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CBA改革这一大步背后有哪些深意?姚明的愿望能实现么

[摘要]CBA官方17日晚发布多项改革措施,20-21赛季开始设立本土球员工资帽,外援注册四人可报名两人上场,可规则变为4节4人次。

撰稿/陈月泽

17日晚,中国篮球发生了一条重磅新闻,CBA联盟宣布了新的外援制度,以及本土球员工资帽的设立。

新政的大概内容为:从2020-21赛季开始设立本土球员工资帽,20-21赛季初始工资帽上限为4800万元,下限为2400万元,本土球员顶薪为900万元。外援政策方面,每队最多可注册4人,但每场比赛最多只可报名2名外援,每支球队外援上场规则为4节4人次。

如果你觉得上述内容不是很易懂,我们可以逐条来分析,看看这些新规定的背后,又凝结着管理者怎样的想法和意图。

姚明再次推进改革

首先是工资帽的设立,这是对于投资人利益的一种保护,尤其是对于那些民营企业性质,且财力并不算雄厚的俱乐部的保护。

最近几年,国内球员的身价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没有体育局身份的“自由球员”,更是在转会市场上屡屡获得天价。有些球员获得的身价,虽然普遍被认为明显高于球场的价值,但这毕竟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没有制度来约束,并不会受到其他的干预和影响。

就在去年,CBA公司公布了“球员标准合同”,并在同年全面推行。这项规定的出台,对于转会市场的签约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不过并没有对俱乐部的薪水总支出和球员的个人薪水进行明确设限。标准合同制度的出台,强化了CBA俱乐部对自己培养的球员的控制力,但很难改变CBA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局势。

在如今的CBA联盟里,有些俱乐部财力雄厚,比如大国企背景的北京首钢,以及新疆广汇这样的民营俱乐部。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俱乐部财力非常有限。不同的俱乐部之间,每年的投入差异非常巨大,长此以往,CBA整体的实力格局很难发生大的改变。而长期投入却无法获得好成绩,对于那些财力普通的俱乐部投资人来说,无疑也是对于积极性的一种伤害。

因此设立本土球员工资帽制度,是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决策者想要为CBA联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国内球员顶薪的设立,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运动员的利益,进而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姚明很清楚,现阶段CBA要想把规模做大、把体量做大,投资人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保证他们的利益和积极性,是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基础。

不过限薪的政策要想落到实处,也需要面对很多现实的困难。限薪的前提,是透明的财务状况,这一点之前CBA的俱乐部普遍并不具备,想改变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财务状况涉及俱乐部和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考虑到各个俱乐部的情况各不相同,想要准确、详实地掌握各个俱乐部真实的财务情况,不排除会面对一些阻力。

本土球员需要更多的机会

另外,CBA联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在限薪的大政策背景下,最大程度避免“阴阳合同”的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阴阳合同在CBA当中由来已久,虽然CBA公司一度严打阴阳合同,并对触犯条款的运动员和俱乐部进行过严厉的处罚,但在当下,这种现象依然没有被完全杜绝。所以推行限薪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限薪,旨在促进竞争环境的平衡,而“平衡”这个概念,也贯穿着外援新政策的始终。

未来,CBA联盟实行外援4节4人次,并且继续实行末节单外援,这一定程度上会削减外援在比赛当中的作用,给本土球员更多的锻炼和表现机会。这届篮球世界杯上,集中暴露出中国球员个人能力不佳,缺乏高水平比赛能力的现实,因此削减外援上场人次,是鼓励本土球员锻炼自己。

但与此同时,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悬念,在外援的人数上更加放开。每支球队能注册四名外援,每场比赛都能选择不同的2名外援上场,这意味着不同排列组合带来的更大变数,而这也会给比赛带来更多的噱头和看点。

一方面,增加外援数量,一方面,又限制外援的上场机会。这看似有些矛盾,却实际上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每一家CBA俱乐部都会慎重考虑,是否有必要花重金签四名外援,如果拥有了足够多的“战略储备”,又该如何在更少的外援上场时间里,将其兑换成球场上的竞争力。

这一次CBA联赛的重大改革,无疑将写进中国篮球的历史。过去“工资帽”这样的字眼,我们只能从NBA当中听到,而不久之后的将来,这些都将在CBA变为现实。

对于这一次的改革,外界的声音有褒有贬。支持者认为,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就是保障了CBA联赛发展的根本,这一系列措施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牢了基础;反对者则认为,其中的很多举措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开倒车。当然,任何的改革都无法立竿见影,最终的结果,只能由时间给出证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erryshe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