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篮球解说员变身雪上专家!徐济成揭秘冬奥如何造雪

徐济成做客《奔向2022》

腾讯体育2月14日讯(文/曾潇 发自平昌)尽管低温大风的严峻天气成为了这一届冬奥会的关键词,但平昌的雪面与冰面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尤其是雪面质量给了一些运动员惊喜。2022年,北京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冬季运动条件,从申办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为了学习雪场建设经验,北京冬奥组委派出了实习团到平昌,与韩国团队共同工作。篮球专家徐济成正是骨干之一,他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位雪场运营的专业人才,为北京冬奥出力。

牢记!冬奥赛场上的雪都是人造雪

作为NBA解说被大家熟知的徐济成,如今开口闭口谈的都是人造雪。“大家要牢记,我们从冬奥会电视镜头所到之处看到的雪都是人造雪,不是自然雪。实际上比赛绝不能在天然雪上进行,像这里(平昌)雪虽然多但是却留不住,除非是那种一下可以降雪两米以上的地方。”徐济成说:“自然雪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在远山之上可以起到覆盖的作用。因为如果自然雪太多了,会对城市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如果天天下雪的话,积雪太厚了,那么观众出行、运动员班车等服务就都无法得到保障了。”

“所以说冬季奥运会选择城市一定不是说需要零下40度、天天有雪、积雪达到20米厚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法办冬奥会。”徐济成介绍说:“冬奥会举办的城市气温最低不能超过零下16度。这样的城市有雪景,但是又不会影响交通,天气太冷的时候连电视机都没法工作了。”

对于冬奥会上的人造雪,徐济成具体解释说:“我们知道,像温哥华或者日本雪场的那种气候,有条件可以把雪压实,把两米厚的雪压到40公分,然后在40公分的雪上造1.5米厚的人造雪。所有的奥运会比赛场地上看到的雪,无论是U型槽、滑板,都是人造雪。因为雪和雪完全不一样,雪是分雪粉、雪粒,还有雪晶,都是供应不同比赛的。冬奥会的技术难度实际是非常非常高的。”

艰难!人造雪制作技术掌握不易

人造雪最大的技术难度,在于要制作专业名称为“冰状雪”。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技术,甚至真正见过冰状雪的人都不多。有一个小细节让徐济成记忆深刻。

“两个星期前,我们国内的一些造雪专家和设计方专家来到这边,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冰状雪,要亲眼看一看。这是因为奥运会用的雪实际上是一种冰,是拿雪把它造成的一种冰。所以运动员不是在雪上滑,是在冰上滑。”徐济成说:“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60岁的老先生,看到这个冰状雪后激动地跪在了雪面上,一把抓起来,恨不得眼泪都快下来了,说这就叫冰状雪啊!因为我们国家从来没有人会造这样的雪。”

经过这阵子的学习,徐济成已经摸清楚了人造雪制作的基本工序,“用水去制造雪,接着就是把它压平,压平之后要塑形。像高山滑雪需要有出发台,还要有斜坡、转弯、陡降,都是通过雪车把它塑形塑出来的。第三步就是雪的平台造好了之后,在雪层上往里注水。通过注水和浇水两种方式,让水进到雪里面,白天注下水,它到相对热一些的地面,变成蒸汽又返上来。这个水蒸气起来,把雪又撑开,撑成我们说像萨其马那样,里头有很多小的空隙。到晚上了,上面一层是凉的,水蒸气又被冻住,这样就形成冰状雪。”

冰状雪有什么好处呢?徐济成说:“ 运动员在上面滑的时候,每个队员滑下去之后,雪层基本不变。能够确保每个运动员在比赛时候的条件是相对公平的。”

艰辛!北京冬奥可借鉴先进经验

当然,对于北京冬奥会来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从外引进人才是最高效的方法。“平昌冬奥会这个赛道跟我们延庆的赛道都是同一个人做的,就是世界滑雪联合会的一个著名的专家,由他选择的。他在这方面是全世界公认的专家。我们在赛时也需要引进国际上有经验的团队,比如平昌就完全把索契的赛道团队引了过来,有150人。有一个叫尼古拉的索契专家在这领队,同时给他配了130个韩国人。这样混合编队,国际团队走了之后,这130个韩国人也成了高水平的造雪专家了。这个方式可能对于北京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韩国的这几个月,徐济成的感触非常深。他深知要举办一届冬奥会的雪上项目需要多少艰辛。但即便平昌奥组委已经付出了100%的努力,仍有一些状况是人力所不能掌控的。这两天,由于风速超标,平昌奥运会这条优秀的高山雪道,始终无法迎来真正的比赛。

“谁也没有想到10号晚上半夜突然山风呼啸,狂风大作,第二天比赛就是没法完成,瞬间风速达到22米。这样对于运动员既危险又不公平。推迟的那天早上我印象特别深刻,雪道的负责人是80年出生的,很强悍的,也是正当年,从来没见他累过,也没见他病过,那天早上却突然整个人都很沮丧,脸都发黑了,下午就病倒了。这时我就能知道,准备一个高山雪场,到时候突然比赛被推迟了,作为在这工作了五年的团队,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徐济成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aisiex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