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摘要]《非常合理-张卫平传》讲述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的生平故事,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由张卫平本人唯一授权、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祎(阿鱼)撰写、腾讯体育独家出品。

74年,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张卫平在德黑兰亚运村照相留念

74年,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张卫平在德黑兰亚运村照相留念

1970年底,国家体委正式重建了中国男篮国家队,黄频捷成为第一批入选国家队的北京队球员。三年之后,不满23岁的张卫平也被选入国家队,开始接受钱澄海、吕长新两位教练的悉心指导。

张卫平刚进队的时候,钱指导考虑到他的身高只有1米92、93左右,如果在国家队继续出任二中锋(即大前锋),到了国际赛场可能会吃亏,于是让他尝试改打小前锋。谁曾想一让张卫平远离禁区,他在场上就显得束手束脚,施展不出自身实力。一让他到篮下要位,马上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哪怕对手身高达到2米10以上,他也照样能从别人脑袋上抢下篮板,变着法儿地把球打进。这时体现出钱指导知人善任、擅于调整的一面,他哈哈一笑:“算了,你就老老实实打里边吧。”

就这样,张卫平成了那个时代的“迷你大前锋”,靠一身背打功夫横行篮下。他打球的特点非常鲜明,身高有限、力量来补,一身横练功夫,从来不惧任何对手。

据张卫平回忆,在他整个职业生涯里,只有一次在空中对抗时身体失去平衡。那是对阵美国旧金山大学队的一场比赛,对手阵中有前公牛主力中锋比尔-卡特莱特。当时张卫平与对方一个黑人球员在空中相撞,没想到生平第一次被别人给撞歪了。当时就听见中国男篮替补席上一阵惊呼,原来队友都没见过张卫平在对抗中落入下风,个个都大呼意外。除那次以外,但凡发生身体接触,张卫平从来没吃过亏。

他打球没什么花哨动作,就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到了篮下主动倚住对手,只要形成了身体接触,他就心里有底,中枢脚应该怎么插,身体应该怎么压着防守人,该用哪只手完成投篮,全都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如。左转转、右晃晃,一整套脚步动作下来,对手经常被晃得头晕眼花,他又左右手都能投,进攻的成功率极高。

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张卫平在国家队写的训练日记,那时不光队员写得认认真真,教练的点评也是一丝不苟

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钱澄海指导(国家队主教练)点评张卫平的训练日记: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通过训练日记看出你对自己的问题分析得很中肯,我为你高兴。在训练中也看到你的确在努力改进自己的问题,也要肯定自己的收获,进步也不小。劳动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它不会骗人,何况你的训练态度、事业心一直是很好的。剩下的问题是改变习惯,进一步适应队里的技战术需要,当然这绝不要求把你的特长弄丢了,恰恰相反,是在发扬特长的情况下,是自己的本领更大些。”

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吕长新指导(国家队教练)点评张卫平的训练日记:

“训练日记写得很好,有收获体会也有自我批评,不断地总结,坚持下去就能提高很快。有伤要积极治疗,要发扬过去那种刻苦训练的劲头,带领年轻队员进行刻苦训练,绝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状态。我们的担子很重,拿出冲天的干劲,尽快地去提高。”

另外,钱指导非常知人善任,对球员的指挥调度从来不拘泥于传统的定势。比如在张卫平的使用上,钱指导的指导思想就是“用其所长”,安排他在防守端可以节省部分体力,留着劲儿在进攻中发挥出自身优势。如果打盯人防守,张卫平通常被安排盯防对方进攻能力较弱的队员,如果打二三联防,张卫平会落在前线,调换一个高个后卫去守后线。这样一来,一旦形成攻守转换,张卫平马上就顺势快下,身后大中锋穆铁柱抢到篮板后一记长传,张卫平接球后就是一记轻松上篮,像极了骑士乐福詹姆斯的配合。多年后张卫平还是忍不住连声感慨:“穆铁柱的一传真是历史第一,篮球在他手里就像个小皮球,嗖的一下,又准又柔和,接起来太舒服了。”

从青年队到北京队,张卫平只在很少的时间里短暂打过替补,绝大多数比赛都是绝对主力。但刚到国家队的一两年,他年纪还小、资历尚浅,不得不从替补打起,先后给徐政文、张大维等队友做过候补。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替补经历,当属1974年的德黑兰亚运会。

【张卫平自述】

我73年进的国家队,参加的第一项大型运动会是74年德黑兰亚运会。

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过一件大事,有8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闯进了奥运村,当场杀害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另外还劫持了9名以色列人质,后来把这9个人也都给杀掉了。从那以后,各种大型运动会都对以色列队有特殊保护,各种安保措施都有明显加强。

