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提要:曾经有出版商踏破门槛,请李永波出自传,他都拒绝了。他盼着退休后,躺摇椅上留给自己回味。他会如何回味自己战绩显赫又充满尖锐争议的竞技生涯?

文/德彪

海南陵水,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冬训基地,场馆两侧挂着标语:“拼搏成就梦想,激情点燃希望”;“备战东京再创业,敢于担当攀高峰”。

里约奥运会结束,李永波说,到了二次创业的时候。

队里的年轻人接班了。他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后,并没有任何“创业”的经历。“再创业”的概念,更像是李永波说给自己听的。

陵水事变

大年初五,启东羽超联赛决赛,乒羽中心副主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参加了颁奖仪式,跟他同来的还有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

与此同时,2000公里以外的海南陵水,刚刚过完节归队的单项教练们接到开会通知——在中心主任、总教练都缺席的情况下。

教练们走进会议室,看到远道而来的总局领导、管理处领导和竞体司的工作人员。

这样的情况从没有发生过。在不少教练的印象里,管理处处长也很久没有到过羽毛球队了。而这次他的身份也直指了将要降临的变革方向——管理。

谈话进行得颇为迂回婉转。总局领导先是表达,召集大家只是想听听与会人谈谈关于队伍里约奥运的表现,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专业出身的教练分别回应以队伍技战术问题。轮到双打组了,话题终于来到了球队管理。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国家羽毛球队冬训基地的标语十分显眼

曾经在伦敦周期所向披靡包揽奥运会五金的羽毛球队,在里约奥运会上只有男单、男双金牌进账,传统优势项目女双、混双不仅成绩不佳,更爆出有关队员感情生活的事件,这让多年来“允许队内恋爱”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备受质疑。

那一晚的会开到午夜。

第二天总局领导开始分头找各单项组主教练谈话,继续探讨球队出现的问题。但同时领导们还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新教练班子竞聘的事情,甚至询问一些人员:“是否有意竞聘总教练?”

“总教练”是中国羽毛球风雨人物李永波最耀眼的头衔。在外界看来,这几乎成为他的标签。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在退休前离开这个位子。

那几日的陵水,弥漫着狐疑和欲说还休的气氛。教练们私下里不交流单独谈话的内容。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场合,大家只是眼神交流,彼此摇摇头。

从启东回来,李永波得知了在陵水发生的一切。里约奥运会后,李永波身体不适的频次增加。大年如此度过之后,他犯了高血压,并经常失眠。训练场还是每天都去,但一堂训练课下来,几乎不发一言。有一天,看到一名队员训练有些懈怠,原本坐在椅子上的他,突然站起来,冲队员发飙。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今年国羽的春晚改成了唱红歌

在总局领导谈话之后半个月,还是在陵水,国羽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新春联欢晚会。以往的相声小品节目取消,换以合唱比赛:《大中国》、《国家》、《我的中国心》(两组小合唱)、《强军战歌》、《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女双组全体)、《打靶归来》。春晚最终评出了歌唱比赛的名次。

这是李永波能想到的,对球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式。

该死的金牌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伦敦泰晤士河边的一家私人会所,欧式回廊、华丽吊灯,顺着旋转楼梯走上二楼,推开一扇沉重的大门,里面一片欢腾,混杂着酒精和眼泪。那是2012年夏天的傍晚。

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空前包揽了五枚金牌,但对李永波来说,女双金牌格外重。那天在赞助商举行的庆功会上,田卿、赵芸蕾尚未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李永波站在前面也几度哽咽才请上了于洋、王晓理:“这枚金牌属于你们四个人……”

那一年的“消极比赛”成为他教练生涯无法抹去的污点。

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比赛从以往的淘汰赛改为小组赛,这导致半决赛的对阵局势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中便可预见。各队为了避开不利对手或者本国队友,而想尽办法输掉比赛,场面不堪,这一赛场奇观引发了观众和舆论的愤怒。其中涉及到的运动员为中国的于洋/王晓理,韩国的金荷娜/郑景银、河贞恩/金旼贞,印尼的波利/乔哈莉。

24小时之后,世界羽联取消了这8名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金牌和体育精神孰轻孰重的争论甚嚣尘上,而此前公开承认过让球历史和规则论的羽毛球队总指挥李永波成了众矢之的。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伦敦奥运会的“消极比赛”成为李永波教练生涯无法抹去的污点

