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北京奥运会留下珍贵遗产 北京冬奥会要“花小钱办大事”

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日。1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又激发了人们对奥运话题的热情。在媒体上,在朋友圈里,人们纷纷追忆10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晚上。那一晚,我们击缶而歌,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向全世界张开友好的怀抱。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让古老的奥林匹克精神,在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抖擞一新。

北京冬奥会 资料图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留下了很多珍贵遗产。有无形遗产,例如,奥运会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在国内多个城市展开的马拉松运动,就是健身热情的生动写照。运动成为生活习惯,体育产业获得高速发展动力;有有形资产,例如,那些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体育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还有很多的奥运场馆,不但承载着人们的奥运回忆,更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服务民众文体生活的设施。它们以特有的方式,延续着奥运精神。

根据媒体报道,也有个别奥运场馆存在利用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要客观看待。毕竟,有些运动项目,在我国的群众基础薄弱,普通民众平时接触不多。一些奥运场馆的专业性较强,仅在有专业比赛时才开放。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体育场馆出现闲置问题。在北京奥运场馆利用上,9个夏奥场馆将继续服务于2022年冬奥。此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10年间接待游客5亿人次,很好发挥了其作为奥运场馆的作用。像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游泳馆等奥运场馆,平日游客量达到上万人,作为奥运会遗产,它们至今仍然在创造新的价值。

奥运场馆闲置是多个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除了场馆闲置,奥运会的奢华浪费等问题,也已引起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近些年来,奥运会的筹办费用水涨船高,加上后续资源浪费,已影响到奥运会的健康发展。高额筹备费用也降低了一些国家申办奥运会的热情,影响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的推广。为摆脱这种处境,国际奥委会做出了变革。2018年初韩国平昌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发布了新规,提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筹办过程中率先执行“花小钱、办大事”的新规,为节俭办奥运树立新标杆。

节俭办奥运,正在成为全球新风尚。这提醒我们,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借鉴之前有关赛事的一些好做法,尽量利用现有资源,节省开支,例如可尝试通过科技手段对一些现有场馆进行升级,实现“华丽变身”,继续服务冬奥。同时,也不要忽视某些奥运场馆的闲置问题,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浪费,践行节俭理念。当然,节俭不是寒酸,节约成本不能以降低赛事质量和参与者体验为代价。既要节约,又要隆重;既要节俭,又要热情。这才是我们筹备冬奥会的应有方式。

奥运不但能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还能重塑城市精神气质。它有时还会改变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作为4年之后世界上第一个主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今天,北京又一次进入奥运时刻。在怀想10年前成功举办奥运会带给我们的信心和荣誉的同时,让我们秉持节俭节约办奥运的新风尚,为奥运会精神的弘扬推广做出应有努力,也让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因奥运会而更美好。

(作者:柯锐,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omanji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