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观点:中性化名称对企业挑战巨大 一城多队更名麻烦

王敌

在足协各种新政出台之时,有一条看似还不用太着急的消息引发了争论,那就是“队名去企业化”。足协表示,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去企业化。

未来或再无恒大队?

什么是“去企业化”?当下的中国职业联赛,球队名称大多是投资方的名字。以江苏苏宁为例,“苏宁”就是俱乐部投资方的名字。全世界,球队名称如此商业化的足球联赛并不多,除了中超之外,大概只有K联赛比较知名了。在欧洲的主流联赛,根本不存在赞助商挂名的情况,国际米兰并不会因为苏宁入主而称为“米兰苏宁”、拜仁慕尼黑也不会因为安联保险的赞助而改名“慕尼黑安联”。即便是队名最商业化的莱比锡RB,也没有直接叫作“莱比锡红牛”。

之所以欧洲主流球队大多名字中性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外俱乐部大多历史较长,在商业入侵足球领域之前,他们就已经是个非常知名的品牌了。比如曼联,本身就是个极具号召力的名字,俱乐部的门票收入、周边收入、转播权收入和赞助收入已经非常高,倘若因为换了老板而换名字、换队徽,反而会导致号召力和收入下降。

中国职业足球起步较晚,而且当时足球已经大规模商业化,必须有资本的扶持。中国足球限于自身水平,基本没法做到自身盈利,因此球队冠名权就成为了投资俱乐部的重要部分,投资方只能靠球队名字的广告效应勉强获益。

现在,中国足协要求俱乐部“去企业化”,也就意味着“剥夺”了各俱乐部投资方看重的广告效应。2002年,中国足协就曾有过队名中性化的提议,但当时的甲A甲B各俱乐部投资方都纷纷表示,若然如此宁可退出,队名中性化的提议也就搁浅至今。现在,中国足协再次提议队名中性化,而且带有强制意味,可能仍然会是对足球投资者的一次巨大挑战。

广州恒大很可能被迫更名为“广州FC”、“广州联队”,广州富力也不得不去掉“富力”另选他名,比如“广州国际”、“广州竞技”、“广州城队”等等。对这些不只一支球队的城市来说,更名都是个麻烦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tores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