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摘要]《非常合理-张卫平传》讲述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的生平故事,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由张卫平本人唯一授权、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祎(阿鱼)撰写、腾讯体育独家出品。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1981年2月15日的《北京晚报》

在邓小平同志(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指示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于1977年正式恢复,全民兴起一股“读书热”。

就任北京市体委主任之前,魏明曾担任过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等领导职务,与教育界保持着深厚联系。魏明之所以提出送优秀运动员读书深造,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响应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培养出一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后备干部,为北京市的专业体育系统储备一批年轻人才。

在魏明的推动下,北京体育学院(即如今的北京体育大学)成为接纳第一批优秀退役运动员的定点单位,免试录取他们全日制攻读大专学位,张卫平成为第一批保送就读大专班的优秀退役运动之一。

北京体育学院筹建于1952年,前身是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进入高教系统“211工程”,是一所体育专业为主的重点大学。学校毗邻圆明园、清华大学,远离北京市区的喧嚣拥挤,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是当时体育系统下有志求学者的最好去处。

第一批免试进入大专班的共有12人,除张卫平之外,还包括洪元硕(后曾任北京国安主教练)、王俊生(后曾任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李维霄(北京足球名宿)、李维淼(北京足球名宿)、关聪聪、方岩(后来成为10届欧锦赛女排冠军教练)、谢宝江(当时的一万米长跑纪录保持者)、陶红、徐建中、李丽莉等。由于运动成绩优异,在同批球员中威望很高,张卫平被这批同学们戏称为“张老”,但实际上他的年龄在这拨运动员中并不算大,比洪元硕、王俊生等人还要小上两岁。

北京体育学院是专业体育系统的最高学府,为国家各级体育机构、组织培养和输送了多名优秀人才,比如信兰成(后曾任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富荣(后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等人都曾先后就读北京体育学院。算起来,他们都是张卫平这批运动员学员的校友。

当时,体院的课程设置分为术科和文科两大类。术科偏向竞技体育项目,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体操、游泳等项目,文科则偏向理论学习,包括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解剖学、心理学等课程。张卫平就读球类系篮球专业,术科功课都是体育项目,自然难不倒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他,倒是文科功课他多数都没接触过,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在文科课程的学习上。

张卫平等人进校是在1981年2月14日,统招生之前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相当于进校比同一届的同学要晚了半年,但毕业却是跟同期生在同一时间。换句话说,两年的课程要求在一年半之内学完,落后半年“起跑”,却必须在同一时间“冲线”,课业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张卫平在学业上的起点不高。张卫平毕竟未满15岁就已经被选进了专业队,后来在专业队也只上过半年公共文化课,此后再也没有机会系统地接受教育,初进校时文化程度只有初二水平。开玩笑地说,当时真是接近“半文盲”状态。

时间紧、任务重、起点低,张卫平感到“压力山大”,于是把一切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教学楼、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睁开眼就翻开书本念书,合上书本往床上一躺就呼呼大睡,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当时的学生宿舍是一栋四层筒子楼,一进门就是楼梯,学生们的筒子间向两边一字排开。一间宿舍安排8名学生,通常来自同一专业,张卫平的室友跟他一样都属于篮球专业。至今,他的室友还对当时的一件小事记忆犹新。

那是在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正式拉开轰轰烈烈的“五连冠”序幕。女排的每一场比赛都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关注,体院的年轻学子们自然更是兴高采烈,一到女排比赛,就从学校借来一台14寸黑白电视,放在宿舍楼的楼梯口,大家围坐在门口的空地上看球侃球。

决赛当天,张卫平也凑在楼梯口看电视,女排夺冠的那一刻,他跟所有人一样异常激动、欢呼雀跃。但随后电视一关,人群散去,他马上回到寝室,在桌子上摊开课本,开始复习功课。室友们还沉浸在举国欢庆的兴奋情绪中,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比赛场面,只有他一个人不为所动,埋头专注学习。注意力的切换与集中如此自如,让身边的室友不由得啧啧称奇。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张卫平在北京体院的读书笔记

后来在各种不同场合,张卫平都多次提起过当时班主任王文涛的一句话:

“必须随时在各方面做好准备,以便一旦机会出现,不会错过。”

说者苦口婆心,听者更是有心,张卫平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他的一生都在有意无意中身体力行了这句话。

当时他的七姨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一个部门,因为两个学校挨着,行走非常方便,就经常去七姨家改善伙食。有一回,张卫平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偶然看到一台打字机。如今电脑、手机都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打字机可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玩意儿。只见打字员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了几下,一个个字母就从白纸上蹦了出来。打满一行字,打字员不知怎么啪地一拍,下一个字母顿时又换了一行。当时干什么都是手写,第一次看到文字在打字机的敲打下“跃然纸上”,张卫平觉得大开眼界。

见了七姨,张卫平眉飞色舞地跟她讲起自己的“见闻”。哪知七姨原是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对西方文明广有涉猎,很早就接触并精通了打字技术。在她看来,打字机就是一个很基本的输入工具,张卫平居然如此兴高采烈,真是觉得又好玩又好笑。七姨虽然对张卫平的大惊小怪表示不屑,但看出他是真的喜欢这东西,马上为他找了个老师,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去办公室,带他练习正规的打字技术。

有个词叫“三分钟热度”,意思是很多人碰上什么新鲜事,一开始都是各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但热度通常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多数情况下会草草放弃。张卫平身上不存在“三分钟热度”,他只要是决定要学,就一定要学出个名堂。他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反复练习,最终把标准的打字法练得相当娴熟,即使比不上专业的打字员,但也差不多达到了“运指如飞”的程度。