运动员酒店里,于洋、王晓理抱头痛哭。她们一天没有出门没有吃饭。李永波敲开她们房门,然后,泣不成声。

“印象里,李总都是英气逼人的样子,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哭得像个孩子。”这对女双组合回忆说。

赛会期间,李永波发表微博称,事后会给大家解释,“不要上坏人的当”。

在球队回国的庆功活动上,一位资深记者询问李永波:解释是什么?李永波说:冠军都拿了,这个就不要提了。

这位记者接着问:“顾拜旦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战斗而不是凯旋。你怎么看?”

李永波答:“这对啊。但战斗都死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位记者事后回忆,同样的问题也提给过另外一位当年与李同为“少帅”的、战功卓著的前总教练,对方的回答很审慎,只有“对呀”二字。

李永波对胜利以及象征最终胜利的金牌有着有目共睹的执着。这是他自身的性格使然,也是运动员、教练员多年体尝竞技冷暖的经验,更是他的角色功能赋予的。

“我的骨子里特别体育化、职业化,为什么这么讲?我是很好胜的,只要有竞技有比赛我就要拿第一的,不管干什么。不管是羽毛球、踢足球还是打扑克牌还是干什么,所有的一切,我都想争第一。”2012年奥运后,在常州大师赛期间,他犹豫再三后接受采访,“我天生可能就是一个为体育而生的人。”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李永波和田秉毅作为黄金搭档唯独没拿到奥运金牌

1992年巴塞罗那,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场打马来西亚,第一局打到12分时跟腱拉伤。赛后检查,韧带拉伤十公分。打了封闭之后继续比赛,每天被搀去赛场,蹦跳着打完比赛,再被搀回来。当时,整个中国代表团几乎每天都会在大会上表扬他带伤上阵的拼搏精神。在他和田秉毅最终输掉半决赛后,代表团再没有提起过他的名字。之前在奥运村里主动上前打招呼和搀扶的人,也都不见了。

“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别人脸色长大的,太了解成绩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多么重要。那天回来后看到我遭受的待遇,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打击,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的举动让我觉得太现实太残酷了!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些年我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李永波回忆说。

他对于胜利的看重从比赛场也延伸到所有有竞争的场合。

2005年在一次电视台举行的最佳教练员的评选当中,他输给了另外一位国字号的教头,“通过那次以后我已经感到,竞技体育的标准被别人侮辱了。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比较能够用标准两个字来衡量的,就是竞技体育了。唱歌的,你说好听,就有人说不好听。演电影的,有人说演得不好。可是冠军不是你随便说的。冠军就站在领奖台上。那是万众瞩目行注目礼的、仰视的。它是可以升国旗奏国歌的。它有标准。”在常州的那次交谈中,他提起陈年往事还是态度不改。

当我们提醒他,评奖和比赛不一样时,他说,“其实体育很简单,评最佳运动员,你算算一年谁拿世界冠军多嘛!”基于此标准,他对林丹战功卓著但很少问鼎各种重量级评选中的“最佳男运动员”而耿耿于怀。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不是很开心。”

接着问他,“今年(2012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成绩,但恰恰又出了最大的风波。你怎么看这个矛盾?”

他回答:“历史的发展正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从带着兄弟打江山到带着孩子守江山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李永波对于林丹仍然照顾有加

在李永波办公桌上,还放着林丹“出轨门”之后,上级要求他处理林丹的通知,他迟迟未回。

林丹出事,在安抚好家里之后,第二天上午便联系李永波,发了十几条微信承认错误。李直接语音对林丹进行了教育。

对内,他不会手软;但在外,他习惯性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今年陵水的冬训跟前几年不同,明令“不许搞特殊”——禁止在外吃饭,每天早餐点名,手机都不能带进训练馆,尤其强调老运动员除了康复师,不允许带任何助手同行。

上个周期,“消极比赛”成为了李永波的诟病,但最终却被五金将功抵过;而这个周期,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里约周期的运动员显现出罕有的“青黄不接”,正该接档的运动员极具天分,但就是打不上来,再晚一辈,大赛经验又不足。因此,除了女双的唐渊渟、骆赢、骆羽姐妹其他全是上个周期的原班人马。

