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新中国体育第三个十年:一次偶然成就乒乓外交 女排神话开始萌动

撰文/霍森

60年代中期,全国的体育工作大部分陷入了停滞,中国体育人对外沟通交流的渠道也变得逐渐匮乏,他们其中不乏项目内的世界一流好手,却只能默默等待,等待着一个风虎云龙的时机。

“乒乓外交”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乒乓外交,日本篇

说起“乒乓外交”,大家所熟知的必然是中美之间那充满巧合、智慧和友谊的传奇外交经历;可严格说来,早在50年代中期,中国就已经和日本通过小小的乒乓球建立了特殊的友善关系。

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乒乓球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在日本所举行的第23届世乒赛。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乒第一次走上世界舞台,当时中日还没有建交,选手们抱着“人生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想法,第一次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但没有想到,日本的赛事组织方对国乒众将所给予的善意,是之前所难以置信的。

也正是以此为契机,中日乒乓球队逐渐在一次次的互访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日本队率先打破了欧洲人对乒乓球台的统治,而中国队奋起直追,又击败了日本队——时至今日,日本的老乒乓球迷里,对国乒60年代的明星依然如数家珍。

六十年代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在整个60年代中后期,日本乒乓球协会的会长后藤钾二先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通过各种渠道联络中国乒乓球队,希望助其重返世界赛场。因为在后藤先生看来,“缺乏了中国队这样一支顶尖水平的队伍,世乒赛就不能称其为世乒赛”。

直到1970年,国乒众将被派遣参加尼泊尔王子的新婚表演赛,在那里,后藤先生终于和中国乒乓球队再度接上了头,并受邀访华。

1971年,后藤先生带着一些日本球员来到了中国,他向中方表示,自己将会参与亚乒联主席的竞选,会对乒联进行整顿,并极力邀请中国队重返世乒赛。

在当时,负责推动此事的中日体育领导人,都需要各自承担着来自国内的极大风险。但在双方的推动下,中国乒乓球队得以回到国际大家庭;而另一边,后藤在国际乒联委员大会上,更是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迫使国际乒联最终同意了中国队参加名古屋31届世乒赛。

在名古屋世乒赛上,久违国际赛事的中国队果然展现出了如下山猛虎一般的实力,斩获了所有7个项目里的4块金牌,而不管是日本乒乓球迷所熟知的名将庄则栋、李富荣,又或者是新晋国家队的小将梁戈亮,都受到了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自发地为中国队呐喊助威,令国乒众将印象极为深刻。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可以说,正是因为后藤先生的一力推动,才使得中国乒乓球队重回国际赛场——而更为有趣的是,谁也不曾想到,在这一届世乒赛上,乒乓球所带给我们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

乒乓外交,美国篇

1971年4月4日,中国乒乓球队早早集合,像前几天一样,从练习场出发,乘大巴前往赛场。但一位临时登上大巴的不速之客,让整个中国队都手足无措起来。

格伦·科恩,一位普通的美国大学生,乒乓球爱好者。虽然美国乒乓球协会组织了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选拔,却不能为运动员提供去参加比赛的经费,所以抱着到日本旅行见见世面想法的科恩,就这样被选入了美国国家队,并来到了日本。

以科恩的业余水准,本不可能在比赛里碰上中国队的选手,但这位嬉皮士的爱好者,当天却浑浑噩噩、阴错阳差地误登上了中国代表团的专属班车。

就在整支中国代表团震惊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庄则栋首先反应了过来,他主动上前,借助翻译和科恩攀谈了起来,并将一件印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作为礼物赠送给了科恩。

庄则栋向科恩赠送礼物

科恩本人更是出于巨大的惊喜当中,作为一名乒乓球迷,他十分敬佩三获男单世界冠军的庄则栋,在兴奋地接受了礼物之后,他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并祝福中国队能够取得好成绩。

这桩阴错阳差的美好小事本该到此为止,但不曾想,中国队来到赛场后,各路记者发现车上居然还有一个美国运动员,于是纷纷举起了自己的相机……

第二天,依然处于兴奋中的科恩拿着庄则栋赠予的织锦四处炫耀:“这可是世界冠军送给我的!”并且在赛场里特意拦住了中国队,一把抱住庄则栋,将一件别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运动衫回赠给他。

在那之后,事件持续发酵,庄则栋和科恩的照片占据了日本各大媒体的头条版面,世乒赛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美国队乘势向中国队提出了希望获邀访问北京的愿望,而在那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阿甘的原型、美国乒乓球队队长蒂姆·博甘带着科恩等美国队员一起,来到了中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比赛

