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中国冰雪迢迢风雪路 从普莱西德湖到平昌再到北京

刻骨铭心的差距

包振华

当五星红旗今天在平昌冬奥会运动员村升起,中国冰雪健儿的第11次冬奥征程开始了。从1980年开始,中国冰雪运动的奥运之路历经风雪,一代又一代人在冰天雪地间留下热泪,书写豪情。伴随着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冰雪运动站在了新的历史坐标上,迎来了新的机遇,肩负起新的使命。

包振华在冬奥赛场

“现在上场的是14岁的中国选手包振华,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她排在最后一名,但她此前从未参加过国际赛事。和大多身经百战的对手们相比,这支中国队展示出非凡的活力和勇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转播解说

1980年,14岁的包振华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到了纽约,进驻普莱西德湖奥运村,第一次见到24小时食堂,影院放映着最火的电影《超人》《ET》……但更令她目眩的是冰上的世界。

“人家滑得太好了。记得英国有位叫考辛斯的男选手,他把当时风靡世界的迪斯科音乐,编排到他的自由滑长节目里,很多没见过的东西,都能在冰场上看到,我们差距太大了。”

差距,巨大的差距,是新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登上冬奥会舞台获得的最刻骨铭心的印象。参加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5个大项的28名运动员中,只有速度滑冰选手战胜了相对较多的对手,但也在20名开外,其余都在完赛选手中排在末尾。

但新中国运动员的亮相,已经成为普莱西德湖和整个世界的重大新闻。关于中国代表团的报道成为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必争之地。持权转播商美国广播公司邀请中国运动员到前方演播室接受采访,年龄最小的包振华被派去,采访她的是美国“冰上皇后”、1968年冬奥会冠军佩吉·弗莱明。

9个月后,弗莱明随美国花样滑冰队访华。在首都体育馆,她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曲,奉上一舞。这场演出在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如蝴蝶振翅,激荡起层层涟漪。

1998年初,日本长野,21岁的陈露以《梁祝》蝉联冬奥会女单铜牌,成就了“冰上蝴蝶”的美名。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包振华,举家驱车14个小时,在现场见证了中国花滑历史上的经典之舞。尽管不是金牌,但陈露融入灵魂的表演超越了技术范畴,和当年弗莱明倾倒中国观众一样,倾倒了世界冰迷。这是完全超出包振华那代人想象的盛况。

1979年10月,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包振华遇到了人生最重大的机遇。当年年底,国家队提前到日本备战,她第一次走进了室内冰场。

“(当年是)在一般的田径场泼上水,我们自己扫冰场,教练带着我们浇冰场。因为是室外,首先考虑到保暖,服装都比较厚,不是棉袄棉裤就是秋衣秋裤,套上毛衣毛裤,冰鞋外面做个套。随着热身把体温升上来,逐步把厚衣服脱下来,才进入正式训练。”

教练苗瑞馥从音乐选择到服装设计制作到舞蹈编排,独自承担了现在一个团队的工作。她用最好的淡蓝色的确良给包振华做了第一套舞裙,却发现料子没有弹性,抬胳膊踢腿都不方便。

和包振华一起在普莱西德湖登台的男选手是当时15岁的许兆晓。2000年冬天,他与姚滨曾在一个苏格兰小镇温酒听潮夜聊。谈及陈露1995年在伯明翰世锦赛上夺得冠军,许兆晓眼泪几乎掉下来。“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是:中国人也能夺取世界冠军?这可是花样滑冰哪!”

和许兆晓、包振华在普莱西德湖一样,姚滨和栾波搭档的双人滑,在1980年世锦赛和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上都排名垫底。退役后,姚滨用24年时间把中国双人滑带到了冬奥之巅。2010年在温哥华,申雪/赵宏博终于代表中国人站上了冬奥会花样滑冰的最高领奖台。

在苏格兰那个冬夜,姚滨和许兆晓曾经有这样的对话。

“我算了一下赛程,今天春节只能在保加利亚过了,”姚滨说。

“就好像你什么时候在家过过年一样,”许兆晓接过话来说。

体坛尖兵

叶乔波在冬奥赛场

“在上场的时候,走到地下通道,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竞争对手,(韩国选手)刘仙姬的领队,就狠狠地捶了我一下。他说,乔波去打仗。我就觉得,哎哟,我就是一名勇士,一名士兵,我还在想什么,就是去打仗。现在战场上就我一个人了,我一个人要去拼杀了。”——纪录片《冠军的新人生·叶乔波》

1994年2月23日,叶乔波迎来了冰上生涯最后的1000米竞速。一块铜牌,差点付出一条腿的代价。

“我记得在最后30米的时候,就是一瘸一拐,左腿就是支撑一下而已,根本没有能力拼尽全力去蹬冰。千万别摔倒,就是这样支撑滑过去都行,坚持下去就行。”

这块铜牌是中国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的第一块奖牌。还没走到领奖台,叶乔波的眼泪就忍不住涌出来。“我知道我再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了。”

