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我的推送上一次写有关科比·布莱恩特的文字,是去年他生日那天,2016年8月26日。里约奥运会开完了,洛杉矶把这一天命名为属于他的日子,亲朋好友观礼见证,既像一种认可,也像是盖棺论定。

不用看着不高兴,因为按照唯心的说法,一个运动员一辈子要死三次,第一次是他退役那天,他的运动寿命划上句号,等于一个身份的终结;第二次则是他的生命终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亡;而第三次则是他被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遗忘,也就是他所谓的影响力荡然无存,能够带动的精神世界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无情地抛在身后。在前两种死亡无可阻拦的前提下,大家都很抗拒第三种死亡方式,有点儿像沉船后的人抓住海上漂浮的一块木板,并笃信这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丝毫不管身后的滔天大海。创造的成绩越出色,之后的落差就有可能越大。每个运动员都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所为之自豪的,注定会渐行渐远。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比如你还记得科比那伟大而悲壮的“跟腱断裂之战”吗?

我无意挑衅那所谓60亿之巨的科比粉丝的忠诚度,也相信死忠们不会忘记那样充满悲情与转折的时刻,但朋友,那是2013年4月13日的事儿了,库里和杜兰特还没拿过总冠军,詹姆斯还没有打破克利夫兰的魔咒,哈登和威少还不算是联盟里最恐怖的引领者,伟大的邓肯和加内特依然是科比的对手,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吉诺比利还没秃……好吧,我承认他那时候已经秃了。真的,已经五年过去了。世界变了模样,连传播它的方式都显得那么不同。那个时候的事儿还有多少依旧清晰?

那个赛季本是湖人集合巨星雄心勃勃准备重新冲击顶峰的赛季,但科比、纳什、霍华德、加索尔、奥多姆和慈世平迟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已显老态的球星们伤的伤病的病,眼瞅湖人就要和季后赛无缘。于是科比-布莱恩特开始了打着他标签的发力狂奔,在对阵还没有崛起的勇士之前的六场比赛里,他的出场时间分别是48、47、43、47、41和48分钟。而在那场决定了科比身体状态的比赛里,科比全场3次由于突破过程中制造犯规与防守队员碰撞倒地,第三次倒地之后,他仍然挣扎起来要罚球,而在这之后全场比赛还有3分06秒时,示意保罗·加索尔故意犯规,并在球队医官加里·维蒂的陪伴下径直走回更衣室。12小时后,湖人队向外界宣布诊断结果,跟腱断裂。

你当然可以说科比的打法有着很强的“排他性”:持球时间长,进攻端自信到执拗,防守端拿出的是完全忽视自身状态的投入——厌烦这些的人会说这一切都有可能伤害球队的体系和化学反应,但你得承认,那个赛季的伤病,管理层的混乱,球员们沮丧而蔓延的情绪——这一切——假使你还想赢球,还想进入季后赛,还希望保持尊严与荣耀,就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或者是出口。

科比·布莱恩特就是那个办法,那个出口。或者说,这是他长久以来作为很多人心目中联盟招牌人物的原因。竞技体育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战争,战争中的英雄就是堂吉诃德似的无论自己实力如何,也要相信自己打得赢对手与时间,对自己的信念甚至大过于对整个世界的信念。很多决定就是热血上涌时那一瞬间的决定,那一瞬间的英雄气概。每个人的荣耀时刻都不相同,而竞技场上的英雄,那一瞬间所感觉的荣耀时刻,就只有现存现在。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坦桑尼亚长跑运动员阿赫瓦里在1968年奥运会带伤跑完马拉松全程后说的“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姚明在已知骨裂的情况下坚持打完2009年西部半决赛第三场;刘玉栋膝含碎骨拿下2003年CBA总冠军;马跃南用硬币顶住自己盲肠拿下关键比赛胜利……从旁观者看来,他们没必要这么做。但如果竞技参与者真都如此,竞技会从第一分钟消退对观众的吸引力。肾上腺素和荷尔蒙的上升与过度分泌,能导致的就是赛场上的英雄主义。你可以说这是极端,你可以说这是自我的极大化(我如果直接写膨胀可能又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感),但请相信我:越来越少的对抗,投篮盛行于各处,极度实际和功利主义成为主流的如今,科比代表着的,就是对过去时代的最极致的体现。

我不否认科比有天赋,但请相信我,比起他同时代的很多巨星级的球员,他的天赋并不那么突出。科比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袖联盟的人,就是因为他执拗的性格,对自己产生近乎苛刻的要求,并为之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 从他在高中的时候被戳中眼球还要坚持比赛最终带领球队获胜,到去年4月14日他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对,“跟腱断裂之战”整整三年后——他疯狂地出手50次砍下60分,这样的状态一直伴随着他的名字,让我们逐渐熟悉并植根于记忆里根深蒂固。

从科比1998年全明星和乔丹一对一单打,到这之后努力让湖人成为自己的球队不惜与奥尼尔为敌,再到希望球队补强以致于和管理层破口大骂,直至带着已经断了的跟腱把球罚进金州勇士的篮筐,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科比表明态度的方式,为了能够变得更好,他不惜让自己变成矛盾的焦点核心。翻看2005-2006赛季前的各类论坛,争议就由他的打法和行事方式而生。是不是很像现在?面对湖人一场又一场的败绩,科比究竟是该投还是该传?

