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杨旺:东道主效应启示录 中国尹诚彬未来可期

多米诺骨牌式的失误,串串烧式争议判罚,这一切让雄心勃勃的中国代表团在平昌的夺金计划变得风雨飘摇,也意味着,体育总局为期一年的声势浩大的跨界选材计划、海外招募以及与国际赛事狼共舞计划从竞技层面暂时未能奏效。竞技体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至少从金牌投入的性价比来看,韩国为雪上后进国家和东道主国家提供了最值得可资借鉴的范本。

在尹诚彬历史性的夺取了钢架雪车冠军之后,人们突然发现:过往和雪上无缘的韩国,竟然一夜之间成为了雪上大国,在平均时速达100公里的赛道上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而在以往,无论是雪上较量,还是田径等速度领域,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韩国人的名字。

尹诚彬的成功是典型的韩国故事——他能接触雪上项目,仅仅是因为身高1米78的他,能双手轻松扣篮和爆发力(这样的人在中国一抓一大把),以及韩国因举行冬季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机遇。于是,6年前零基础起步的他,在韩国科研和教练团队的配合下,一步步征战职业赛场,并开始以旋风般的速度冲向世界。而在平昌奥林匹克滑行中心,他更是将东道主主场优势运用到极致:在其他选手加上的训练时间满打满算只有3天的时候,他可以从容地在赛道上三年的。上千次锤炼的背后,是身体和地形的合二为一。对于其他选手险象环生的弯道和上坡,对他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映。按照知名体育人房学峰的观点,尹诚彬从第一轮到最后累计的1.63秒优势,超过这个项目重返奥运会以来、以往四届金牌选手取胜的成绩之和,优势之大,足以超过了博尔特式的优势和菲尔普斯式的优势。

超过水陆外星人的韩式故事,四年后有可能在中国上演。身高1米87的亚洲飞人张培萌,因为出色的爆发力和良好的身体协调力,以及对速度和激情的赛车的迷恋,使得他成为连续征战夏季和冬奥奥运会的第一人。在无数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光环的背后,是他对于目标的果决和精于计算。而他届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次他从事跳远项目的师兄耿文强接触雪车仅两年,就取得了从第27位提高到第13位排名的彪炳战绩。而从田径飞人转场雪上飞人,在国际领域并不鲜见: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双人雪橇项目银牌得主劳琳·威廉姆斯,就曾是雅典奥运会百米银牌和伦敦奥运会4×100米冠军队伍的成员。拿到索契奥运会银牌时,劳琳只在雪橇项目上训练了6个月。除了威廉姆斯外,包括亚娜·皮特曼、汉娜·马里恩等多位曾经的短跑选手也都在自己的田径生涯结束之后开始与这些冰雪战车为伴。

在目前中国金牌队伍面临大大缩水的前提下——短道队群雄并起,花样滑冰人才短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不确定性因素大增的情况下,或许“韩国模式”为我们的冬奥备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路径:零基础,底层规律相通性的跨界选材,加上充分利用东道主优势,完全有可能实现某方面的突破。而东方式坚韧、举国体制,以及对科学尊重,则是这一切看似天荒夜谭式神话实现的先决条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建造成自己的雪车赛道,拥有汽车商为张培萌耿文强量身打造的车的情况下,拥有强大爆发力和助跑速度的张培萌们,如同子弹一样冲向终点,那将是何等让人血脉膨胀的壮丽画面。

在日益精细化的现代竞技中,天才选手,加上科技的助力,从来都是决定赛场成绩的X因素。在这方面,韩国选手在平昌冬奥会无舵雪橇比赛的飞速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佐证:女子单人,韩国的名次从上届的第29名提高到第8名;男子双人,从上届的第19名提高到第9名;混合团体,从上届的最后一名提高到第9名。

我们向往三亿人上冰雪的全民画卷,为短道队“轮转冰”(将夏季项目的轮滑和冬季项目的滑冰结合起来)的创意为之点赞,更欣赏那种敢叫日月上青天的勇气,钻研项目规律的专业,敢于打破界限的想象力。

在人、器械以及场地都相对比较靠谱的情况下,谁能说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enyfw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