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童可欣因温网解说上了热搜 追求个性化表达终成时代趋势?

童可欣 资料图

腾讯体育讯 沸沸扬扬的温网终于落幕,跟费德决第48回合这场史诗般对决一同受到“热搜”待遇的,还有央视前方评论员童可欣。

这在体育圈,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今年六月初利物浦欧冠捧杯时,詹俊嘶吼式的庆祝曾刷爆朋友圈;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和他的搭档王猛也因目睹了詹姆斯绝杀而脱口而出“一星四射”,喜提热搜;再往前推,韩乔生、黄子忠、黄健翔,一个个靠“说话”而吃饭的名嘴都曾成为各方吃瓜群众的议论不止的焦点。

这么多年了,从ESPN到央视,在解说圈里极具个性和自成一派的童可欣也终于上了热搜。先看看此次温网她的“金句”:

在德约和费德勒的对决中,塞尔维亚人始终是受看台观众偏见的一方,这已是很多年的事实。童可欣解说道,“很多英国朋友都委婉地表现出他们不喜欢德约科维奇,大概是德约有一些不好的传闻吧”;

镜头扫到双方包厢时,童可欣形容道,“米尔卡在祷告,德约的妈妈也在喘气”;

诸如此类让通过央视转播看到温网这场史诗般对决的球迷记住的“金句”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资深解说童可欣也“火了一把”。

米尔卡助阵费德勒

球迷们在自由的社交平台上表达着他们的“听后感”。有人力挺,觉得新时代,就要有新尝试,娱乐化的表达,口语式的陈述让人更容易接受。毕竟,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如果一切都是平铺直叙,一切都是温温吞吞,何来被记住?

在这个时代里,3unshine C皇cindy从默默无闻的十八线小艺人逆袭成功,登上了《乐队的夏天》,跟新裤子一道逆风翻盘;在这个时代里,“抖音一哥”李佳琪一句“OMG”月入六位数让多少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为何个性的体育解说不能打破过去传统的常规,以一种幽默化、亦或口语化直白的描述,自成一派,开创先河,让这个时代悄然发生着对“体育解说”这个行业的看法和认知。

其实,拥有强大转播资源的央视有着不止一位“个性’的解说。资深解说、有留洋背景的童可欣也不是第一位“敢于吃螃蟹”的人:

2006年世界杯,因“意大利万岁”而聒噪一时,但最终却离开央视、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解说门”的黄健翔;

创造了无数让人津津乐道、被当做段子分享的韩乔生,“…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黄子忠

如今,以排球和篮球解说见长的黄子忠后来者居上,出现了很多被流传的名句,比如“女篮的将士们,拜托了!”,“我想所有的球迷都跟中国女篮同呼吸……恩,一起受到了震撼”

……

曾经诞生于黑白电视时代里的宋世雄老师的声音早已成为一段回忆,那时没有互联网,那时消息闭塞,传播渠道单一,能听到有人传递比赛信息已实属不易。

如今,在互联网大行其道,谁都可以当KOL的时代里,新一批的解说异军突起,以天马行空的东拉西扯,和层出不穷的喜感口误成为了当下这个追随娱乐消费的开心果。甚至,他们敢于“自黑”,敢于面对互联网的腥风血雨,让个性化的解说成为新的趋势,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未来。

换一种心态来面对如今喜提热搜的各派风格不同的解说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静音”。(撰文/哈皮)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nyf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