津费被用作教练的训练补贴,以及作为对其他支持学校足球的相关人员,比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分管领导的奖励。

教练:水平参差不齐,需求量飞速增长

随着校园足球队伍的数量在近年来飞速增长,足球教练也成了稀缺人才。由于薪水普遍较低,这个岗位无法吸引到充裕的专业人才投入。因此很多时候,学校原有的体育教师接受一番培训,就可以带球队,这也造成了校园足球水平的参差不齐。

闵行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和聚运动合作,出资购买外教服务,派遣外教和翻译人员。作为两所来自闵行区的中学,文来和闵三的校园足球队都享受到了外教的指导。闵行三中副校长俞露告诉我们,塞尔维亚的外教每周都会抽两天整的时间负责带队。“闵行区引入足球外教团队进校园、进课堂,运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让更多青少年热爱足球,提升球技,开阔广大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对推动我校足球教育非常有益。外籍教练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精心准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足球教学活动。”

此外,作为一所以女足出名的学校,闵三高中组球队的教练赵清也曾是一名专业的女足队员,她本身毕业于闵行三中,此后加盟江苏队。2005年起,赵清回到闵行三中,执起球队教鞭。初中组教练邓波,也曾是一名专业队球员。

崔雍感叹,“现在缺的就是教练,最好你是足球专业出身。如果不是的话就过去学,我记得还搞过教练培训班。”文来中学有两名外教,都是闵行教育局出的费用。“校园足球队前两年找外教的情况要多一点,其实为什么找外教,主要是希望让队里的中方教练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先进的东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文来中学现在有三个本土足球教练,三人都是中国足协C级证书。

五角场小学的5支球队一共配备8名教练,都是拥有足球专业背景的资深教练。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足球特色学校,他们在教练的选择上相较于一般的校队会讲究很多。张云说,“教练虽然收入上都比较一般,但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会有一份情结在里面。所以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五角场小学在去年找过西班牙外教,合同到期之后没再续约。

校方:支持和克服困难,需要这个强有力的平台

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中,教练和球员构成了核心的部分,但他们并不能独立存在,一支校园足球队要活下去,就需要依托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教练和领队都表示,球队从组建到发展,得到了来自学校的大力支持。很少有学校对球队的成绩提出硬性指标,相反,校方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课业和体育运动中找到平衡,从而最大程度享受足球的乐趣。

闵行三中从1994年起成立男足队,两年后,成立了学校历史上的首支女足队。这里是上海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目前共有四支球队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分别是初、高中男足和初、高中女足。闵行三中的女足在上海市很出名,在2017年和2018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中,学校的高中女足队先后获得亚军和冠军。

闵行三中女足

对此,闵三副校长俞露承认,当学校在25年前建立第一支足球队的时候,确实也遇到过困难。中国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课业与体育锻炼看似一对永远难以调和的矛盾。学生因为训练和比赛耽误学业怎么办?家长不支持怎么办?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闵三在常年摸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妥善的解决方式,具体可以归纳为五5点:

严把进口关

学校以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为考查要求,严把进口关,招收“三高”特长生,即高素质、高文化、高技术的学生。

过程化管理

学校有一系列体育特长生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着眼足球特长生的队伍建设,建立每位体育生的成长手册,记录下每一学期比赛成绩、训练情况及文化考试成绩,每一学期一总结一交流,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都写上热情鼓舞的评语。

艰苦训练

球队每周五练,每次训练两小时,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初中球队3点30分,高中球队4点开始训练,除周末比赛外,周六上午9点训练,风雨无阻。寒暑假更是高密度的训练与比赛,抗高温战寒风,集中技术训练,赴各地参加交流比赛。

个性化学习

针对体育特长生入学时,文化考试分数比较低,要跟上整个班级的学习比较困难的现状,学校推行体育特长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在体育生入学后,学校会召开体育生家长会,在会上统一思想,给每位体育生指定文化学科的指导老师和足球专业的训练教练,并确认年级组长为体育生的生活老师。

有比赛落课的,文化课指导老师挤时间补上;每天训练结束,晚自习由生活老师单独组班管理晚课;高三体育全国体育单招考试前3个月,体育生单独组班,文化课程、专项训练个性化集训。

学校助力出口关

闵行三中近几年,体育足球特长生几乎是100%考入大学,分别向上海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国家足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输送了大批的足球方面的人才。

五角场小学领队张云也提到,踢球的学生会相对集中地成班,学校派出最好的语数外老师授课。但有时候,尤其是碰到期末考的关键时刻,训练无可避免还是要和学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冲突。“我有时候也纠结,他们还要面对中考,我们学校抓得也比较紧。”文来中学教练崔雍说,“4点半开始训练,很多人到5点都出不来,因为要留下写作业。我们也不可能去对抗这种情况,毕竟不能误人子弟,只能让他们抓紧点。”

校园足球:走一条自己培养人才的道路

正如俞露说的,要解决这种矛盾的一条途径,就是可以解决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后顾之忧。“正是学校在体育生的出口关上圆了她们的足球梦想,从而,得到了家长对学校足球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节假日等训练及外出比赛,家长与学生都是积极参与,都把每一次的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健全人格的磨炼。”

崔雍说,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校园联赛的队员而言,职业球员的道路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方向。“校园足球就是个基础,不一定要拿很好的名次。主要是给孩子一个踢球的平台,这对他们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好处。从小踢球的孩子,他们对于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会处理得更好,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所以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保持两条腿走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他们就会支持孩子踢球。”

五角场小学从1979年开始组建足球队,但是直到2012年开始参加上海校园足球联赛,此前的数十年间,球队参加比赛的机会十分有限。当年王赟在五角场小学校队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段传奇,当时有个育苗杯比赛,是上海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中最正规的一个,也是最权威的一个。王赟所在的止园路小学一直是这项赛事的冠军,但他在小学五年级时转到了五角场小学,此前被止园路小学压制多年的五角场小学便立刻拿到了冠军。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年上海市里正规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其实是很少的。

“校园联赛最大的意义,是让小朋友得到更多的锻炼。以前正规组织的比赛不是很多,校园联盟成立以后发展到现在,既有联赛也有杯赛,各个层次的比赛都多了。比赛场次和人数都多了,锻炼价值也高了。而且在市内比赛就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踢上高质量的比赛,常常要把球队拉到外地比赛。”张云说,五角场小学通过这些年参加校园联赛,已经涌现了10名左右被输送到职业梯队的队员。”

张云同时指出,校园足球正在走的是一条自己培养人才的道路,这和之前的体制是截然不同的。“以前是体育局、足协一路上去,现在成立了校园足球自己的联盟,全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足球专业,招收足球特长生。比如同济足球学院,明年都开放名额招收特长生。这条路设计得比较好一点,也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踢球还是很有希望。”

但这里也有一个选拔机制,先是在学校层面挑选出队员,到市里面参加选拔,然后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以今年为例,共有13个组别432支队伍共计8000余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夏令营,最终选拔出3000名优秀营员入选分营最佳阵容,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这样一层层推出来,参加全国总营就获得申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资格,如此也就达到了特招的条件。

“虽然人数还是非常有限,但至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于踢球的学生来说,以前通过足球进大学是个梦想,现在至少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沈坤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