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郎平魅力何在?她让所有男帅服气,令同时代两大影后巩俐陈冲折服

[摘要]三个女人一台戏。与郎平同时代的两大影后,陈冲和巩俐,一个拍摄了郎平的纪录片,一个在电影里扮演郎平。女性魅力的起点可能是征服男性,但至高点是征服女性,尤其是跟自己一样强大的女人。郎平的魅力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从载誉归国受到超高规格接见,到10月1日阅兵游行花车中压轴登场,郎平和中国女排在国庆70周年的喜庆气氛中,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中国体育人。

正如最近引起强烈反响的那句“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所说的,我们在追忆新中国体育70年,尤其是重回世界体育大家庭40年来所走过的路时,能担起英雄之名的个人和团队,郎平和中国女排一定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

阅兵式花车游行,中国女排压轴登场

从1981年的第一冠到70周年国庆前夕的第十冠,激荡近40年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转而成为激励几代人前行的精神力量。理所当然地,也成了各个时代文艺、影视创作钟爱的IP。在女排捧起第十冠之际,陈可辛导演的明年春节档大片《中国女排》,光是片花就让我们看得群情激奋。

饰演郎平对任何演员而言都不会轻松,但是当巩俐出现在女排比赛现场,不厌其烦地观察、记录着郎导的每一处细节时,这个人选有了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不光是因为巩俐和郎平在各自领域的地位无可比拟,更是因为那份专业、职业和敬业的精神,成了将两位大姐大联系起来的纽带。

其实还有另一位与她俩年龄相仿、成就相当的女性,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女排的传奇,她就是陈冲。日前某档综艺节目探班陈冲的工作室时,她透露自己即将推出一部关于郎平的纪录片,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虽然剧透的细节不多,但工作室写字板上贴满的照片和资料,也足见陈冲下了一番苦功夫。

陈冲正在拍摄郎平的纪录片

作为主人公的郎平,和作为记述者的巩俐和陈冲,很容易以相似的特质被联系在一起。她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把握机遇、成就卓越,又都带着放眼全球、服务祖国的姿态,继续在各自热爱的事业中延续着传奇。

她们毫无疑问是中国女性魅力的代言者。这种魅力丰富多元,不止一面,却能完美地归结为一条——如果说成名之初,这份魅力还体现为彰显性别、战胜男性挑剔的目光,那随着成就和地位的上升,这份魅力的核心要义就成了超越性别、证明女性自身的强大。

中国女排10冠,郎平一人就占了8个

1979年,新中国30周年的国庆没有像昨天那样盛大的阅兵游行,却记录了新中国历史上几件里程碑式的事件。这其中,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被公认为近40年中国体育辉煌的开端。

这一年,3人中年纪最小的巩俐才14岁,这个济南二中的初中女生憧憬着将要到来的舞台梦。年纪稍长的陈冲和郎平,也都在不到20岁的年纪第一次品尝了收获的喜悦。

上海姑娘陈冲前一年刚刚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也为她日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语言基础。18岁这年,她和唐国强、刘晓庆等人出演的电影《小花》,让这个19岁的大学生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国内外的奖项接踵而至,而陈冲也的确没有止步于此。

这一年19岁的郎平,在被她排球生涯的第二位“贵人”袁伟民(第一位是北京少体校的张媛庆教练)挑进国家队后,随队在第二届女排亚锦赛上摘金。中国女排荣誉室里的10个世界冠军中,郎平作为球员、教练一个人就占了8个;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亚洲冠军,却是她收割荣誉的起始点。

球员时期的郎平

当然,谁的成功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当时的郎平,用她自传里的话来说,“长得像个豆芽菜”。若不是少体校恩师的慧眼识珠,她很可能和众多同龄人一样走进校园,求知若渴,一圆父母盼她考上清华的愿望。如果历史被改写,我们也许会迎来一位在另一领域功勋卓著的杰出女性,但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一定少了最靓丽的一抹色彩。

1984年的10月1日,随着声势浩大的国庆阅兵,迎来了新中国的35周年的国庆。处在事业发力上扬年纪的3人,真正占据C位的却只有郎平。当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勇夺的女排金牌,非但是中国团体项目的奥运历史首金,也让女排精神成了凝聚人心、引发热议的现象级话题。

这时的陈冲,只身在美国辗转多处、艰辛谋生,通过在大学学习影视制作,为闯荡好莱坞做最后的准备。至于巩俐,在高考失利后的临时工岗位上蛰伏,直到一年后再次报考,最终通过层层特批,有些曲折地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一代影后的风采就此揭开。

