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中国体操为何到大赛才有存在感? 昔日金牌之师面临市场化困局

林超攀

文/黄凯

2018年体操世锦赛激战正酣,由于比赛大部分都在北京时间0点以后举行,能够半夜爬起来熬夜看比赛的都是铁杆体操迷。中国体操队的姑娘小伙子们摘金夺银,表现不错,但还是难以掩盖一个尴尬的现实:这支中国体育的金牌之师关注度并不算高,只有到了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这样的大赛,体操队员们才有存在感。

依然停留在专业时代

和足球、篮球、排球等职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项目有所不同,中国体操依然停留在专业化时代。从体校到省市队再到国家队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已经延续多年。队员的所有权归属所在省市,省市之间的队员交流很少。

体操是一个专业化非常强的项目,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练体操,对身高、体重、协调性、柔韧度等要求非常高,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保证把最优秀的苗子选出来,把最好的队员输送到国家队。可以说,这也是中国体操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原因所在。换而言之,中国体操的辉煌应该归功于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体操的任务不只夺金

中国体操也是中国体育的一支梦之队,李宁、李小双、李小鹏、刘璇、杨威、邹凯、何可欣等奥运冠军代代相传,续写了中国体操的辉煌。

中国体操似乎就是为金牌而生,因为这个项目还没有走向职业化。当然,想实现职业化的难度也相当大。体操比赛的观赏性很强,但是现阶段还没有市场,组建体操俱乐部乃至参加联赛都不太现实,毕竟这个项目还缺乏群众基础,在国内并不普及。所以,体操不能像三大球那样走职业化道路。

虽然职业化道路走不通,但是中国体操可以尝试市场化运作,通过商业化包装赛事,让体操走向大众。2004年,“体操之乡”湖北仙桃曾经举办过国际体操节,包括霍尔金娜、涅莫夫、杨威等在内的前世界体操名将齐聚仙桃,和体操迷、观众零距离互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体育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与体操相关的赛事推广、装备器材等衍生产业同样蕴藏着巨大潜力。

中国体操,除了金牌,还有很多财富。

体教结合之路值得探索

杨威

除了一些专业的体操学校,国内中小学很少有开设体操课。究其原因,除了专业性太强,缺乏师资力量,还有就是家长都不太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习体操。

体操必须从很小时候就开始练,每天做压腿、空翻等基本技术动作,非常辛苦,还容易受伤。曾经有一个视频,一个练体操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压腿的疼痛哇哇大哭。担心自己的孩子练不出来,影响身体发育,很多家长都不会让孩子练体操。一些舞蹈学校的基本功中,也包括前桥、后手翻等体操动作,这只是孩子的兴趣而已,最多是家长为了增加孩子的气质。

体操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所有体操运动员都能拿到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如果不能掌握一技之长,退役后能否在社会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体教结合之路,值得探索。越来越多的体操运动员一边训练,一边读书,比如何可欣已经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优秀运动员是中国体育的资源和财富,对于这些为中国体育做出过贡献的运动员,应该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这也是对特殊人才的一种尊重。

中国体操需要走出去

自从杨威、陈一冰、邹凯、程菲、何可欣等老队员退役后,中国体操队员的名字越来越陌生。如果不是资深体操迷,你很难认出肖若腾、邹敬园、刘婷婷、罗欢等队员。并不是他们名气不大,而是出现在公众视线的机会太少。

陈一冰

除了全运会、全国锦标赛,世锦赛、亚运会等赛事,观众平时很少能够能电视上看到他们。这些队员的个人社交媒体粉丝普遍不太多,平时更新互动也不活跃,他们的训练之外的生活一直鲜为人知。所以,中国体操需要“走出去”,走出训练馆,走向观众,让这项运动更亲民,让运动员更有烟火味道。

杨威参加过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何可欣唱歌拿过央视《越战越勇》周冠军,我们并非鼓励体操队员也像师兄师姐们一样频繁参加娱乐节目,而是利用合适机会增加亮相机会,让观众和粉丝看到中国体操95后、00后运动员的另一面。

中国体操,不仅只有阳春白雪,还应该有下里巴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dsho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