他的出手时机把握被名宿或者新锐说了个遍,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打法,毫无舍弃,无论他表现出对谁的尊敬或者谦恭。大家也许对他职业生涯最后那场对爵士的60分印象太深,不知道还能否想得起来之前最后一个客场对雷霆他的表现,面对罗伯森和维特斯的轮流盯防,科比斗心大盛,单节就砍下了13分,而后雷霆切断球路,放投不放突,科比命中率下滑体力也难以为继,最终惨败。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话说回来,前面为什么说到2005-2006赛季?那个赛季之前,2004年兵败总决赛导致豪华兵团解体,只剩他一人苦撑大局到2005年,球队根本没法进季后赛,似乎已经要重打锣鼓之时,他突然就像被激怒了的绿巨人一样,爆发得毫无征兆:82场比赛出战80场,场均得分暴增到35.4分,出手次数和命中个数都有了明显变化,前一年还是霸王战垓下,后一年就变成了青面与獠牙。从这之后一直到2010年七场大战老冤家波士顿凯尔特人,科比的状态似乎完全处在激发状态。不管别人再说什么,无论球队面对什么,他都冲在最前头,把十八般武艺使得密不透风。那句著名的“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代表着他所面对的一切,和希望征服的状态。

2005-2006赛季打完,科比27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就,还未年及而立。但经历已经让他变得足够偏执:2004年的公案,无法与很多人和睦相处的性格,总会将自己的要求强加在队友身上,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失一丝一毫的好胜心……先不论你是否喜欢这个人,如果你在他身边,很可能会抓狂或者崩溃。夺冠前那个赛季结束后,科比注意到关于他“应该提高自己防守”的论调,几乎是第一时间给当时公认的防守专家加里·佩顿打电话讨教,完全没有任何放不下面子或架子的顾虑,佩顿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他的语气似乎是要从我这里拿到打开银行金库的钥匙一样。”如果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再想想他年届三十的时候还要去找奥拉朱旺学习“梦幻舞步”,提升自己的同时不止是为了击败对手,更是相信自己能够有力量抗衡命运。

所以即使他退出了几乎整整一个赛季,一旦回归依然故我。举手投足之间,尽是睥睨联盟的风范,尽管他的球队依旧在低谷中难以自拔,尽管他自己的状态也已不复当年之勇。湖人之所以与他高价续约两年,看中的也正是他的影响力和资历。但由此引发的球队资金限制,同样也是导致湖人难以继续补强的因素。科比注定活在种种矛盾的核心,这是最极致的性格决定命运。我倒是觉得,2013年12月9日之后的科比才是最像乔丹的时候。对,就是他重伤伤愈复出的首场,他觉得可以打个“F”来自我评价的那一场。当初乔丹为了将火炬传承,毅然二次复出加盟奇才,于是才有这诸多后辈接过乔丹衣钵一说。而如今科比逆风而立,面对年轻人凶猛袭来,依旧保持他一贯的斗志,这才是他心目中前辈对待晚辈对手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非常理解一直追随科比的列位,在你们具备看球热情的时代,有这样一个科比,他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志昂扬到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以及身边人的状态,尽管这有些不合时宜,却会让你很轻松就想起他年轻时的模样,如何和一干对手斗得天昏地暗,即使肿了手指,扭了膝盖,眼眶充血,肩膀脱臼,跟腱断裂……也在所不惜。乔丹当年就是这样,而科比·布莱恩特也是这样,甚至那种不信命不惜命的状态,比起乔丹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我也绝对相信,想起他年轻时的模样,也就有很多人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棱角、敏感、热血、青春……而如果这样的一个个名词遇到了同时代的科比布莱恩特,恭喜,就算是天作之合,夫妻般的默契。

所以在他巡回告别赛季后585天——真是隔了好长的时间——他的球衣终将悬挂在斯台普斯球馆的顶棚,代表着球队和球迷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因篮球产生的热爱而激发出的偏执与能量的认可。

我们所熟悉的成功者多在自己成功的领域极为偏执,他们崇尚自己能力所带来的影响,长期沉浸于此以致忽略能力减弱产生的变化。倏而发觉便不甘心地想要留住最后一丝希望,与其说是希望,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过往角色的留恋与寄托。真实与现实之中,就是偏执的成功者们与无物之阵鏖战的空间。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超脱于现实世界的人情冷暖烟火气,醉心于眼前周遭的争斗与喧嚣。为了更进一步也好,为了保持不滑落也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都会是一个值得记忆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当然,结果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失败者自然会加速被遗忘的过程,但由于他们同样努力同样投入,付出同样到位,所以更难以接受落差与失败;而成功者也理所当然会被铭记,比如科比。他会被失败者的失败过程衬托得更为强大和无与伦比。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而科比-布莱恩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用20个赛季证明了自己对篮球那偏执的爱。

于嘉:英雄虽已解甲而息,但MAMBA 永不 OUT

就像《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漫步》里,富商马奇·哈维对大兵比利·林恩说的:“如果你想赚钱,就找个你喜欢的事情,然后拼命干好它。”

是的,科比·布莱恩特,用这三十年的时光,充分做到了这一切,也赢得了属于他的今天。当他面对自己的球衣在球馆顶棚高高悬挂,也就接受了自己真正从运动员身份抽身剥离的结果。每个运动员都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所为之自豪的,注定会渐行渐远。几乎每个人都会试图挽留,但只有其中极小一部分会在挽留的过程中拼尽全力并终有小成。

没错,科比·布莱恩特,一定是极小一部分中之一,凭着他那对篮球登峰造极的,偏执的爱。

以上内容来自:于嘉(yugaisme)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dc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