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马拉松为何这么火? 学者:跑马热源于精神缺失

[摘要]人民网举办沙龙,讨论“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爱马”学者认为一部分源于精神缺失。

马拉松为何这么火? 学者:跑马热源于精神缺失

沙龙讨论“跑马热”

2016年底,福州举办了该年度最后一场由中国田协认证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几天后,2017年初,厦门也举办了新年第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仅51场,到2016年则达到了328场,预计,2017年将超过500场。

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人民网在新年伊始,联合举办线下沙龙,邀请到了马拉松参赛者、赛事组织方、学者、媒体人等一群“爱马”人士聚集沙龙,分享了他们的“马拉松故事”。

魏为燚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跑马者”,体重曾达到95公斤,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跑步,他减重至少15公斤,也改善了体质。说起跑步缘由,除了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还在于他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魏为燚说,“岳父去世后,家里一直蔓延着一种低沉的气息。”一天早上,女儿醒来忽然对他说:“爸爸,我希望等我长大的时候你还能够活很久。”于是,在搜索了解了各类关于跑步的资料后,魏为燚在2015年4月初开始了跑步实践,随后参加了大连半程马拉松、福州全程马拉松。魏为燚说,一场自由的奔跑就好比读了一本好书,让他感到身心愉悦。

13岁出车祸致残的李棋,如今是福建“彩虹筑梦”轮椅跑团主席。他从运动中汲取正能量,从轮椅篮球运动员变身“跑马者”,在2016年底举办的福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他还坐在轮椅上,参加了全程马拉松;24岁本命年,福建师范大学英语口译专业“90后”研究生冯霞把“跑马”当成自己告别阴影的仪式;工作室墙上的48块奖牌,是创意理发店老板赖金杰的“跑马”得意之作;12年前,乡村教师林洪图因为“跑马”,第一次去了厦门……

“‘跑马’热潮在物理意义和精神意义上,可能是一种的过剩,但其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空缺。”新锐学者曾念长博士认为,“跑马”是一种消耗性行为而非消费性行为。消耗性行为不计较后面是否能产生更多的东西,消费则是为了扩大再生产。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农民见到你跑步,会认为你非常浪费能量,因为对农民来说,把跑步的能量拿来犁田,可以产出很多东西来。

“脂肪过多导致的肥胖是物理意义过剩的一种表现,精神意义的过剩则表现为你觉得没有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只好选择跑步。”曾念长说,“表面是一种相对过剩,其实是一种缺失。”实际上,可能是因为某种社会环境,比如职业的方向使人变得单一,把你压缩得好像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致使你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失落。然后,你通过跑步这样的行为去追求一个更加丰富的心灵来填补你。

参加本次沙龙的“爱马”人士结合各自经历对“跑马热潮”展开深度探讨,沙龙全程互动交流热烈,现场气氛活跃,也为福建乃至全国性的“跑马”热潮增添了注脚。

(此视频与原文内容无关,仅供延伸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onggf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