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视界波:足协动真格关键看疗效 新政出台只是起点

撰文/赵宇

不知道未来的中国足球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现在我们站在未来某一天回望,对这个有关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会议时会给出怎样评判。

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答案,但上周末在武汉塔子湖基地举行的这次改革会议注定要影响中国足球未来很多年的发展。

上任半年的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坐在台上,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23页发言稿,现场大屏幕播放着与发言稿有关的46页幻灯片,重点内容的字体会被放大、加粗、标红。

过去几年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一直都关键词,这次会议后又将有新的举措和思路诞生。

所有人都心怀美好期许,所有改革也都有着正确出发点。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最需要的是把美好的期许和得到认可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让它生根发芽。

改革一定会有阵痛,不能因为阵痛的必然存在就忽略这恼人的疼痛感。我们需要止疼片。让改革政策更科学、合理、接地气儿地执行下去,就最好的止痛片。

视界波第63期:中国足球改革阵痛与发展并存,美好新政落实才是关键。

关于梯队建设 还有政策壁垒需要打通

足球改革,青训当然是重中之重。中国足协规定,2019年审核各俱乐部联赛准入时,每个俱乐部要成立自己的青训中心,安排专人担任青训总监。中超、中甲俱乐部要拥有U19、U17、U15、U14、U13梯队,中乙俱乐部要有U17、U15、U14、U13梯队。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之下,梯队建设不完善的俱乐部必须在两年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

腾讯体育与一些中超、中甲俱乐部交流时他们表示的确需要加强梯队建设,U19、U17、U15梯队建设相对容易,目前也基本上齐备,但U14、U13梯队建设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些梯队的孩子还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把他们纳入到俱乐部梯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训练,必须要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有些俱乐部梯队能够做到与本市一些中学合作,让孩子们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孩子们的文化课跟普通学生一样,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会被取消、压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只上半天文化课的小球员跟正常学生在学习方面保持节奏同步。

可是,并不是所有俱乐部都能有这样的条件,孩子上学问题的确给俱乐部组建梯队造成一定困扰。也有人建议这些俱乐部可以把梯队放到中学,比如某中学的校队就是该俱乐部的U13、U14梯队,但这种模式在中国也很难行得通,严格的学籍制度让俱乐部很难把所有优秀孩子都集中到一个校队。另外俱乐部梯队当中也有一些孩子并非本市,异地就学问题同样值得考虑。

目前校园足球和中国足协U系列比赛之间的屏障还没有打通,参加U系列比赛的球队不能参加校园足球比赛。如果学校同意把自己的校队纳入到俱乐部梯队,那么就等于这支学校的球队没法参加校园足球比赛,这恐怕也是很多学校不希望看到的。

低年龄的梯队的建设有许多现实的困难。

国外很多俱乐部低年龄梯队的孩子们都是一边上学,一边踢球,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读书,放学后到俱乐部基地进行集体训练,周末踢比赛。而中国的梯队基本上还都是集体生活,小球员们寄宿在训练基地里。

“对于组建U13、U14梯队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壁垒和困难,中国足协也很清楚。”谈到梯队问题,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这样说,他专门把这些困难向杜兆才进行了汇报,“怎么解决小孩子脱离家庭、脱离学校、脱离社会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

按照李毓毅的工作计划,他明年打算就这个问题前往各地做专门的调研,然后拿出可以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的方向不变,计划不变,这个政策一定要在2019年注册时施行下去。”

落实补偿机制 绝不让挖墙脚的人得逞

目前国内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已开始施行主客场制和单年龄段设置,足协还在积极推进校园足球队伍与职业U系列队伍同场竞技,解决踢U系列比赛队伍无法参加校园足球比赛问题。

中国足协接下来还打算建立一批统一标准的青训中心和两大国际青训中心,到时可以送孩子到国外去进行专门的训练、比赛。中国足协前段时间已在捷克建立了一个青训中心,也有送低年龄段队伍前往那里集训和比赛的计划。

除了有专门的青训队伍,还需要专门的训练管理人员,中国足协目前已建立起了全国青训总监制度,曾培养出亨利、马夏尔的法国人达米亚诺和前国足助理教练李树斌目前是中国足球青训总监。达米亚诺是国足主教练里皮推荐的人选,两个人是不错的朋友。另外还将聘请区域性的青训负责人、青训总监,前国脚肇俊哲已确定成为东北区的青训总监,其他人选目前也都在物色当中。