当时的张卫平之所以苦练打字技术,原本只不过出于兴趣,主观上从未想过以后能派上什么用场。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虽然他身在体院读书,但毕业后肯定要回归北京队,走上篮球教练岗位。教练的工作性质明显跟办公室职员大相径庭,工作都在篮球场上开展,打字技术完全不可能派上用场。张卫平跟别人不一样,他只是当时非常单纯地喜欢新鲜事物,不管将来用不用得上,他都愿意花时间去掌握。他并不是主观上有意要为将来做准备,但客观上确实扎扎实实地掌握了一项技能。

将近十年之后,当他远赴美国开创新事业,应聘芝加哥大学财务处的会计工作,意外发现打字技能竟是三项考试中的一项,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如王老师所说,当他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机会真正来临时果然就不会错过。

张卫平做了啥才从恶霸变学霸?他的同学不一般

数十年过去,张卫平长大成人,表情、神态和动作却一如童年

他不光在学习上全力以赴,日常生活中还坚持篮球基本功训练和力量练习,丝毫不敢有任何放松。班上同学一起去举重房上体育课,一下课大家都各自散去,只有他一个人留下来继续蹲杠铃。当时留着一脸大胡子的信兰成碰巧也来训练,瞧见张卫平一个人还在加练,忍不住调侃他:“哟,王老师要是知道你还在练,还不得高兴坏了?”

但张卫平自己知道,他之所以一个人留下来加练,不是为了让王老师或者别的什么人高兴,而是因为要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是自己要跟自己较劲。也许是多年专业运动员经历养成的习惯,不管做什么事,他都想当第一名,跟谁比都不愿意认输。文化课起点低、成绩不好,那就“头悬梁、锥刺股”,狠狠砸时间去恶补。有国家队球员身份,在学校打篮球就绝不能输,所以要继续苦练身体力量。课程表里有英语公共课,当时他除了26个英文字母之外所知有限,那就只能加倍苦学,上厕所都要拿本英语书,连骑自行车往返家和学校都是边骑边背单词。爱迪生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天才,无非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关于学英语,张卫平确实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在学校跟大家一起上英语公共课,他还找到七姨,跟当时一大批清华学子一起,参加了一个由许国璋老师亲自授课的英语学习班。许国璋是当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学术权威,60年代就主编出版了一套《许国璋英语》,风靡中国英语教学界几十年,尤其在语法教学上颇有独到之处。

受到时代限制,那个年代的英语教学多数属于“哑巴英语”,大家都是能看能写不能说,张卫平也概莫例外,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取得突飞猛进,还得靠后来在美国打拼时的实践锻炼。张卫平后来经常谦称自己大学期间的英语水平停留在“Lesson 1”,但实际上他把当时的教材《Essential English》第一册反复看过很多遍,第二册也借助字典囫囵吞枣通读了好几遍,为后来赴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青年队时期,张卫平也曾经年轻轻狂、血气方刚,在北京队训练基地先农坛一带远近闻名。因为多次在外打架,他曾被当时的军代表停了“运动灶”,等于是剥夺了他的“免费伙食权”,同时罚他到基层从事体力劳动。此外,军代表还专门针对他开了批斗大会,当众怒斥他是“先农坛恶霸”。

谁也没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位昔日“恶霸”竟成了北京体院的一位超级“学霸”。其实,“恶霸”和“学霸”都不是天生的,关键看个人选择往哪个方向走。对张卫平来说,有一个原则始终没有变过: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尽全力做到最好。打球,要打出境界;读书,也要读出名堂。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18章结束

传记目录:

第01章:张卫平家世背景大揭秘!外公师从康有为姨父是名士

第02章:张卫平最大梦想曾是当厨子 50年前就称霸东单球场

第03章:张卫平年轻时脾气有多暴?曾有绰号叫先农坛恶霸

第04章:张卫平曾被要求检查巨人症 身高1米93照样场均30分

第05章:你可知张卫平力量有多强?50岁掰手腕赢遍CBA球员

第06章:张卫平出国访问被送香皂?半个月不吃饭仍砍45分

第07章:张卫平首访菲律宾遇惊魂时刻 一人吓得直冒冷汗

第08章:张卫平出访非洲被堵厕所 走夜路撞西瓜山吓坏团长

第09章: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第10章:张卫平为啥被叫魔术师?其NBA模板是谁你猜不到

第11章:谁是张卫平最强搭档?他惊天一传至今无人能及

第12章:张卫平曾是男篮得分王 一纪录姚明也无法打破

第13章:张卫平爆料 中国男篮首次见NBA球星时发生了啥?

第14章:活久见!中国男篮首战美国打出篮球史上惊天平局

第15章:张卫平狂砍38分逆转韩国夺冠 一生一次痛哭因为啥?

第16章:明明已经取得奥运入场券 中国男篮为何连续两次无缘奥运

第17章:张卫平退役真因曝光 你若热爱篮球千万记住两件事

预告:

你可知道,

张卫平生平最后一次被砸开眉骨,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张卫平为何缝针不打麻药,

难道是向关二爷刮骨疗伤致敬?

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学员,

跟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学员比起来,

究竟有哪些优势?

张卫平读书时代的最深的三个体会是什么?

……

下周一上午10点,请看《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19章。

如何收看:

传记内容在腾讯体育全网独家首发,同步收录在作者阿鱼的微信公众号“鱼乐NBA”(微信搜索公众号“鱼乐NBA”或“yulenba”)、企鹅号“鱼乐篮球”(腾讯新闻App、天天快报App搜索“鱼乐篮球”)上,欢迎收听,锁定精彩。

创作团队:

口述:张卫平

作者:黄祎(阿鱼)

策划、推广:宋忠冬

张卫平狂砍38分逆转韩国夺冠 一生一次痛哭因为啥?

张卫平狂砍38分逆转韩国夺冠 一生一次痛哭因为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dongs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