当时亚运村修在郊外,四周围起来,进出就一个门。出去都是坐大巴,人家不查你,大巴回来的时候,必须上来检查,看车上坐的人是否有证件,挨个比对照片,还拿探雷器检查车底下有没有炸弹。以前我们打比赛没有这些,当时瞧着真是新鲜。以色列队的营地在亚运村里又单独隔离开,只有他们的人才能出入,算得上是“村中村”,安检的手段更严密。

那时候不像现在,我们中国代表团基本什么娱乐也没有。当时亚运村里面有个电影院,也有小卖部卖东西。但咱们有规定,严禁进入电影院。其实电影院放的都是正规电影,但咱们也不敢进去,进去就是政治问题。除了训练比赛,就在屋里干坐着,或者陪外面的保安数数鸽子。

有一天我们实在没事可干,就想去电影院瞧瞧。趁人不注意推门进去,里面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当时心里直发慌,又好奇,又怕让人给看见,待了没五秒,赶紧往外走。慌不择路,“Duang”就撞在一个大玻璃门上。实际上像那种透明的玻璃门,上面理应贴个条警示一下,可是当时没有,直接撞个正着,眼睛当时就肿起来了。回去人见了问,今儿没训练没比赛,怎么眼睛肿了?旁边黄频捷赶紧给我打圆场,这昨天打的,今天才肿!

当时我们国家还没跟以色列建交,原定计划是一直打到决赛,跟以色列相遇,然后我们弃权,等于政治、体育双胜利。预赛非常顺利,跟韩国打了一场,没费太大力气就赢了。到了半决赛又碰上韩国,没想到出事儿了。

当时我们也看一些外电报道,都是评论韩国打不过中国,因为中国身高比他们高多了。那时候也没有三分球,多远投也是两分,中国应当是赢,大家普遍看法都是这样。

半决赛另外一头是以色列跟谁打,以色列晋级了。这边是中国和韩国打,咱们一直领先。但韩国一直在往回追,打到最后五六秒,咱还领先两分。最后时刻,有个队友一个横传球,结果让人给断了,直接上了个空篮儿,打平。后来打决胜期,我们就输了。

之前的比赛我一直打得比较顺,半决赛那天,从一跳球钱指导就跟我说,准备好了啊,随时上场。我就到边儿上做准备活动,结果那天比分特别焦灼,赶上我要替的队友又打得特别棒,一直就没机会换我上去。整场比赛,我就一直在场边蹦,做各种热身活动。直到加时赛最后一秒,我一直准备要替的队友五次犯规被罚下,我才给换上去。

我上去的时候已经肯定要输了,只剩一秒,差好几分,最后全场就打了最后一秒,输给韩国。比赛完了,所有人憋着要揍那个横传球失误的队员,他连宿舍都不敢回。他是大连人,在足球队有哥们儿,跑到足球队躲了一宿,第二天才敢回来。

本来是计划要“双胜利”的,结果没有完成政治任务。那届亚运会,男篮第三,女篮、女排、男排也都是第三,足球踢了个小组第三。三大球,所有集体项目,全部第三。

我球员时代跟韩国打了十几场比赛,就输了这么一场,以后再也没输过。为什么我总说不能横传球,横传球有多么危险,就是因为这场。

【张卫平自述完】

张卫平在比赛中突破上篮,如入无人之境

张卫平在比赛中突破上篮,如入无人之境

采访进行到这里,我忍不住问张指导:“您这场比赛就打了一秒,输给韩国几乎跟您没有任何关系,严格算起来,您球员生涯可以说从没输过韩国啊。”

张指导连连摆手:“不能这么说,只打一秒那也是打了,输了就是输了,全队都有责任,跟我当然有关系。”

这个回答反映出张卫平的两个特点。第一,他有一说一,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既不添油加醋,也不吞吞吐吐。第二,他没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从来都把自己看作是团队的一份子,在场上得分、抢篮板都是尽力完成团队分配给他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换句话说,他从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我又想到他提到的一个细节,接着问他:“您刚才说全场就打了一秒,其余时间都在做准备活动,几乎在场边蹦了一整场,当时心里啥感觉?”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想起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大学时代,我也曾入选过各级别的院队、系队,其中有一场针对各院系大一新生的“新生杯”,我们一路打进决赛,当时特别兴奋。决赛当天,比赛安排在室外场地上举行,没想到下起小雨,大家都淋得够呛。我那天被安排打替补,也是赶上要换的那个人状态上佳,整场比赛都在场边活动手脚、准备上场,但最终连一秒钟都没打上,就那么在雨里傻站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比赛打输了,我对教练简直恨之入骨,心里不知骂了他多少遍。