在中美乒乓球表演赛中,整齐严肃、着装统一的中国队,与穿着喇叭裤、绑着头巾、自由散漫的美国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此次破冰之旅,也成为了之后一系列历史大事件发生的契机。

在那之后,中国回归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回到了亚运和奥运大家庭……可以说,这层层递进的历史大事件,追本溯源,竟然是因为一位日本乒乓球迷的执着和一位美国嬉皮士的懵懂。

艰难的再出发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在北京顺利开幕。虽然参与的运动员再度超过了一万人,但最终却只有1队4人6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2人2次平2项世界纪录;49队83人197次打破62项全国纪录,比起前两届全运会来,其中的差距相当明显。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闭幕式全场

到了七十年代末,曾经一度停滞的体育工作终于重回正轨。但长时间离开赛场之后,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暂时难以重新适应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而且许多一度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和体育科技研究,都变得支离破碎,必须重头再来。

1977年11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修订《全国体育科学技术规划(草案)》。

1979年2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体育工作要“一面调整,一面前进”;并且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发展体育事业上来,努力攀登世界体育高峰”。

青少年体育工作、全民体育健身普及……这些曾经轻车熟路的工作,让凝滞许久的地方基层体委、体校,开始缓慢而坚决地再度运作了起来:

3月5日,全国体总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的体总领导走马上任,并任命了田径、篮球等29个单项运动协会的新掌门。

6月5日,国家体委组织编写了田径、体操、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举重、速度滑冰项目的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教学大纲和教材,狠抓青年体育工作的决心可见一斑。

1979年9月中旬,第四届全运会在这样一片复兴而祥和的氛围中开幕,34个比赛项目里,共有5人5次破了5项世界纪录;2人3次破3项世界青年纪录;3人3次平3项世界纪录;36队203人376次破102项全国纪录。

进步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一切都回归到了熟悉的道路上,中国体育人十年磨一剑,他们渴望着再度回到赛场,与各路世界好手竞逐高下。

萌动的巨龙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代表着,中国体育代表团迈向国际体坛已经不再具备任何法理上的阻挠。

1973年11月,亚运联理事会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受邀成为亚运会的参赛国。

消息传回国内,所有的体育人为止心奋不已,请战的情绪十分热烈。

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开幕式的那天,身穿蓝灰色服装的中国代表团整齐列队步入主会场,全场热烈掌声,看台上拼出了五星红旗和CHINA的字样,欢迎这支亚运会的新军。

最终,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德黑兰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共获得33枚金牌,46枚银牌,27枚铜牌。

15岁十米跳台小将李孔政成为德黑兰亚运会上最年轻的冠军

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仅仅落后于亚洲霸主日本队和东道主伊朗队——作为首次参加亚运会的队伍,这一成绩足以令国人为之自豪。

四年之后,轻车熟路的中国代表团在曼谷亚运会上,展现出了极为惊人的进步,他们这一次总共斩获了金牌56枚,银牌60枚,铜牌51枚,一跃而成为了奖牌榜的第二名,并且和第一名的日本差距进一步地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参加亚运会就表现出色的中国女排,在四年之后的曼谷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仅仅是在决赛中经过一番鏖战之后惜败给世界霸主日本女排。

中国女排第二次参加亚运会惜败日本女排

排球迷们纷纷意识到了这支年轻队伍的巨大潜力,却没有人想到,这将会是又一个体坛神话的开端……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会议,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的决议,并经大多数委员表决予以批准。

11月26日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姆扎里在洛桑宣布,国际奥委会经过全体委员的通讯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批准了执委会10月在日本名古屋作出的关于中国代表权的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这也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奥运会的脚步已经再也不可阻挡——果然,此后不久,游泳、田径等国际体育组织相继恢复我合法席位。

对此,中国体育人所给出的回答是:

11月举行的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1金1银2铜。吴数德获52公斤级抓举冠军,打破这个项目的抓举和总成绩世界青年纪录,陈伟强打破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12月,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15岁的马燕红获高低杠冠军。这也是中国体操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冠军。

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15岁的马燕红获高低杠冠军

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中国,已经真正作为一个体育大国飞速崛起,就在世界体坛里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了。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过去所一直苦苦久候而不得的百年梦想——奥运会的第一块奖牌,也变得不再遥远了。

往期回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pingl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