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焦少波讲述北京电视台创办冬奥频道初衷 转播技术已达到亚洲最高水平

从1989年开始,焦少波从事体育宣传工作已经有30年。在这30年当中,遇到的挑战非常多,让他首先能想到的,还是创办冬奥纪实频道。

“创办冬奥纪实频道最大的挑战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对于冬奥项目的了解,冬奥项目相对在中国比较陌生,因为冬季的项目比较少,而且很多的竞赛的技巧、竞赛的规则,你很难去像基础项目被人理解。所以观众们不熟悉,不熟悉就很难有热情,没有热情你就不会参与,不会产生更进一步的冲动。”焦少波说。

在这过程中,冬奥纪实频道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制作了非常多的冬奥项目的纪录片,播放了很多的冬奥的赛事。在比赛过程中,大量的篇幅去介绍比赛的规则,介绍中国的优秀运动员等等。但是,这样就有了体育领域的挑战,焦少波说:“因为冬奥纪实频道它有五个定位,有冬奥组委的官方发布平台,还有冬奥文化、冬奥产业这个定位。还有一个重要定位叫全新的体育卫视,它是中国除了央视以外,第一个地方上星的体育频道。所以,对于体育资源的把控,市场对它这个频道的市场反应如何,怎样把频道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穿透性,挑战还是很大的。”

面对这样的挑战,焦少波和他的同事们仍然在努力着。除了冬奥频道的创新,焦少波也总是骄傲的说:“我们的转播是亚洲最高级水平。”

无论是体育频道还是冬奥纪实频道,在北京台看北京国安队的转播是北京球迷的习惯。优秀的转播,利于更充分地展示球队。对此,北京台的团队引进了许多技术。焦少波说:“如何扩大国安这个球队和电视台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影响,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当时我们引进了虚拟转播系统、蜘蛛眼摄像机,甚至把我们的团队送去德国、英国,进行专业培训。想想看,在15台摄像机的照耀下的工体,在我们的俗话叫飞猫,摄像机在工体上空飘荡,在我们的超高速摄像机斯坦尼康移动摄像机的配置下,在我们的系统来实时播报是否越位,任意球是否够距离,这样一个高度的科技化,高度形象化的制作下。我可以拍胸脯地讲,我们的转播达到了亚洲级的最高水准。”

伴随着新技术的投入使用,焦少波不禁感慨:“那时候站到工体的时候,听着几万球迷在山呼海啸。看到的画面激情澎湃的时候,那种事业的成就感,你是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在那一刻,会觉得职业生涯是特别完美。”

“我的体育记忆”是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40周年的线上互动活动。协会将于11月21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文体展演、展览、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并向累计工作满40年、30年、20年的体育新闻工作者颁发纪念奖。除此之外,协会首次设立“新兴媒体奖”,用于褒奖和鼓励在新媒体领域对体育新闻事业有突出贡献的集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nyf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