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粤媒:天价裁判改革不如救女足 新政太迟了!

冬至日,中国足协召开“武汉会议”,正式出台一系列新政。严格职业俱乐部准入标准、重视青训梯队建设、俱乐部中性冠名、裁判职业化——应该说,这一系列的新政内容都符合目前国际职业足坛发展的趋势,根本目标也是为了加快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视频裁判在今年中超亮相

2018赛季将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25个年头,这时才出台类似的政策,显然太迟了!这一系列的新政,有的短则明年就要落地,长则有3年的窗口期。对于目前的国内的三级职业联赛的俱乐部来说,适应和承受能力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足协出台了俱乐部梯队建设与2019年的准入挂钩的制度。中国足协明确规定了三级不同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数量、自有产权不准“挂靠”、每年投入不少于俱乐部总体费用15%等硬性指标。就中国目前的职业足球现状来说,除了部分豪门中超俱乐部可以轻松应对,大部分俱乐部还是“增负”明显。

即使能形式上满足中国足协的数量要求,但在青训质量上的问题随之而来。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难题是:即使青训梯队硬性规定数量达标,我们里面产出的优质“职业球员”是否足够?中国足协从去年出台U-23政策,明年该政策扩大为:每场比赛U-23球员要和外援人数相同。从出发点上,中国足协当然是为了解决后备人才产出和“无用武之地”的矛盾,但本质上,这就是用短期的“政策杠杆”去企图快速填补过去10年中国足球青训质量缺失的问题。

且不论这个U23扩大化的政策将对职业联赛的观赏性造成怎样的伤害、对U23球员市场如何造成过度溢价,仅仅是上赛季没有规定U23球员出场时间的这个BUG,目前的新政也没有修正。上赛季诸如“U23球员出场不到10分钟就被换下”等各种奇葩现象,明年恐怕会有更多呈现。而去年过了政策红利线的“年轻球员”怎么办?23岁以上的大批富余“老将”又如何?

再说裁判改革的问题。全面推行视频裁判、底线裁判、外籍裁判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三板斧全部动用所涉及的成本必然是高昂的,是否非要明年一步到位?也就在昨天,去年的女足双冠王天津队解散了!中国足协在昨天会议上专门谈到如何如何振兴女足。如果中国足协真的有那么多钱投资到天价裁判改革身上,为什么不切实拯救下女足?

“武汉会议”打响了中国深化改革的第一枪,但如何做到有效推进、稳步落地——留给中国足球人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tores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