但这批队员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孩子,更自我也更独立,都有家庭、爱人,甚至还有孩子。考虑到这些问题,有些时候就不得不为他们回家探亲开下绿灯。对于商业活动,李永波深知队员打球不容易,只要不违反中心规定的,他基本都能批假让队员去参加。还有老队员的伤病问题,有队员提出想进行单独的训练计划,给自己单独配康复师,他也基本应允。以至于在临近奥运期间,队里光专属的体能康复师就三四个。训练计划他也会根据队员的不同情况,进行专门的设定。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铁腕治军曾是李永波的标签

七八年前,他会因为一个队员夜不归宿就直接开除出国家队,而50岁之后的他开始作出妥协。

李永波说,过去他对于队员严厉,因为他们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打打骂骂都无所谓;但是现在都快成了爷爷辈的人了,谁舍得下手打骂自己的孩子?

这一放,便乱了。

曾经跟禁止谈恋爱的国乒相比,国羽这一点被赞有人情味。过去的国羽情侣几乎都把训练场当作谈恋爱的地方,馆里加练的都是一对对情侣。然而,里约周期混双张楠、赵芸蕾的风波成为了总局认为球队管理出现问题的典型事例。

张楠是个球痴,不少看着张楠长大的教练都说他就是一个为羽毛球而生的人。别的队员训练结束都喜欢看看剧,玩玩游戏,但他训练结束回到房间唯一的休闲娱乐就是看比赛录像。总局下队进行那次谈话的人,猫在队里看了张楠两天训练,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对于这样的队员,李永波断是下不去手的。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李永波一直对谌龙给予信任和支持

2014年国羽丢掉汤杯,外界对谌龙指责不断。李永波未置一词批评。备战3个月之后的世锦赛,李永波特意从江苏调来了孙俊指导谌龙,自己则每天到了训练场就站在谌龙训练打球的场地边看着他,一看就是两小时。谌龙世锦赛夺冠,并在一年之后蝉联。

2016年男队再次丢掉汤杯,谌龙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天。李永波对媒体说,相信谌龙。再次引发“溺爱”谌龙之说。

里约奥运会,谌龙说希望半决赛和决赛时李永波能够在他背后。李永波就照做了。单打谌龙问鼎,拿到对个人和队伍来说都意义非凡的金牌,李永波跟谌龙一起哭:“很多人不了解他,输了球去指责他,但是我太了解他了。他老实、忠厚、胆子小、需要人们去帮助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失败的阴影。”

今年的冬训,李永波意识到,管理和作风,不改不行。早上6点半,在漆黑里,国羽恢复了久违的晨跑。这个场景将老教练们带到了年轻的岁月——位于总局训练局旁边的龙潭湖西湖,也是这样摸黑的早上,一群“白手起家”的羽毛球队员围着湖晨练,而每次跑在最前面的都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时任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当时还没有总教练编制)李永波。

那一年,他31岁。巴塞罗那之后,李永波退役,被老教练们看上直接提拔为球队的副总教练。广岛亚运会,只收获7枚“破铜烂铁”。

回忆那个时候的队伍,他说就像是一团散沙,被成绩打击得都没有组织纪律。重新树规矩,让他不得不对曾经的这些小兄弟小姐妹们“下手”。

那个时候队里的人都记得一件事情,全队出国比赛,有一个队员因为迟到没有赶上球队大巴,自己打车去机场。到了机场被李永波看到,直接被骂回去,任队员怎么求情保证,李永波直接一句:“没有下次!”就让教练没收了队员的机票。

铁腕治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就这样,关于李永波的故事一代代的传下来。尽管很多年之后,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传说。

“31岁的时候我会亲力亲为;41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些改变,开始细化教练组分工,放权给单项教练和副总教练们;到了55岁,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想法了。”

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消极比赛的阴影中走出,他开始不再那么“唯金牌”,上一个周期甚至几个周期里曾经有过的故意放水让队员获得奥运满额资格、利用羽联规则漏洞输球依然赚积分、甚至是根据历史战绩打法让处于劣势的运动员让球等等,都在国羽赛场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周期伊始就提出:谁排名靠前谁去奥运这样公平的办法。

