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为啥没人把巴特勒当老大?一回合理论让他输在起跑线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放在NBA就是乔丹与小乔丹的距离,形容前者用“伟大”,形容后者用“还行”,造成这种差别有多个原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天赋。

NBA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一名球员能达到怎样的水准,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天花板。而这,正是吉米-巴特勒正在经历的困局。说起勤奋、努力,这个联盟里能超过巴特勒的人可能不多。作为褒奖,他从草根逆袭到如今的地位,签一份合同身价上亿不成问题。

可到了这个位置和层次,想再往上一步,就只剩下一个名叫“超巨”的台阶。他的眼睛看到的只剩下詹姆斯、安东尼-戴维斯、杜兰特和库里这些名字,想到的就只剩下“老大”这个抬头。

他可以做到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最近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森林狼把象征“老大”地位的合同给了唐斯,这才引出了如今的一系列闹剧。再联想之前,即便失去罗斯,公牛也没打算扶正巴特勒……

当然,我们都知道,巴特勒有雄心壮志,也为此不懈努力。但同时,仅仅是如此的励志鸡汤,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好像那个我们在生活中经历千万次碰壁后才能领悟出的道理:

你认为自己行不是真的行,要所有人都认为你行,才行。

从巴特勒大闹训练课,再到他强调是他“发起了球员会议”的诸多细节来看,巴特勒现在还没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一叶障目之下,他还不愿意明白。

巴特勒究竟在闹什么?

巴特勒与森林狼之间的纠葛,已经演变成一场闹剧,与之前莱昂纳德的转会风波相比,巴特勒这次闹得“别具一格”。

先是威胁球队,不交易就不参加季前训练营,然后是训练中怒斥队友、教练和总经理,接下来自曝“我组织召开了球员内部会议”。

结果,队友和助教很不给面子,纷纷站出来否认这个会议的存在。

从表面来看,这些事情可以简单的解释巴特勒在闹转会,都是钱和大合同惹的祸。早几个月,森林狼给巴特勒开出的续约合同是4年1.1亿美元,而巴特勒想要的是5年1.88亿的顶薪,他的要价和球队的报价差距并不小。

在金钱背后,暗藏的是队内核心地位的竞争。

5年1.88亿啊!意味着什么?

这俩数字摆一起,官称叫顶薪。可你猜在更衣室里,球员们会怎么看待拿顶薪的人?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得叫一声老大吧。

唐斯顶薪续约成为一系列闹剧的导火索

森林狼给维金斯的续约合同是5年顶薪,给唐斯的也是如此。换句话说,从经济层面,森林狼把老大这个位置,送给了他俩。而至于巴特勒的续约,就开始讨价还价。森林狼确实有实际的困难,4年1.1亿美元是他们在现有工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开出的最大合同。但问题是,唐斯和巴特勒是同一年续约。明明知道能开出来的顶薪就一份,为啥给他不给我?

这事儿,巴特勒能不琢磨么?

再退一步说,举个詹皇的例子。

2014年詹姆斯成为自由球员,时任骑士总经理大卫-格里芬前往招募,詹姆斯的团队要求必须拿顶薪,格里芬很为难,因为骑士当时的薪资状况不足以提供顶薪。格里芬向詹姆斯的团队请求,如果詹姆斯能够承诺回骑士,他马上采取措施清理工资空间,但詹姆斯的代表明确表示只有骑士先行动,詹姆斯才会考虑他们。格里芬别无选择,只好冒险运作,最终将工资空间调整到令詹姆斯满意的状态,这成为吸引詹姆斯回归的因素之一。

为啥人家能为球员做到这个地步,你怎么就不行?

这事儿,巴特勒也是知道的。他能不联想?

