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短道精英联赛落幕 中国滑冰协会为了赛事改革真是拼了

撰文/叶珠峰

2月24日,2018-2019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赛总决赛在天津落幕。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中国短道速滑主帅李琰在国家队备战世锦赛期间来到现场,为夺冠的选手颁发奖牌。在她眼中,与国家队备战世锦赛相比,国内短道速滑赛事改革也是同等重要的一项“工程”。

平昌冬奥会后,中国滑冰协会在2018年夏天召开竞赛工作会议,听取了各基层教练的心声,对国内短道速滑赛事进行了系列改革。首次推出的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在诸多业内人士、教练看来,大大提升了各地方队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涌现了不少新人。此外,外籍裁判来华执法,也让国内运动员、裁判员对于“国际标准”的体会更深。

张楚桐

青少年选手只要努力 有机会和武大靖同组比赛

2018-2019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包括长春、哈尔滨、青岛和北京共4站赛事以及天津总决赛,首创了能把各年龄层比赛“串联”在一起的分站竞赛体系。

首先,本赛季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就有800人的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短道速滑梯队建设通过这样的竞赛模式已经形成。10到16岁年龄段的选手一赛季共获得13次比赛机会,这个数字是前十年同年龄段选手参赛机会的总和。

而精英联赛的竞赛规则规定,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中,单项排名前6的运动员都能获得晋级下一站精英联赛的机会,能进入成年组参加比赛。如果一位青少年选手进入单项总分大排名前46名,还能与成年选手一起参加总决赛。而精英联赛的最终排名,又决定了一名运动员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的参赛资格。

这种“链条”,调动起了全国青少年选手训练积极性。比赛间隙,腾讯体育随机采访短道教练,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对短道速滑青少年培养是个利好。“孩子如果表现好,单项前6。下一站联赛分组说不定真的能和武大靖一起比赛,‘我要练’的训练劲头马上就起来了。”曾培养出李靳宇的内蒙古主教练赵淑琦表示。

平台令新人涌现 有实力或可入选2022冬奥阵容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赛制,即国家队全员与各个地方队的后备人才共同参与比赛,营造了一种激烈的竞争氛围。短道速滑本就是“少年英雄辈出”的项目,国家队教练团队既可以借这项赛事持续观察国家队选手的状态,同时也能看到与他们同场竞技的新人,一旦有表现抢眼的新人就破格提拔。

吉林体院的张楚桐、北京14岁的小将王晔等人都是通过U系列比赛选拔上来的颇具实力的选手。像张楚桐,从U系列升上来实力飞速提升,马上成为了精英联赛的小明星,进而入选国家队,甚至获得了参加世界杯的机会。3年后的北京冬奥,她们也完全有可能入选2022年冬奥会大名单。

从年龄段上讲,这个赛事也是为短道速滑北京冬奥提供了“动态”人才库,甚至将中国短道速滑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再向后延长了一个奥运周期。

李琰表示:“每四年的备战周期里,年轻人的成长对项目的发展肯定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特别是面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候,我们有很多年轻人可以快速成长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杯短道精英联赛的创立就是为了借赛事平台,让更多选手可以参与进来,得到锻炼。今年的5站比赛,每次都有新人成长起来,成为新的全国冠军。在竞技中,他们也可以从老运动员身上学到更多的本领。相信通过项目上下努力,会越来越好。”

下一步,根据中国滑协的设想,精英联赛将进一步研究并完善竞赛规则,作为国际大赛的选拔平台去打造。只有状态持续良好,在各个分站赛上综合表现上佳的运动员,才更能获得国家队的青睐,征战世界大赛。

引进外籍裁判 国内比赛尺度已国际化

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连续几日经历的“判罚风波”引发了国人高度关注。李琰、裁判专家曲励等人在多个场合都不讳言:“平昌冬奥会的教训不容小觑。”

此后,中国滑冰协会成立规则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新奥运周期的规则修改、具体判罚进行研究。而精英联赛从头至尾,判罚规则和尺度均使用了国际滑联最新版本的规则,完全与国际比赛接轨。

到了天津站总决赛,有过多届冬奥会经历的澳大利亚籍裁判长和发令员来执裁,与国内裁判进行研讨交流。以往,只有冬运会这样级别的比赛才邀请外籍裁判。这一做法,让国内裁判对于国际滑联的判罚标准和思路有了更深的体会,像昔日的短道运动员小杨阳转型裁判,就对这种难得的学习方式体会颇深。

现今的短道速滑比赛规则,详细对各个弯道、直道、弯道入直道等位置有明确的判罚要求,每个位置都有数种犯规行为。为了让判罚更加公平合理,精英联赛赛场使用多角度录像回放技术进行辅助判罚。“可以说排除了主裁判大部分的主观意见,结合视频回放,裁判4人给出意见,已经很客观,也很先进了。”小杨阳说。

很多国家队队员私下交流,也都认为更新的规则更加清晰,同时判罚严格。即便被判犯规后,裁判会在成绩单上直接注明犯规动作,给予一个清晰合理,令人心服口服的解释。

李琰说:“短道速滑有其特殊性,对裁判判罚的适应也是比赛的一部分。我们邀请这样有经验的裁判近距离和我们进行交流,就是要让运动员、裁判员体会适应国际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未来在国际赛场,在‘尽量不犯规’的前提下敢打敢拼。同时,国内裁判也与运动员一样,一同获得了成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ngwe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