随着U23新政的进一步锁紧,年轻球员炙手可热。

青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布局当中,对于那些青训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体统培养出来的人才,中国足协也将会进行重点保护。联合补偿机制过去在中国足球圈内施行的并不理想,很多培训机构在球员转会时得不到补偿。这跟整个社会、整个联赛的诚信度有关,同时也与相关政策不健全、注册体系不完整有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足协接下来将专门成立注册管理部门,配备6个工作人员,严格做好球员的注册工作,小球员从一开始就在注册体系当中备案,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运动员注册资料不齐全的情况,同时也能直接查出该球员转会过程中都有哪些培训机构和俱乐部可以获得补偿。

“我们的原则就是谁做青训谁受益,绝不能让踏实抓青训的人吃亏,也绝不能让投机倒把、挖墙角的人得逞。”杜兆才明确表示,对于拒不执行联合补偿机制的俱乐部将会依据规定进行严格处罚,处罚内容包括:罚款、扣除联赛分红、扣除联赛积分、减少转会名额、限制球队球员报名数量、取消准入资格等。

以往中国足球也曾出现过俱乐部青训体统培养出来的球员,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被经纪人直接挖走,然后送到国外去培训,经纪人完全操控该球员,培训机构得不到任何补偿。对于这种现象,杜兆才也给予狠批,“有些球员刚冒头就请经纪人掐尖儿掐走了,去西班牙‘洗个澡’之后回来身价倍增,之前培训他的俱乐部得不到任何补偿。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接下来也要严加管理,对经纪人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打造百年俱乐部 首先要做到财务健康

在这次的联赛会议上,杜兆才提出了“百年俱乐部”计划,其中加强俱乐部财务监管就是落实该计划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据官方数据统计,中超联赛2016赛季总收入为70.82亿元,总成本为110.14亿元,总亏损39.32亿元。俱乐部支出的80%都用在了引援、工资和奖金上,用到青训的支出只占5%,与足球发达国家俱乐部用到青训的15%有很大差距。

对于这样的数据,中国足协当然不满意。李毓毅明确表示,希望俱乐部未来几年在青训的投入方面能够跟国际接轨,达到15%,“俱乐部经营可能没法一下子扭亏为盈,但我们能不能让引援、工资、奖金方面的花费降到俱乐部总花费的60%?让俱乐部的亏损减少10%?俱乐部的收入能不能比原来增加20%?”

足协高层强调俱乐部收支平衡的重要性

所有的这一切当然并不容易。中国足球过去五六年时间里已经习惯了目前的这种生存模式,想要一下子完全改变,绝非易事。

为了让俱乐部保持财务健康,中国足协将制定俱职业俱乐部财务公平政策,成立专门的准入审查部,并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司,加强财务监管。

新赛季将继续施行引援调节费制度,不希望看到俱乐部天价引援。足协规定:2018年注册转会期内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人、引入国内球员资金支出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人的相关俱乐部,应等额缴纳引援调节费用。

现今社会,各行各业当中都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所以即便有引援调节费制度,个别俱乐部也存在钻空子行为。

“我们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希望俱乐部讲诚信,不玩假的,你玩儿手脚之后真的就没人再带你玩儿了。”李毓毅当着所有俱乐部老板说这话时特意提高了嗓门,他和杜兆才都谈到了联赛球员身价虚高的问题。

除此之外,被明令禁止的签字费问题依然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一些不允许干的事情,依然有人在干,这说明了什么?诚信不行!”李毓毅认为,目前球员虚高的身价也跟俱乐部过去这几年过分炒作、供需不平衡有直接关系。

改革出发点好 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细化

按照中国足协的规划,俱乐部在未来三年左右需要实现名称的中性化。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投资方的名称无法体现在球队队名里,广告效应被削弱。

其实不少职业俱乐部还是比较看重这个问题的,俱乐部有了新股东进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体现在球队名字当中,比如阿里巴巴入股广州恒大之后,球队的名字自然就加上了淘宝二字。中超新军河北华夏幸福俱乐部更是如此,有网络媒体报道该队新闻时标题里只体现了河北队,他们会特意提醒“华夏幸福”这四个字不能少,目的性很强。

相关俱乐部负责人与腾讯体育交流时表示,企业名称体现在球队名字里是对投资人的一种回报,“如果无法体现,对投资人的热情来说是一种打击。”

日本J联赛初期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日本足球教父川渊三郎那个时候经常就这个问题跟俱乐部争吵,“川渊又和哪家俱乐部吵架了”的标题经常会出现在报纸体育版面的头条。