想来想去,琢磨来琢磨去,巴特勒心里的火搂不住了,撒到了我们都能看到的地方。

巴特勒输在起跑线上

这件事,绝没有怪巴特勒无理取闹的意思。

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就摆在那里。换位思考,如果我经历过他经历的一切,这个时候也得搓火。

说起来不知你发现没有,自从进入联盟以来,巴特勒就从来没有被当做球队核心培养过。2011年选秀时,公牛起初并不想选巴特勒,是道格-里弗斯在选秀训练营观察巴特勒,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向时任公牛主帅锡伯杜推荐,公牛才决定试一试,在首轮第30位选中巴特勒。客观讲,虽然选秀首轮末端或者第二轮也涌现许多英才,但成材率毕竟有限,乐透秀虽然不乏水货,但成材比率相对要高得多也是事实,差别在天赋水准不同,NBA选秀最看重的就是由天赋带来的潜力。

在公牛,巴特勒是从蓝领做起的

巴特勒是从防守蓝领打起的,用强悍的防御力和顽强的赛场作风争取到首发位置,他的表现令教练组感到振奋,但公牛从始至终没有将他作为一哥栽培,即便巴特勒后来通过苦练将自己的进攻能力提高到场均20+的水平,公牛也没有选择围绕他建队,而是在开启重建过程后将他交易。

这个故事足够励志,催人奋进。但它也有很多人不怎么提及的B面。

这一面的故事线是:在联盟里,没有人把他当超巨或未来超巨看。

NBA的老江湖们,见过太多超巨了。科比高中时期横扫全美,詹姆斯高中时更是已有“天选之子”的称号,他们是顶着未来超巨的光环进入NBA的。巴特勒看不惯的唐斯,也是森林狼眼中的天选之子。高中时期的唐斯连续3年带队夺取州冠军,年度最佳球员之类的奖项拿到手软,曾两次在比赛中打出四双。唐斯高中还没毕业,ESPN就已经预测他将在一年后成为选秀状元。

而即便是在森林狼的另一位球星维金斯,也是如此。虽然巴特勒对维金斯有“我在燃烧卡路里,你却保温杯里泡枸杞”式的抱怨,但人家来自加拿大,高三才来美国打球,结果只用一年就成全美第一高中生,高中毕业时NCAA篮球名校集体争抢。由于大学招募过于热烈,维金斯一度不给任何学校回信息。堪萨斯大学主教练塞尔夫连续两个月给维金斯打电话发短信,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塞尔夫好不容易与维金斯取得了联系,这位教练激动到近乎语无伦次:“安德鲁,请你告诉我,我们还是你的候选目标之一吗?”

相比之下,巴特勒的高中时期根本没名气,他高中毕业时连NCAA一级大学的奖学金都没有拿到,只能先去专科学校读书后来才进入马奎特大学。

说实话,把这些人的简历和巴特勒的简历摆在一起,是件特残酷的事儿。因为这无异于赤裸裸地表达NBA选择未来超巨的标准:天选之子的天字,是天赋的天字。在美国篮球界有个“一回合”理论,意思是只要看这名球员打上一个回合,就能判断出他的天赋等级。

这个理论的兴起与乔丹有关。乔丹高中时参加五星篮球训练营,那里云集了全美的高中篮球精英。训练营的创办者加芬克尔起初并不知道乔丹,他第一次看乔丹打球是在训练营中的一场试训赛,加芬克尔只看了一个回合,就惊呆了。后来,韦斯特被科比的表现震惊了,所有NBA总经理被詹姆斯的表现震惊了……

体育世界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巴特勒一早就输在了一回合理论的起跑线上。

表面嚣张背后的无奈

最后,重新再看看巴特勒小时候的故事吧。这样你会更理解巴特勒为什么现在会用这么极端的行动,处理眼前发生的矛盾。

还是婴儿的时候,生父就抛妻弃子。巴特勒13岁时被母亲隆达赶出家门,隆达的理由竟然是不喜欢儿子的长相。巴特勒一度居无定所,后来借住在好友莱斯利家,虽然莱斯利一家对巴特勒非常好,巴特勒将莱斯利的母亲兰伯特称为妈妈,但毕竟是别人的家,小小年纪的巴特勒主动要求睡沙发或者地板上,并且积极干家务。“他那时候就像受伤的小鸟,非常害羞,非常安静,”兰伯特说。

青年时代的吉米-巴特勒

儿时的经历让巴特勒的性格呈现两面性,他很敏感,自尊心非常强,渴望出人头地,但自信又不足。高中时的队友发现巴特勒的心境很矛盾,他有时候会用一种嚣张的方式去掩饰不安,比如当时德里克-罗斯是全美最佳高中生球员,而巴特勒在与队友聊到罗斯的时候,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声称自己能在罗斯头上砍下40分。

这和他在训练场上喷总经理的话,是不是有点像?

“没有我,你们根本赢不了!”

真的吗?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dongs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