谁也不是天选之子、明日之女。无论是彼时已经成为国民偶像的郎平,还是低调蛰伏、蓄势待发的陈冲和巩俐,在那个年代并非就业主流之选的体育、影视领域,要征服的并非是任何其他的人的设限,而是自己的天赋、努力和选择。

征服男性话语,更要彰显自身卓越

转眼到了1995年。当年2月,郎平从美国返回国内,为那支低谷中的中国女排重新拾起教鞭。中国女排迄今的十冠,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断档。正巧碰上古巴女排的鼎盛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女排的那股子劲儿,只有靠郎平才带得回来。

除了在1986到1987年间带队一年的张蓉芳,郎平是女排历史上唯一的女性主帅。执教时间最长的,也是女排两个黄金期的男帅,一个是早年将“铁榔头”打磨成才的袁伟民,一个是郎平教练组中长年的助手陈忠和。不必非得给3人为女排所做的贡献分个先后,但女帅郎平的确够得上让所有男帅折服。

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同样在1995年,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的陈冲有感于电影界缺乏深度、缺乏创意的现状,决定亲自出马做导演和编剧。在此之前,无论是与意大利名导贝尔多鲁齐合作的《末代皇帝》,还是让她成为金马奖影后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陈冲作为演员所展现的女性魅力,在她只身勇闯长期由男性主导的导演、编剧界后,都得一切清零,重新起步。

两年后,陈冲转型后的处女作《天浴》一举包揽金马奖的7项大奖,“最佳导演”之前无须加上个限定性别的“女”字。

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头5年,巩俐出演了她最为人所称道的几部经典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些作品成就了巩俐的名声和地位,也让她开始被国际主流舞台和奖项所认可。但谈到这些经典作品时,我们除了第一时间提到巩俐外,也不可避免地联想到《霸王别姬》背后的陈凯歌,以及其余几部背后与巩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张艺谋。就算是这些年里出演的喜剧《唐伯虎点秋香》,我们的第一反应也常是——啊,这是周星驰的作品。

《大红灯笼高高挂》巩俐剧照

然而巩俐凭着她对剧本的充分理解和对角色的完美演绎,征服了这些挑剔的男性名导;收割多得数不清的奖项时,她征服的是与她同样出色的女性演员;从巩俐变成“巩皇”的这一路,她征服的是她的影视作品触达的每一个受众,不论男女。

在巩俐、陈冲扬名的影视界,在导演、编剧等核心岗位上长期以来男性仍掌控着主要话语权;但她俩的名字一出现,无论是以什么角色,仿佛都能给人带来惊喜。

即便在我们笑言“阴盛阳衰”的一些团体项目上,即便是女子团队,男性教练的数量也常远多于女性;但每当郎导往场边一站,即便不说话,也透着一个“稳”字。

因女排而结缘,有同一个精神内核

也许在挑剔的影迷看来,巩俐在最近20年里都没再贡献出能比肩上述几部经典的作品,但在“低量减产”的日子里,她仍不断寻求着演艺生涯的突破,饰演郎平就是一例。

在不久前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巩俐在被问到如今电影被资本、流量绑架的现象时,只是若有深意地提了一句:“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争取,不会有人捧着手给你。”

巩俐年轻时毫无疑问拥有靓丽的容颜,但她在真正征服影坛的那些作品中,却很少借助于男性更加乐见的那种女性美,饰演秋菊甚至还有些自毁形象的意味。由她出演郎平,平心而论在外形上并没有很高的相似度,但电影还未亮相就让无数观众信服,正是因为巩俐这个名字代表的品质和态度。

陈冲也一样,作为演员时甚至比巩俐更能彰显东方女性之魅,如今也用一种不显山露水、深居幕后的方式和中国女排结缘。谈到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陈冲表示只是想从一个“同龄人”的视角,给郎平这个女排精神的集大成者做一些记录。

陈冲

其实无论是巩俐的演绎,还是陈冲的记录,都是相同故事内核的不同展现形式。在此前半个多世纪里没有太多交集的3位杰出女性,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讲述中国女排,到最后都归于各自一贯秉持的卓越。

在赛场上,用郎平最朴质的话语来说,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这六个字不变的目标;在光影世界,就是用各自的镜头和剧本,记述下最值得记述的一抹中国色彩。

用郎平早年自传中的一句话来说:“我不迷信,但我相信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在暗示我。”作为同一时代女性的巩俐和陈冲,大概也会发现一种记录和叙述的冲动;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和她所彰显的精神,也许早已超越性别、时代,甚至也超越了金钱、荣誉,而更多是将女排精神充分融会后,一次水到渠成的输出。

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都在这台戏里看到了自己,也超越了自己。

(撰文/于睿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da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