经过很长时间争论,J联赛最终实现了球队名字保持中性,一直到今天。其实很多成熟联赛俱乐部名称都是中性的,这些俱乐部股权结构多样,并非一两家集团投资,如果像中超联赛这样把所有投资企业的名称都体现在球队名字当中,恐怕需要标点符号进行断句。中国足协也希望中国职业俱乐部能够做到优化股权结构,俱乐部名称的稳定也能够培育更好的球迷文化。

企业元素的体现仍是投资人的重要诉求

实现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当然还需要时间,但有些问题却没有时间过多讨论,比如2018赛季职业联赛中施行新的U23球员政策、全面铺开视频裁判、底线裁判,让高水平外籍裁判来中国执法成为一种常态,送国内裁判员到国外执法、甚至职业裁判等等。按照中国足协的计划,明年将选拔出两、三名执法水平相对高的裁判员成为职业裁判。

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比如U23新政,已没有讨论空间,俱乐部必须按照规定执行,这时考验的就是俱乐部的球员储备,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应变能力。与此同时还很有可能带来另外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U23球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他们的转会费、工资与自身价值极其不匹配,形成另外一个畸形市场。

再比如职业裁判,选拔出两三个人相对容易,但这些裁判过去都有自己的稳定工作,多数人是在学校里任教,他们转为职业裁判后收入、个人生活保障等等问题都需要有解决办法。

“从这次改革情况来看,中国足协的决心也有大的变化,从想法、目标和意图来说非常明确。同时有些问题也需要出台完整的细化内容,具体的实施办法。”河北精英俱乐部总经理、前国家队守门员教练徐弢这样说。

狠抓赛风赛纪 警惕假赌黑卷土重来

严抓赛风赛纪建设,这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新赛季的主旋律之一。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对2017赛季中超联赛总结时表示,中国足协管辖的各级别联赛以及相关赛事中,因违规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委员会处罚的攻击283起,远远高于去年的197起,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球场暴力行为、围堵指责辱骂裁判员、打架斗殴、不按照规定完成赛事、年龄造假……王小平特意强调,283起处罚当中关于外籍球员、教练员的处罚有36人次。

“我们请的外援、外教有的比较随意,有的外援在中国赛场上很任性,如果到英超、德甲、西甲时又很乖。”谈到外教外援违规违纪行为,杜兆才曾有过这样的表态,他认为中国联赛、国字号球队请教练员是为了让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不是请一个摆在那里供着的角色。”

“外教和外援的管理需要新的方式。有的俱乐部外援花很多钱,结果被罚停了很多场。问题出在那里?管理!”杜兆才表示,聘请的外援、外教在管理方面一定融入到中国的球队当中,让他们认同中国的文化和管理方式,“包括现在的国家队,一定要融入,才能回取得理想的最佳效果,否则容易失控。有些外援、外教的不良言行,破坏性杀伤力更大。”

新赛季球员违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基于此,新赛季中国足协将继续在赛风赛纪方面加大力度,除了修订《中国足协纪律准则》,出台《职业联赛纪律监督管理规定》、《球员行为准则》之外,还将与俱乐部、运动员签订“赛风赛纪承诺书”,实行停赛与个人罚款并重,进一步加大对球员个人的罚款力度。也就是说新赛季的罚单中,罚款金额将会比过去高出很多,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参与者的违规成本。

“从目前协会收到的一系列反馈信息来看,个别俱乐部没有吸取(2009年开始的足坛扫赌反黑风暴)历史教训,有些蠢蠢欲动。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中国足协会一查到底。”杜兆才表示,为了加大纪检监察力度,中国足协将成立纪检监察部,与道德委员会和纪律委员会一起构建监督体系,重点对协会工作人员、俱乐部和裁判人员进行监察,严厉打击假球、默契球、黑哨已经其他违规违纪行为,防范“假赌黑”等问题卷土重来。“如果俱乐部有这样的倾向,要重视、警醒、收手,否则会给俱乐部带来沉痛的打击。”

看得出来,中国足协对于打击这些问题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取证难。2017赛季天津德比被部分媒体和球迷认为存在问题,中国足协也专门成立调查团对这两家俱乐部进行调查,最终得出结论是未发现比赛受到操控的有力证据。

过往这么多年,对于“问题比赛”取证难都是足协难以逾越的鸿沟。2009年那次足坛扫赌反黑风暴也是因为司法机关介入,才使得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在处理此类问题方面,中国足协显然没有司法机关的手段和力度。

往期推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