“以前我不允许自己输,开车都不许别人在我前面,看见我就会超;现在好多了,有的时候想想输也很正常,以前队员输球我会骂,现在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

毕竟,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每次队伍拉练爬香山鬼见愁,都能冲到第一位的年轻人了。

何处是归乡

【大人物】李永波:不当总教练的一天终于来临

李永波与白岩松谈笑风生

2012年奥运会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青岛见了李永波一面,那是奥运备战期间他们唯一一次见面。李永波当时做的却是件“闲事”——去海洋大学做羽毛球知识的推广。白岩松看到李很认真地跟人家讲,发球要怎么发,就想起十几年前,李曾说,他真正喜欢的羽毛球,是在街边人们打的羽毛球,不是奥运赛场上的。

“可是,说这些(有什么用)……这些只是他内心,他个人的。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总教练,他的职责、内心的梦想,(就是)100个世界冠军。我们对他的期待,(也是)去拿世界冠军。”白岩松说。

不论球员也好,总教练也罢,都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分子。在整体联动的体制下,从业者获得了从训练到后勤的全方位保障,与此相应的,在“体制”需要其中的人员为最终结果服务时,个体意志都不是优先考虑条件。这是体制的逻辑。三四十年来,李永波一直在这个体制的逻辑下生存。

“如果这个根本性的体制性的东西解决不了的话,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当然任何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这个体制的受益者。”一位熟悉李永波的媒体人在2012年的风波后这样总结,“他一直在这个体制下……而且,他是一个成功者。关键他是一个成功者。”

“成功者”李永波有时也会表达对现今保障良好的运动员们的羡慕:“88年是我最好的时候,可惜那时候没有(参加)奥运会。到92年的时候我已经30,田秉毅已经29了,已经到了我们运动员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了,你那个时候还想保持很好的竞技状态,起码我做不到林丹、蔡赟、傅海峰这样,他们这个时候有我们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他们,而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我们几乎是孤军奋战。”但他马上会表达,对于不可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也是理所当然,“过去你可能对着一件事情经常会说,‘如果怎么怎么样’,‘也许我会怎么样’。现在就不会再想这么多。它可能会更务实地说,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它发生了,你要怎么正确坦然地去面对。因为你受伤了,所以你拿不了冠军。不是‘如果’和‘也许’的问题,是‘因为’和‘所以’的问题。”

在还有五年退休的年纪,李永波卸任总教练。作为成功的教练员,这样的结局他从未想过。

在50岁的时候,他是这样考虑人生的其他可能性的:“有时候我在想,其实人生的选择不会太多的,30岁的时候我面临选择,我最终选择了教练,其实它就是我一生的选择。除非我不成功,我没做成功,我可能想着,不成功嘛,换一种方式生活吧。你成功的时候,你何必呢?不会再去做别的选择了。”

曾经有出版商踏破门槛,请李永波出自传,他都拒绝了。他盼着退休后,躺摇椅上留给自己回味。

他会如何回味自己战绩显赫又充满尖锐争议的竞技生涯?他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喜欢和欣赏谁,就毫不动摇地维护谁,甚至有时会不讲原则;能跟他走到的一块儿的,就是过命的兄弟,不能走到一块儿的,就是敌人。

里约奥运会前,从北京去圣保罗的飞机上,前去做嘉宾的冠军高崚碰到了老领导李永波。李落座后摘下了从不在人前摘掉的帽子,露出一头花白的头发。高崚说,她从没想过李总会老。

2016年的李永波异常喜欢合影。成都集训、圣保罗训练营、出征前的机场候机楼,他都跟每一个队员单独合影。当时大家都觉得,总教练成了一个孩子。

四年前,白岩松在评价李永波时说,“我觉得(他)就是个孩子。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他)别长那么大。……慢慢我们这个社会会读懂人性的,非常复杂。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非常正常。我一直在说一句话,全中国都喜欢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一个是大熊猫。剩下谁都做不到。”

未来,李永波会进入专家委员会,做好顾问的角色。

“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总教练,是时候应该把年轻人推到一线,让他们用更新的思路去带领队伍发展。也许这样对队伍会更好。从一线退下来,去做一些推广项目的工作,也是早晚的事情。”他想开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放下才会幸福,我真认为是好事……”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erfgu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