她登台,挥手,是致意,也是告别自己的奥运冠军梦。十多天后,她在德国接受了左膝关节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清除了8片碎骨……

叶乔波“背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归来”的故事随即传遍中国。她左膝的伤势在冬奥会前就已经非常严重,不止一位医生告诫她,不能再训练和比赛了。但她缠上层层绷带,义无反顾地走上冰场。

其实早在两年前,她已经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英雄。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她在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两个项目中夺得银牌,结束了中国人对冬奥会奖牌12年的等待。但两次以微弱劣势输给美国名将邦尼·布莱尔点燃了这名中国军人更强大的斗志。

最后一战,宿命般地与布莱尔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有“一条半腿”的叶乔波虽无力战胜对手,却赢得了世界的敬意。有荷兰记者对她说,“在我心目中,你永远是冠军。”

叶乔波被授予“体坛尖兵”称号,媒体、部队、体育部门等多家单位联合为她的退役特别举办了一场晚会。而曾经已经无限接近的速滑奥运金牌,中国人又等了20年,以为一捅就破的窗户纸,竟成了一堵墙。2014年,张虹终于在索契冬奥会女子1000米比赛中实现了几代速滑人的夙愿。叶乔波作为电视解说嘉宾,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记忆翻涌,她不禁红了眼眶。

叶乔波的“尖兵”精神是中国冰雪人的一种典型气质。一支穿行在牡丹江林海雪原间的队伍后来逐渐为人所知。沈阳军区雪上运动大队的冬训营地在当年抗联英雄与日本侵略者周旋的原始森林深处。冬季两项的战士们每年10月底上山,次年3月底下山,在厚达一人高的积雪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寒风里练越野滑行和射击。经历过手指甲脚趾甲被冻掉的战士不在少数,流汗流血流泪就是他们的日常。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创造了中国雪上项目较早的一批突破性成绩。1990年,宋文斌亚冬会夺冠;1993年,王锦芬世界大冬会摘金;1998年,于淑梅在长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7.5公里第五名,2001年她又在世界杯上问鼎;2005年,刘显英世锦赛夺银。在冬季两项这个传统雪上项目中,中国也曾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人不怕吃苦,但客观条件有些时候却成为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1996年2月,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搭桥修路、建设和改善场馆设施,东道主的效率给宾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是中国首次承办洲际冬季综合运动会,但当时萌发的举办冬奥会的梦想却接连遇挫。2002年初,哈尔滨第一次申冬奥,无缘候选城市。伴随2009年世界大冬会的筹办,哈尔滨再次提出申冬奥的意愿,但未获中国奥委会批准。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前主任赵英刚曾坦率地说,“哈尔滨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气候过于寒冷”。国际奥委会要求雪场温度不能过低,但中国东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低10-20摄氏度。

虽然“冰城”太冷,但中国人的冬奥梦想并未因此“封冻”。

零的突破

大杨扬

“今晚女子500米决赛的枪声响了。大杨扬一马当先,似流星、像闪电,当她以一个漂亮的‘弧度滑行’飞掠过最后一个弯道,奋力冲过终点时,一个历史性的画面瞬间定格,并将永载史册。”——《通讯:今圆冰雪梦》

2002年2月16日晚,美国盐湖城。杨扬脚下的冰刀轻轻地滑向起点,她的心气却几乎是悲壮的,她肩上扛的是千斤重担。

从普莱西德湖开始,中国人对冬奥会金牌的渴望已经蓄积了22年。此前六届冬奥会10银4铜,至少有五六次金牌已伸手可及又飘然而去。看着中国夏奥军团一步一个台阶,2000年在悉尼跻身奖牌榜前三,冰雪人更着急了。

当几代人的渴盼凝作一处,杨扬身上的压力不背自来。三天前,作为连续五届世锦赛女子全能冠军,她在最擅长的1500米中竟无缘奖牌。懊悔、自责挥之不去。她受到置疑,也受到各种方式的鼓励。

站上500米起跑线的时候,她已经无路可退。千斤重担在发令枪响的一瞬间化作蒸腾的杀气。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吼出了中国冰雪人的积郁之气;当她直起腰身振臂时,终于卸下了肩上的巨石。

1963年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冰雪项目世界冠军的罗致焕在电视机前几乎跳了起来;在盐湖城现场的叶乔波噙着眼泪挥舞着国旗;杨扬和获得铜牌的队友王春露抱着教练辛庆山哭成一团……五星红旗终于在冬奥会赛场上升到了最高处。

那晚见证金牌零的突破的还有远赴斯洛伐克执教的李琰。她曾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这个表演项目上夺得金牌。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叶乔波拿下两块银牌之后,李琰在短道女子500米比赛中再添一银,成为中国短道冬奥奖牌第一人。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身在美国的李琰接到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踏上归途,把一度陷入低谷的中国短道带上巅峰。在她麾下,王濛、周洋先后接过领军旗帜,男队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在温哥华,她甚至率领女队完成了包揽4金的壮举,使那届比赛成为劲敌韩国队不堪回首的滑铁卢。