我满以为张指导会这么回答我:“一直上不了场当然也会有些情绪,但也能理解教练的难处,就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不要放弃。”没想到他的回答却是:“没什么感觉,让上场就好好打球,不让上场就好好做准备活动,没什么想法。”

我有点儿不太相信,接着问:“您就上了一秒钟,按您的说法,就是在场边做了44分59秒准备活动,您不觉得失望?”他乐了:“他们在场上跑,我在下面也是练得满头大汗,效果不比在场上打球差。”

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真是一点儿抱怨都没有?”他还是照样笑眯眯地看着我:“真没有,我打球没那么多事儿。”

张卫平为何最怕横传球?一生只输韩国一次就怨它

张卫平是个典型的乐天派,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跟谁在一起,总能和对方聊得兴高采烈。上了场也是一样,哪怕全场比赛只打一秒钟,他照样没什么负面情绪,一口气连做44分59秒准备活动,下了场还是乐乐呵呵。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

实话实说,当时即便他那么说,我心里还是半信半疑。整场比赛从常规时间打到加时,整整45分钟只打了最后一秒,其余时间全都在场边做准备活动,怎么可能一点儿情绪都没有?如果是青年队的小队员,或者长期习惯打替补的球员,也许能做到不抱怨,但他在北京队很少出任替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绝对主力,怎么会毫无怨言?即便他当时在国家队确实是替补,但整场比赛只打一秒钟,换了其他人难免会感到失落,像他这样心平气和的实在少见。但他回答时的态度和语气又特别真诚,不像是有所隐瞒。

直到后来,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跟张指导接触得越来越多,我才越来越倾向于相信他是真的没想法、不抱怨。因为通过采访,发现后来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同样都出现了“没想法”的情况,前后相当一致。看来,他是真的从来不多想,一点儿也不瞎琢磨,思想上从不起变化,情绪也几乎没什么起伏。

后来还有好几次,写到某一件事情,我按常人应有的反应去描写他的内心活动,结果每一次都毫无例外地跑偏。比如1988年他没能当上国家队主教练,后来选择远走美国,我揣测他多少会有一些挫败和消沉,但他看了之后马上就说:“这不是我。”

那些焦虑、苦闷、愤怒、恐惧、悔恨之类的负面情绪,一般人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但在他身上却几乎从来没有任何体现。不管遇到什么事,他的态度总是非常简单:“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还能怎么着?”

这次采访也解答了我长期以来的另一个疑惑。以前看他解说的NBA比赛,总能听到他反复说“不要横传球”、“横传球是大忌”之类的话,简直是耳朵都听出了茧子。采访完才知道,原来根子出在四十多年前的这场比赛上。由此可见这一球对他来说有多么刻骨铭心,他是真心为这一球感到遗憾,才会在日后的解说中如此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

虽然,那一球跟他并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他在那场比赛中不过只打了区区一秒。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九章结束

传记目录:

第01章:张卫平家世背景大揭秘!外公师从康有为姨父是名士

第02章:张卫平最大梦想曾是当厨子 50年前就称霸东单球场

第03章:张卫平年轻时脾气有多暴?曾有绰号叫先农坛恶霸

第04章:张卫平曾被要求检查巨人症 身高1米93照样场均30分

第05章:你可知张卫平力量有多强?50岁掰手腕赢遍CBA球员

第06章:张卫平出国访问被送香皂?半个月不吃饭仍砍45分

第07章:张卫平首访菲律宾遇惊魂时刻 一人吓得直冒冷汗

第08章:张卫平出访非洲被堵厕所 走夜路撞西瓜山吓坏团长

明日预告:

你可知道,

张卫平的外号为何叫“篮下魔术师”?

他的NBA模板到底是谁?

要想成为优秀的得分手,

最应该苦练哪一项技术动作?

中国男篮第一次打亚锦赛,

到底用什么绝招才打服韩国队?

……

明天,请看《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十章。

如何收看:

传记内容在腾讯体育全网独家首发,同步收录在作者阿鱼的微信公众号“鱼乐NBA”(微信搜索公众号“鱼乐NBA”或“yulenba”)、企鹅号“鱼乐篮球”(腾讯新闻App、天天快报App搜索“鱼乐篮球”)上,欢迎收听,锁定精彩。

创作团队:

口述:张卫平

作者:黄祎(阿鱼)

策划、推广:宋忠冬

你可知张卫平力量有多强?50岁掰手腕赢遍CBA球员

你可知张卫平力量有多强?50岁掰手腕赢遍CBA球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dongso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