中国短道在12年间的四届冬奥会上赢得9金,占中国冬奥金牌总数的四分之三。包括杨扬、王濛、范可新在内的十位世界冠军,都出自哈尔滨以东400多公里一个叫七台河的地方。而这里,直到2013年才拥有第一个室内冰场。

2006年意外身故之后,七台河基层教练孟庆余的故事流传开来。他被叫做“瓦匠教练”。早年间,他凌晨2点就要起床浇冰,把一个大铁桶放在爬犁上当作水箱,人拉着爬犁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裹着棉衣拉起一吨多重的水箱,一场冰浇下来,冻得上牙直打下牙。后来七台河队到哈尔滨借馆训练,30多个孩子挤在16平米的棚户房里。再后来,房子问题解决了,但各支队伍要排队上冰,为了能多滑会儿,凌晨训练是家常便饭。

中国选手韩晓鹏夺冠后庆祝

与冰上项目相比,中国的雪上项目更是举步维艰,至今只在冬奥会上获得一块金牌,全部8块奖牌都来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这是中国人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到的雪上突破口。这个项目对雪感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2006年为中国实现雪上金牌“零”的突破的韩晓鹏就是由技巧转项而来。他也是中国冬奥冠军中唯一一位来自黑龙江和吉林之外的运动员。这指向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出山海关”是中国冰雪运动的真实写照。

“北冰南移”的口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喊了近30年,但中国冰雪运动的人才储备不见明显起色,一些项目反有萎缩。随着2008年中国军团在北京夏季奥运会上登顶金牌榜,冰雪运动成绩和基础的孱弱被映衬得越发明显。

一代代冰雪人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也因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包振华到叶乔波再到杨扬,退役之后都在做同一件事——让更多南方的孩子学会滑冰滑雪!

走出山海关

“7月31日傍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郑重宣告,北京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举办权。刹那间,一阵惊雷般的欢呼声掠过会场。万里之外的北京也欢声雷动!”——《通讯:见证荣耀时刻》

位于北四环边上的北京奥运大厦就像一座时空隧道,连接起这座城市的两个奥运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之后,原来在这里办公的北京奥组委结束了使命,19层楼陆续租了出去,但大厦的7层一直空着。这个“留白”,仿佛就是在等待“奥林匹克”的归来。2014年初,当北京冬奥申委成立后,人们回到这里,一切看上去都和当年一样。

但一切又和当年不一样。中国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都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而奥林匹克运动要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力。

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出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代表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承办雪上项目比赛。

2015年7月31日下午,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做最后的陈述。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一段视频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冬奥的坚定支持。

身怀六甲的杨扬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和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军李妮娜一起登场讲述。申雪和赵宏博已经结为夫妻,两人在台下紧张地等待结果……

当巴赫说出“北京”,中国体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最重大的历史机遇。

申办冬奥成功后的两年,中国冰雪项目走上了快车道。索契冬奥周期,中国开展的小项只占到冬奥会全部小项的三分之一,到2017年5月,平昌冬奥会的102个小项全部建成了国家队,其中55个小项获得参赛资格,创造了历史纪录。2022年冬奥会中国军团“全面参赛”在平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几代中国冰雪人都渴盼着在家门口见证荣耀。从普莱西德湖出发的许兆晓在20多年前还不敢想象中国人能赢得花滑世界冠军。现在,他和妻子付彩姝培养的金博洋,已经两度登上世锦赛男单领奖台,成为中国迄今最接近奥运奖牌的男单选手,而他还只有20岁。

“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更是一张宏伟蓝图。2016年初,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新疆拉开大幕。那是从1959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冬运会首次走出东北,拥抱广袤的西北雪原。冰场雪场在全国各地蓬勃生长。在冬奥会的带动下,杨扬在上海开设的冰上运动中心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去年10月,热带的海南三亚也建起了冰雪体育中心。在江南,室内外滑雪场已经算不上新鲜事物。拥有万年滑雪传统的新疆阿尔泰山区,正在成为新的世界级野雪胜地。西南的贵州六盘水纬度低、海拔高,陆续建成4个高山滑雪场,“凉都”正在成为西南“雪都”……

随着场地设施的拓展,中国冰雪运动人才“跨越山海关”之路也日益宽阔。越来越多的退役冰雪运动高手走向全国各地开创新事业,而中国冰雪竞技的后备人才在不远的未来也不会再局限于东北的孩子。当“北冰南展西扩东进”一步踩下一个坚实的脚印,冰雪运动就能形成“举国之势”,在竞技和普及两端补齐短板,为体育强国梦填上一块重要的拼图。

筹办2022年冬奥会更超越体育,成为国之大事。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与全民健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相契合,汇入健康中国的宏图中,中国体育人、中国冰雪人当肩负起特殊的使命。

18天后,当平昌盛会落幕,冬奥将真正进入“北京时间”。中国将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展示才华、智慧和责任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向世界的承诺。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更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dsho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